本文作者:qiaoqingyi

国产切割软件开发公司(切割软件安装教程)

qiaoqingyi 2024-12-02 56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结直肠息肉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

  目的:分析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指导此类个体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收集 2009—2012年因排便习惯改变至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其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6204例患者入选 ,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 32.2%(1997例),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38.8%对26.2%,P0.01)。有病理记录的息肉共 3041枚,其中腺瘤性息肉 1798枚 (59.1%),增生性息肉592枚(19.5%),炎性息肉554枚 (18.2%),腺癌 83枚(2.7%),227枚(12.6%)腺瘤性息肉伴有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腺瘤、腺癌分布于肝曲远端者均在 80%以上。

国产切割软件开发公司(切割软件安装教程)

  结论: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较高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病变多位于肝曲远端。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治疗,从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分居第三和第五位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息肉一腺瘤一腺癌的结直肠癌变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息肉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本研究通过分析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指导此类个体的干预和治疗,进而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 1月 一2012年 12月因排便习惯改变至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内镜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排便习惯改变定义为排便伴有腹痛、腹胀、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改变、便血/隐血阳性等。根据既往检查结果排除结直肠肿瘤、结肠息肉病、炎症性肠病患者。对人组患者的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结肠镜检查

  入组患者均行充分的肠道准备,以 Fujinon电子结肠镜行全结肠检查。由内镜专科医师仔细观察结肠黏膜,并行相应活检和治疗。息肉数量统计时,脾曲息肉计入降结肠,肝曲息肉计人横结肠。单发息肉指只有单个息肉;多发息肉指单次结肠镜检查有 2个或 2个以上息肉,或 2次结肠镜检查检出不同部位的单个息肉。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 般资料

  共 6204例排便习惯改变患者入选本研究,行结肠镜检查 7538例次;其中男 2937例,女 3267例 ,年龄 18~87岁,平均(56.6±17.5)岁。1997例(32.2%)患者检出结直肠息肉,其中男 1 140例,息肉检出率为 38.8%,女 857例,息肉检出率为 26.2%,男、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发息肉 1025例(51.3%),多发息肉972例(48.7% )。

  二、息肉病理类型

  有病理记录的息肉共 3410枚,其中腺瘤性息肉 1798 枚(59.1%),增生性息肉592枚(19.5%),炎性息肉 554枚(18.2%),幼年性息肉 1枚(0.03%),腺癌 83枚(2.7%),类癌 11枚(0.4%),脂肪瘤 2枚(0.07%)。腺瘤性息肉中227枚(12.6%)伴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其中204 枚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3枚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三、息肉分布

  3410枚结直肠息肉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1。息肉多分布于肝曲远端,占87.2%(2651枚),腺瘤、腺癌的分布与息肉总体分布基本一致 (腺瘤:肝曲远端 85.3%,1534枚;腺癌:肝曲远端 81.9% ,68枚),升结肠息肉为腺瘤性的比例最高(71.4%),类癌均分布于直乙状结肠。

  讨 论

  结直肠息肉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和炎症因素外,不良生活方式亦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有关。一项关于生活方式对结直肠息肉影响的研究 显示,吸烟、肥胖、不规律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喜食红肉、低纤维饮食、低钙饮食分别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腺瘤发生风险越大。

  国内数项病例数较多(大于 1000例)、关于行结肠镜检查者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的回顾性研究 显示,结肠镜检查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介于 7.5% ~36.7%之间,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老年居多,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息肉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多数文献中息肉以腺瘤性为主,亦有以增生性为主者,息肉癌变率为6.1% 一9.8%不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腹胀等。各文献报道的息肉检出率差异较大,可能与内镜检查技术以及息肉患病率的地区差异等有关。

  鉴于结直肠息肉患者多有便血、便秘、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表现,对于因排便习惯改变而就诊者,应考虑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本研究对 6204 例此类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

  改变表现,对于因排便习惯改变而就诊者,应考虑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本研究对 6204 例此类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组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

  32.2%,高于上文提及的多数结肠镜检查系列患者的息肉检出率 ,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38.8%对 26.2%),腺瘤性息肉占59.1%,87.2%的息肉分布于肝曲远端,均与既往文献报道相符。3.1%的息肉病理类型为腺癌(2.7%)或类癌(0.4%),腺癌亦主要分布于肝曲远端(81.9%),类癌均分布于直乙状结肠。本组患者升结肠息肉为腺瘤性的比例最高(71.4%),且有研究 发现女性更易发生右半结肠息肉和肿瘤,提示对右半结肠的检查应更为耐心、细致,尤其是在女性患者中,因该部位的病变往往会因结肠袋、残余粪便等而被遗漏。

  综上所述,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较高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病变多位于肝曲远端。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应予积极治疗,可采用内镜套扎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从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要是息肉比较严重呢,建议及时就医。如果息肉较小,又不想做手术的话,为大家推荐一款可以去根的药食两用的散结化瘀作用的中药调理制品,叫息肉净。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