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网络技术与时俱进(网络技术进步)

qiaoqingyi 2023-09-26 88

  点击标题下「现代教育报」可快速关注

  不要阅读信手拈来的书,而要严格加以挑选。要培养自己的趣味和思维。我们要从技术上与时俱进,而不能因形废质。说到这里,精准阅读的概念在今天的时代,其实不仅指读对书,可能还要包括用对的工具和方式处理不同定位的阅读需求。

  

  李林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曾任职民政部、《经济日报》等报刊编辑、编委,后创办《环球企业家》杂志并任总编辑。亦曾任职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主任、担任中国散文诗学会总干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等。

  屠格涅夫早就告诫过我们,“不要阅读信手拈来的书,而要严格加以挑选。要培养自己的趣味和思维。”

  但这是100多年前的话了。若再往前追溯,说过这类话的名人很多,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亦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的,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毫无疑问,这些话都说得很正确,其要旨就在于告诫我们读书要选择,不要乱读书。但如果细细品味——特别是屠氏所言,你就会发现,他的话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实际上,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历史名人都是从“要培养自己的趣味和思维”角度来论说“要精准阅读”的,而对于现如今的我们来说,尤其是对于网络时代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这种传统的说法太“滞后”了,并不精准。

  

  网络时代的读书问题,确实与既往的很多读书问题大异其趣。所谓与时俱进,我们在读书问题的研讨与主张方面当然也不能例外。

  简单来说,过去时代人们有可能见到的书不过是“汗牛充栋”,而网络时代的人们仅书海一瞥即一定会淹没其中了。这就是既往与如今的读书人在“可阅读量”这个首要问题上的霄壤之别。这也就是说,当代读书的精准问题,首先是一个如何“大海寻针”的问题。面对这个初端也是艰困之题的回答,当代的读书人——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真是各有其特色之妙。

  例如我所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她的处置办法是这样的:首先,她是一个以豆瓣读书、知乎阅读为代表的书评类web2.0网站的熟练使用者,这些网站上众多其他用户的读书经验,是她精准阅读的第一把标尺。每当看到有外表诱人的书籍时,她第一个习惯就是顺手在这些网站上搜一下其他人对此书的打分及评价;而当有需要阅读某一类书却茫然不知头绪时,她也会通过这些网站的标签检索,锁定适合且口碑好的目标图书。其次,她还是个电子书、尤其是kindle的酷爱者。

  

  如果说豆瓣等网站的群众测评是先从茫茫书海中捞出珍珠,那电子书独有的“样章试读”功能就是看看这些别人眼中的珍珠是否适合自己。通常,“试读”后会有三个结果:一、觉得不适合,于是放弃。二、觉得可读但还不值得收藏,通常看一遍就不会再看了,常见于很多小说。于是会购买电子书,比实体书便宜一大截,保存在电子设备里不占地,非要想看第二遍时也可以信手拈来。三、发现珍宝,值得认真阅读、反复咀嚼,必须收藏。于是直接网上下单,第二日实体书快递上门。

  我曾经问这个年轻人,那些值得收藏的书也一并收藏在电子设备里不好吗?尤其是kindle的屏幕不是号称已经做到和纸张很接近了吗?对此,那个年轻的女孩是这么回答我的:“别人怎么做的我不知道,但于我,kindle的定位是随意阅读,主要解决过去那些一次性阅读后‘扔了不是留着不好’的问题,而不是收藏。那些真正重磅或特别喜欢的,我一定收藏纸书,甚至还会追求版本,因为最好的读书体验一定是立体的,除了内容之外一定还要包括赏书貌、摸书体、听书声、嗅书香,而这些都是kindle做不到的。

  书香一脉,代代相传,我们要从技术上与时俱进,而不能因形废质。说到这里,精准阅读的概念在今天的时代,其实不仅指读对书,可能还要包括用对的工具和方式处理不同定位的阅读需求。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方式,目的都是提高效率,以应对今时今日越来越浩瀚的茫茫书海。”

  除了点赞我还能说什么呢?是啊:《精准阅读刍议》,我只能附骥于这个了不起的年轻人之尾了。

  文/李林栋,图片来自网络,由现教君编辑整理。

  相关阅读

  “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呀!”这位家长的回答绝了

  2016教育圈大事件之“这些怎么能不知道”!

  父母见过世面,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雾霾停课,学生还能这么“玩”!

  副市长雾霾天访学校,收获竟然这么大!

网络技术与时俱进(网络技术进步)

  直面校园欺凌,这些校长有话说!

  校园霸凌背后,这些现象家长绝不要忽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