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煎饼编程(煎饼制作流程)

sukai 05-31 115

  

  题图 via 柯洁和 AlphaGo 的围棋大战

Aug.

22

  这条鸿沟也许很浅,也许很深,这种未知,是我唯一能依赖的职业屏障。

作者丨cp4

(一)

  岁数大了,又赶上技术剧变的时代,就好像眼看着船要沉了,却腿脚不利落,跑不快,干着急。

  当然,面对技术进步,更激情昂扬的比喻是,大船飞快挺近,船上的人还积极地往前挤,想跑到船头看最壮丽的风景。

  这就是年轻人与中年人的区别,没办法。我这么关心技术进步,还是架不住对自己饭碗的关心。

(二)

  所以就琢磨着,干点什么最有安全感。虽然跑得慢,毕竟还没瘫痪在床,得珍惜健康时光啊。

  对人类工作安全威胁最大的,现在,就数人工智能了。但凡机器能做好的事,就算短期内比人贵,长期也一定比人便宜。摩尔定律从曾经给人们的兴奋变成现在使人紧张。现在人类意识到,自己其实在和机器赛跑。这里有点点不对劲……那个机器,现在不还是人在拉着跑么……

  当然,对这种杞人忧天,专家们早已放出话来安慰,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机器想取代人,如果不是不可能,也还老早的事呢。

(三)

  我可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听你们忽悠?

  从计算机科学专业角度评价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在这个世界上,就没谁预测准过。

  有生之年,学计算机的被计算机搞得没饭吃,这个论断要么为真,要么为假。别瞎预测了,还是老祖宗未雨绸缪的古训靠谱。凡事做最坏的打算,错不了。

  基本策略是,研究一下这个人工智能最容易取代哪些工作,最难取代哪些工作,就挑那些最难的工作做。当然了,最难的最后可能也被取代,这就没辙了,但这好歹是权宜之计,起码提供了一个可以奋斗的目标,不必茫然地在惊恐中度日。就好比大洪水终将淹没地球,站在珠穆朗玛峰上也是死,但好歹是最后一个死,万一走运,赶在洪水前面自己老死,不就赚了吗?

(四)

  我把工作辞了。

  程序员是最危险的工种。真奇怪有那么多年轻人跑去学编程,兴冲冲地要去驾驭人工智能,做弄潮儿,想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你也不想想你驾驭得了吗,IT 产业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就是其可复用性。一个软件千难万苦写出来,复制千万份拷贝却不费吹灰之力。这就导致 IT 产业天生就是寡头产业。

  第一个满足了大众需求的软件,会分身成千上万,把同类软件全部干掉。当然并不一定严格第一,但这个意思基本成立。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人工智能,那个具备完全取代人类的智能级别的AI,必然出现在某巨头之手,根据幂律,它甚至只能出现在那家巨头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天才之手。学点编程就想驾驭人工智能?轮得到你吗?

  人工智能尚未取得替代人类的关键性突破,如果这种突破发生,必然首先出现在自身领域内部。程序员将最先被干掉。

  我把工作辞了,全力研究人类现存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难易程度。

(五)

  不研究不要紧,一研究,我发现我们对人类工作复杂度的判断完全是错误的。

  比如说,过去我们习惯把工作区分为体例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自然地认为,体力劳动比较简单、低级;脑力劳动复杂、高级。

  假如天网从未来穿梭到现在,看到这样的认识,一定会微微一笑。

  体力劳动是非常复杂的。就说搬家公司的工人往车上装家具这件事吧,首先一辆车上要尽可能装得多(先不考虑非常非常高级的会偷奸耍滑的人类智能),可是家具奇形怪状,有板状,有条状,有柱状,还有许许多多无法形容的形状;有的抗压,有的怕压,有的结实,有的易碎;可以横放、可以竖放、可以靠墙,可以贴地……如此之多的选择,初中没毕业的搬家工人一个人就能做出相当合理的判断。更不要说搬运的复杂性了,抓握的位置,抬放的力度,协作的方式,对路面的判断和对走廊规则的意识,走电梯还是走楼梯,哪些可以一起抬,哪些是贵重物品,麻袋可以直接甩到货仓里,桌子要慢慢走近货仓再轻轻放下,板材马马虎虎往里一推就可以……

  复杂不复杂?

  而我们以为复杂的脑力劳动,一般就是写写文稿,做做计算,整个工作环境非常单一,固定的桌椅电脑足矣,而工作内容则有高度的约束性,虽然暂时看起来复杂,可是一旦你的工作媒质被人工智能突破,你的整个工作就丢了。

(六)

  二取一,我未来的工作选择必须立足于体力劳动,至少要包含体力劳动。

  还是包含吧。我毕竟干了一辈子脑力劳动,在教室的板凳上坐了将近二十年不说,写程序又坐了好几年,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高度近视,舌头僵硬……从疾病的种类看,我确实是个合格的程序员。所以,干纯体力劳动,我好像不太有竞争力,在人工智能到来以前,我有可能已经饿死,或者累死。

  接下来的研究目标是,哪些脑力劳动,包含体力劳动?

  咱别钻牛角尖,体力劳动必然包含些许脑力,脑力劳动也不可能连手指头都不动一动。所谓包含体力劳动,必须得包含全身性的运动。

  现代化农业是个选择,但我是城镇户口;

  土木工程好像不错,但是专业门槛高;

  健身教练很有前途,但我这种病号就算了;

  听说月嫂挣得多,外语推拿样样行,适合我这种高素质人才,可惜性别差了一点,非常遗憾。

  ……

(七)

  昨天,表哥来哈尔滨了。

  他从北京自驾来东北环线游,哈尔滨是他的最后一站。为了好好款待,我决定请他吃吃东北的烧烤。

  选的上档次的店,里面不止烧烤,还有各式菜品,摆放漂亮,颜色丰富,口感也挺好。酒过三巡,表哥情绪有点激动,跟我说,唉,想当年,我一直想开个饭馆,那几年钱刚好攒够了。可是赶上房价飙升,就拿钱买了房子。虽然挣着钱了,但是总觉得有个心愿没有实现。现在快退了,也不想折腾了。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这才不白活一场。人生一世嘛,钱多少够用就行了……

  吃完饭,我送表哥回酒店,让他好好休息,明天,表哥还要开着他的奔驰回北京,路长着呢。

  送完表哥,我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回家了。

  一路上,表哥的话在我脑中盘旋不去,我热泪盈眶。

(八)

  是的,我热泪盈眶。

  我苦苦寻找的理想工作,被表哥一语道破。

  厨子。

  正所谓买卖干遍,不如做饭呐。

  还有什么工作能像厨子一样,结合了品味、创造性、适度的体力、充裕的闲暇?

  有人说现在有炒菜机器人了。外行,都是扯淡。就像那些个模仿梵高或者巴赫的机器程序。这种模仿,本质上还是线性的。但是梵高的出现是线性的?巴赫的出现是线性的?人类连自己对红色、蓝色的感知是咋回事都说不清,怎么教给机器什么是香什么是臭?机器可以模仿得很好,但是离创造有多远,这之间有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

  这条鸿沟也许很浅,也许很深,这种未知,是我唯一能依赖的职业屏障。

(九)

  程序员的训练,使我养成了注重实干的习惯。

  今天我就上菜市场去了。

  从来没去过。以前吃饭全是和同事下馆子,工资高,也不在乎一顿饭二三十块的;要么就是网上订餐,要我说,网上订餐这种买卖,也只有程序员能干出来,他们原本就是想给自己服务的,你还别不信,我刚工作的时候,嫌食堂饭菜不好,就想过这档子事,那时还不到2010年。

  所以进了菜场,完全找不着北。想买点啥,不好意思开口,这么大的男人,看着各种绿绿的蔬菜,叫不出名字,人家得咋想?在里面转了两圈,什么都没买。

  转到第三圈时,我终于鼓足勇气,说:“大娘,这个大葱多少钱?”

  “这个是香葱。”

  我的脸腾一下红了,真是个傻逼。

  “哦,那,那这个呢?”那个明明是香菜,我也不敢叫了,就用手指头指指。

  最后,我拎着一兜香葱和香菜回家了。

  走出菜场的时候,可能因为买菜的紧张已经消退,我突然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十)

  当程序员的时候,有一年,我常常在单位楼下的煎饼摊上买煎饼果子。

  这种行为巩固了我作为一个程序员的身份。

  有阵子,卖煎饼果子的大叔消失了。那个摊位荒凉地搁在那,风吹着塑料布,呼啦呼啦响,我不禁睹物思人,肚子咕噜咕噜跟着响。

  突然有一天,大叔现身了。我很高兴地上去顶了他的买卖,问:

  “前几天怎么没见你呀?”

  “腰疼,起不来了。”大叔一边忙着给我打鸡蛋,一边说。

  “哦……去医院了?”

  “没有。”

  “那么重,怎么不去医院呢?”我真有点好奇。

  “草,挣点钱,都给他们了。”

  “但是,腰可不是小事呀,严重了不也挣不了钱了么,还是应该看看。”

  大叔看了我一眼,说:

  “严重了就死呗。喏。”说着,把煎饼递给我。

(十一)

  走出菜场的时候,我看见地上蹲着那些晒黑的人,有不少是很老的人,也有些年轻人。他们的摊位是一条或两条麻袋,一个挤着一个。买一捆香葱2块钱,买一把香菜1块钱。我突然想,假如人工智能来了,他们怎么办呢?

(十二)

  我是有创造性的。

  我第一天做饭,就做出了自己的发明。

  我发明了一道菜。

  名字叫“蘸香香”。

  我是个大度的人,无偿奉献给大家。

  首先,择好、洗净一捆香葱,择好、洗净一把香菜,然后,把洗好的香葱和香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接下来,准备好豆瓣酱,食用的时候,用香葱把香菜捆扎成一束,或者,用香菜把香葱捆扎成一束,最关键的一步是:扎好后,蘸足量的大酱,放进嘴里。

(十三)

  我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但是,本着程序员的开源奉献可复用的精神,我决定把苦心研究的成果也发布出来,如下表:

* 人工智能替代难度指数 *

  1星:能够被编制成一个序列的工作

  2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含有有限选择条件的工作

  3星:无法用数学语言描述的工作

煎饼编程(煎饼制作流程)

  4星:无法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工作

  5星:无法预测的工作

—THE END—

?作者:cp4,来源:豆瓣。灼见经授权发布。

??讲真!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那些聪明而优秀的人,他们是怎么思考的?

??《新世纪社交礼仪》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