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我们21CTO社区有一段时间没有记录技术人,访问CTO了。
今天我们又开始了访谈CTO的时间,后面的访谈会以文章做为开胃菜,然后推出该位受采访者的课程主菜,敬请大家期待和意见。
今天我们访问的CTO,名唤卫向军,欢迎积极评论此人:)
引子
在人民大学附近的紫金大厦,这是一座很老的楼,原来很多互联网的发源地,现在也被粉刷了一下,看起来还是挺新。走到一楼,我看到很多做教育相关的公司。
因为咱们21CTO社区也是属于教育产业嘛,感到倍儿亲切。
走到八楼,今天要访问的主人公的单位。这是一家创业公司,B轮的在线教育公司,名为三好网。看到前台上写的域名,似乎又回到2000年刚毕业那会。
这个域名对我来说其实是很熟悉的,sanhao.com,最早是我在沈阳上学时做为三好街的平台,站长名叫heartyang,做为一个个人网站在运营,总写一些个人的感想,后来在200x年的时候被用做类似于中关村在线的网站,后来这种网站已经失去价值,现在做为在线教育,正合其意,也是很好的结果。
和前台说明来意,结果就遇到迎面而来的一个与我气质类似的“中年男人”,和微信中的卫向军有点像,我说你是卫总吧,他说是。我心里想,这可比照片的磕碜多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微信上的照片一部分不是很真实啊,有的人上相,有人不上相!
这事儿千万不能让老卫知道,大家替我瞒着点。下面我就开始一点点讲他的故事。
原始家庭:农村小孩有志气
卫向军。这个名字有很重的时代背景,建军,红军,向军,特别是在那个时代的农村。
而卫向军也是从山西晋城的一个农村家庭一路走出来的。卫是80后,他有一位姐姐,比较爱学习,于是成了他学习的好榜样。
此君幼儿班学习成绩不咋太好,后来知耻而后勇,小学二年级之后醒过味儿就开始发奋读书,从初中到高中就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高中青春期暗恋某位女生,导至成绩跌出去前三名,导致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笔者觉得此人在吹牛)。
于是2004年他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学的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电信专业。
那时候卫向军就有点感觉城里套路深,先天上城市的孩子头脑比较活,他有时真想回农村,后来坚持下来了。
他闻鸡起舞,卧薪尝胆。试图上在某些方面起点赶超城里的同学。
学习方面,他发现在城市的孩子启蒙早,学习速度也快。后来也不断的自我改变,成绩渐渐起色。
在大四那年,他觉得不能读死书,开始尝试走出去,去参与做一些软件开发项目,
现在他回想,“其实后来发现都觉得晚上了,应该越早出去越好”。
他跑到计算机专业的老师那,帮助老师做事,暑假没有回家,老师管饭,当个帮手开发一款财务软件,后来老师给了他1000块钱,高兴的他尝到了甜头。
接下来卫向军本科毕业了,他发现出去找工作,好单们不愿意要他,差点的公司他不愿意干,自己也没啥目标。
于是,和很多人的思想混成一个,为了延迟压力,选择了读研这条路。
工作的不如意,他强烈地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读研以后,他除了功课,无论寒暑假,都猫在导师的实验室里做项目,写代码。
从小模块,小模块,开始磨练自己。因为比较拼,导致卫看起来比别人成熟了不少。
所谓“黄天不负有心人”,这次研究生毕业后,他的运气开始有一些改变了。
微软之路:从小工到专家
2006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到距离他母校几站地不远的西格玛大厦——当年还是微软的办公地。
他参加了一轮面试,笔试一次,以补试了一次。后来等几天以为没戏了,后来微软通知他录取做研发工程师。
在微软有个潜规则,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则,就是应界生如在在公司两年内能站住脚,就能稳定下来地位,如果不是,则会被淘汰刷掉。
微软本是美国本土公司,在国内的主要工作是研发工作,交流的主语言是英语,比如邮件,这个还好说,可以用辞霸之类的糊弄,但是一旦开会,沟通就会露馅了。
卫向军害怕不到两年被刷掉,努力地练习学习口语,终于在一年以后,能够做基本的沟通。
熬过两年,他的英语口语也变得流畅起来。
他发现在微软里头,人才都太优秀了,语言能力这道关刚过,还有其它吃力的,包括技术能力,沟通能力,情商等等都很优秀。
人才的共同特征,一点即透,特别聪明。
他之前的老板现在负责微软人工智能小冰的项目,包括技术研究与项目管理。
这些人都来自清华,北大,而且是从中遴选出来的。一些事人家很快就做完了,而向军同学加班加点也
还是搞不定。
有一个和他一起进来的清华学生,他来做开发,清华同学负责测试,后来他干活慢,清华同学上来一起做,原本以为做测试的能力不佳,没想到写起代码来也非常轻松。
他越发身边的人都是能力强,竞争力强。虽然有时惴惴不安,但对应界生成长非常有帮助。
在微软的头两年,向军同学非常细心的工作,从事研发工作。
两年后,成为标准意义的软件工程师。
与所有的国际化公司相像。微软对代码开发异常的严格。
在工程开发中,要求极为严格,函数和参数要反复枚举为最佳。包括函数和变量命名涵义。
因为是系统级别软件,在安全性,代码质量要达到最优级。
也就是要写出工业级别代码。
微软是以产品技术驱动的公司。它对一个工程师的定义,也可能是欧美对于工程师的通用定义,如Google、Yahoo等外企业,要求员工工作习惯,就是工程师文化。
工程师文化的其中一个标志——“个人英雄主义”。西方标榜民主,但要求每位工程师都成为个人英雄,但不等于权利。大多数的硅谷公司层级不多,下级有对上级发起的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是正直有建设性的建议,而非情绪的宣泄,不是告诉大家能动手尽量别吵吵。我之前有个同事在Yahoo,认为领导是猪,一言不合,掀翻桌子就走,这样肯定是不行地。
工程师文化,是一群优秀的人,具备自我驱动力,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做出成绩。
另外,一点信息平等,从上层到工程师的都是一致的原始信息,包括产品方向,融次进展、甚至于不好的的消息,上下都是透明的,不是领导推动后被包装后的一言堂。
另外容忍出错,相信技术,给人们自我改善的机会。减少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从下至上的产品技术推动,才能做出有感情、有爱的产品。
这也是微软最初的KPI+的原型,也是后来被Google等改良推出的OKR体制。
(今天打了不少字,先和大家分享这么多,我们明天继续~)。
作者:杜江(洛逸)。21CTO(21cto.com)社区创始人。十七年架构与管理经验。 著有《PHP5与MySQL5 Web开发技术详解》、《PHP5完全攻略》、《PHP与MySQL高性能应用开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各大电商平台和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