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何为编程高手(编程厉害的人叫什么)

sukai 2023-09-24 116

  ?点击上面“东营微文化”一键关注每天为你推送原创心动美文

  由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办,东营微文化承办的“微”青春有奖征文:书写青春,记录梦想、传递正能量......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微”青春有奖征文大赛

  东北乡赶大会

  初冬季节。天还没有冷下来,颇有些小阳春的味道儿。小麦耩完,棉花收罢。牲口歇了,人却是不能闲的。

  当一包包一担担雪白的皮棉换回一沓沓花花绿绿的票子和一桶桶一缸缸透亮的返还油时,乡亲们脸上的皱纹终于绽开了花。丰收的年景,鼓鼓的钱包,足以使这些勤劳惯了的人们敢于“想三想四”:明年开春起屋,须提前备料;孩子们上学,人家有的新文具咱不能少;前邻家置买了洗衣机,咱要换台彩电呢;儿媳妇该娶了,闺女该嫁了,过年的衣物家什该添置了……他们要用劳动的成果来铺排自己的新生活。

  这一切,都得赶到一个点儿上!

  什么点儿呢?——东北乡赶大会。广饶县域东北部,以央马二头为核心的大码头镇地带,习惯上称为广饶东北乡。赶大会,就是赶大集,由于是供销系统统一安排的,规模大,商家多,货色全,地域广,人众多,故称为赶大会。

  男女老少盼望赶大会的心情,怎么说呢?您见过酿熟的米酒吧?鼓涌着气泡,蒸腾着热气,散发着馨香。对,就是这种感觉。他们酝酿着,计划着,等待着,渴盼着。

  车马塞途穿梭忙

  

  从来“田家少闲月”,但“赶大会”的日子就是乡亲们的“年假”。他们放下手头的一切活计,扶老携幼,邀朋约伴——赶大会呀!

  

  太阳刚一冒头,乡村公路上,大车小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自行车,手推车,各类畜力车:马车、牛车、毛驴车。毛驴车轻便,嘚嘚的一溜小跑;牛车就慢多了,牛腚上糊着粪,扭来摆去的往前拽;最风光的还是马车,车大马高,车把式也带劲儿,鞭子甩得啪啪的响。每一辆车上都坐满了人,妇女老人孩子,满脸洋溢着笑容。当然,还是行人居多,背着筐,?着篮,追逐着,说笑着。

  

  几条主要路线,央上线、小码头线、东燕线、高杨线、雷埠线、西刘桥线每条线都是这样。你看吧,以大会驻地为核心六条线辐射出去,人车牲畜密密麻麻,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迎着早晨的阳光,踏着夕阳的余晖,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因为,好多人每天都要往返多次。我敢拍着胸脯说,你没有见过这样的壮观景象!这是属于我的家乡的那个年代的独有的风景线,这是属于我的乡亲们的特别的节日。很遗憾,当年没有条件把它拍下来,录下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苇席之乡美名扬

  

  

  东北乡是鲁北地区著名的“苇席之乡”,最大的苇产品集散地。最远的芦苇来自遥远的新疆博斯腾湖,最近的,就是当地河沟湾渠出产的了。一走进苇产品市场,眼前顿时亮堂起来。一捆捆、一张张白亮亮的苇席站成列、排成行“待价而沽”;各种规格的,各种用场的,应有尽有。 苇箔也是芦苇编织成的,是盖房子用来铺在房顶上、百年不烂的建筑材料。苇箔加工设备简单,有手就会。只要有市场,大人小孩都能挣来钱。其他各种苇编如筐子篮子啦,斗笠簸箕啦,还有鸡笼鸟笼,鱼阙鱼篓,垫子盖天,屏风雨打等琳琅满目,延伸出一二里地,令人目不暇接 。它们一致的优点是不怕风雨,结实耐用,美观大方。

何为编程高手(编程厉害的人叫什么)

  

  东北乡人有芦苇一样的品格。他们爱芦苇,也因自己的手艺而自豪。“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苇编;不出门、不出院,扒扒拉拉把钱赚。”这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顺口溜。其实,真正的苇编劳动哪有如此轻松诗意?光那些繁琐的加工程序就够熬人的,更别说,在寒冷的屋子里,坐在凉地上,刺扎草剌,一个动作成千上万次的重复,那是何等的艰辛呢!来之不易,自然不愿人说三道四。所以,要购买苇编的话,你可以挑毛病,也可以讨价还价,但不能苛刻到触及他的心理底线。气性大的苇编人,宁可五块钱卖给体贴人的主儿,也不愿五块五卖给说话不中听的人——这是东北乡人的秉性。

  也爱红装扮靓装

  

  服装鞋帽市场永远是光鲜亮丽的,最招人!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漂亮合体的时装、配饰是姑娘们的最爱。她们黎明即起,但衣装柜和梳妆镜拖住了她们的脚步。直到日上三竿,她们才磨磨蹭蹭,结伴而来。你戳我一把,我搡你一下,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说笑着,打闹着。转悠半天,一件衣服穿上身,同伴们马上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颜色有些老。”

  “样式过时了。”

  “不如谁谁那一件。”——这是真不好!

  换上另一件,立马惊艳起来。

  “哎呀,嘲雪。”

  “骚煞咧。”

  “别脱了,穿着去约会的吧!”——不用说,这件是真好!姑娘们的心理啊,看不得别人比她俊!

  试衣的姑娘面对着穿衣镜,左转了右转,仔细打量着:凹凸有致的身材,顾盼生姿的眼神,俊美的脸庞……哎呀,禁不住一抹红霞飞上腮:“不管俊丑咧,俺要了!”

  一回身,三五个小伙子就站在她身后不远处,看呆了。

  姑娘又羞又怒:“不要脸,回家看你姐去!”

  “你就是俺姐!”

  “去,滚一边!”

  “不用滚,这就去,去到你家当女婿!”

  姑娘扬起手,向他们扔去半个吃剩的苹果,转身跑开了……

  

  待嫁的姑娘出手就更大方了。她们要趁着赶大会的当儿,把一应嫁妆置办齐全,然后憧憬着那美好的日子来临。当然,这些美丽善良的农家女也不忘给自己的心上人挑选见面礼。而往往,她(他)们在大会上一定会“偶遇”,然后躲到一边,目光含情,窃窃私语,你拉我拽,大胆的也会亲一个——赶大会的青年男女期盼的就是这一刻。

  

  赶大会的媳妇们牵挂就多了。秋衣冬衣,鞋子帽子;丈夫孩子,公婆爹娘;过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考虑到,准备到,打点到。而大会上的货品定能够让他们满载而归。

  整个大会,弥漫着各种食品和小吃的香味——自始至终。肴兔肉、炖狗肉;小笼蒸包,油炸果子;炒花生,炒栗子……那味道,直钻人的鼻孔!专门放了假的孩子们跟在父母的身后,吱三唔四,讨上零花钱一溜烟跑开了。看马戏?买小画书?换泥哨?他们自己说了算!没拿到钱的,手拿把掐,吃个肚儿圆,过够了嘴瘾。

  骡马市,故事多

  

  东北乡本是退海之地,土壤偏盐碱,难伺候。大部分村庄地广人稀,庄户人自然离不了牲口。他们对牲口的喜爱和依赖是局外人不可想象的。

  

  每年的物资交流大会,骡马市格外热闹。牛马骡驴,物以类聚,各聚一摊,充斥着大牲口特有的膻臊,混着草料香,粪尿臭。但是高大魁梧,满身油腻汗臭的庄稼汉子偏偏喜欢的就是这种气息。他们穿梭在牛马骡驴之间,仔细打量着一个又一个可爱的牲灵。挑牲口是有讲究的。首先看自己的需要。牛劲儿大,可耕田;马腿脚快,适合拉车;驴呢,吃得少,耐力好,拉磨拉车样样好。庄稼人都知道“好马不如双头驴”的说法——那真是“浓缩的都是精品”!二是看自己的腰包,“济钱吃面”,买驴子的钱买不了骡子来,骒马骟马不一样,犍子食牛有两般,须量身定做。乡亲们是懂得这个道理的。骡马市,外行看热闹,内行有门道。不懂行的花钱雇“经纪”,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骡马经纪,行话叫“牙行”,顾名思义,看牲口的牙口以此来议价定价。当然,看牲口的外形也很重要。“前峰高一掌,犁田如水响;尾巴拧成线,铁犁能拉断;腰长肋巴稀,定是懒东西”——这是经验之谈。看他们,一会儿看看这头牛的牙口,一会儿摸摸那头驴的脊背。之后便与卖家在衣襟下反复拿捏指头,又和买主在袖筒里来回揣手,突然使劲喊一声:“成交!”一场买卖就这样两捏三攥很快搞定了。其实,里边大有学问。所以,能不能买到物美价廉适合自己的好牲口,完全凭经纪的良心和眼力。

  逛骡马市的大多是好庄稼把式,其中不乏身怀绝技之人。有一年,大会上来了一个赶马车的,中等身材,双目炯炯。当地的几个痞子欺生,想敲诈几个钱。不料,外地人不吃这一套,于是痞子们上手围攻。外地人毫无惧色,人群中甩开长鞭,指哪个打哪个。那准头,那力道,恰到好处。有人出于好心劝外地人:“强龙不压地头蛇,好汉收手!”外地人回答掷地有声:“欺里霸外的东西,当地人能谝他好?我今天权当为民除害咧!”痞子们抱头鼠窜,外地人停住脚步,捋捋手中的马鞭,声若洪钟:“信不信?我这一鞭子下去,驾辕马趴地下,还怕你个兔崽子!”众人齐声叫好。

  骡马市继续着它的热闹和安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赶会,图的就是个物品齐全,行当多样。不然,还叫什么赶大会呢!

  每一个人都卯足了劲儿,变着法儿的推销自己的商品。推车的,挑担的;理发的,修鞋的;针头线脑糖葫芦,麻绳皮草老粗布……

  

  看见那个卖老鼠药的了吧?告诉你,卖老鼠药虽登不上大雅之堂,也许三百六十行里根本没有这一行,但单论嘴皮子,那是一等一的高手。年景好,粮食多了招老鼠,鼠药自然有了市场。看到人越聚越多,卖鼠药的开了腔:

  叫声大哥你听俺讲,东北乡,种高粱,老鼠吃着格外香。拖幼子,携老娘,抢你的米,偷你的粮。上你的炕,爬你的床,咬坏了你的“的确良”……

  围观的人们乐开了花,笑出了声,卖鼠药的更来了劲儿:

  大嫂哎,你赏个脸,俺可不是逗你玩。老鼠药,不值钱,一包只卖五毛钱。五毛钱不算钱,坐不了车,乘不了船,打不了酱油,买不了盐。走一走,看一看,心里打打小算盘。省吃一根小冰棍,少抽一根名牌烟。药下屋里保安全,一夜老鼠全药完,包你幸福万万年!

  只要有功夫,你就听吧!那包袱一点不比春晚上的相声小品少。那真是一套一套的啊,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环环相扣,雅俗共赏,不打哏不停顿,既合辙又押韵——实在是大会上的一道风景呢!

  马戏团的动物表演自然是孩子们的最爱。老虎、狮子、狗熊,蔫蔫的,见过了就不再感到新鲜。倒是那猴戏确是百看不厌。看那小猴从主人手里抢去香烟,有模有样的吸着。一会儿又恶作剧的把将要燃尽的烟卷夹到主人的耳朵上,主人“嗷”的一声跳起来,拿起鞭子追打小猴。小猴抓住时机,跳到主人的肩上背上,这抓一下,那挠一把,把个主人急的叫苦连天,狼狈不堪……孩子们乐得鼻涕过了河,老太太张着没牙的嘴,涎水直流。此情此景,真想梦几回!

  丰年留客足鸡豚

  

  四围八庄的亲朋好友来赶大会,大会驻地的主家必定自觉做东。提前好几天杀鸡宰羊,炸鱼炸肉。

  中午时分,客人必定不请自来(这是多年形成的默契)。手里提着多多少少的稀罕物或土特产,或者干脆就是“甩手大掌柜”——没有人在乎这个。人未进门,声儿先响起来:“来了贵客咧,不出来接着蛮!”还有的,脱一只鞋子从外面撂到天井里,砸翻了鸡食盆儿。主人正在诧异时,来客从门洞子闪出来,哈哈大笑着摇晃进来。话不多说,菜端上,酒斟上,吆五喝六,推杯换盏,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喝到日头西,人人醉醺醺的。此时,大会将散,斜阳西射,街面上暖烘烘的。酒酣耳热心舒畅,农家汉子们一年到头少有这样的快乐。他们享受着,乐此不疲。

  

  哈儿他爹赶大会。自行车两边两只红荆条跨篓,装着两只大鹅,来卖鹅!鹅没卖了,人喝多了。走到半路,酒劲发作,连人带车翻倒在小河边。人睡了半小时,睁眼一看,鹅没咧!只好推起车子,沮丧的往家走。进门挨了老婆兜头盖脸的一通骂。俗话讲:女人三大急(亲),闺女、外甥、鸡。何况是亲手喂大的两只大鹅呢!就待哈儿他娘骂得火起,操起笤帚疙瘩准备动武时,忽听得巷子里“嘎嘎”,“嘎嘎” ……鹅叫?没错,是鹅叫!——两只大鹅居然自己找回家了!哈儿娘转怒为喜,哈儿爹瞬间挺直了腰杆,三步两脚赶到鹅身边,一手抓着鹅脖子,一手捋着鹅背上白亮的羽毛,一语双关的说:“这鹅不卖了,高低不卖了啊!”

  会后余波

  

  大幕将启人头密,大幕将落人头稀。人没见少,五天的会期还是在人们的不舍当中结束了。生活复归平静。

  不平静的是人们的心:

  没看够,没玩够,没吃够,没买够……

  邮局门口瞄上的那个姑娘不孬,敢情娶进门儿才好……

  偷偷塞手绢和糖葫芦的小伙子,跟俺身后转悠了五天,那眼神,羞死人……

  那捆新疆草编成的席子,卖贱了,涨了不少呢……

  卖出去的那头母牛,该下犊子了吧,姑娘还是小子呢……

  这头驴,输眼色了,营生儿不行,嘴倒馋……

  那天的酒席不错,可惜指拳输给了老张,明年报仇去……

  遗憾归遗憾,乡亲们的心是充实的,满足的。社会这么好,有田有手艺,不怕流汗水。庄稼人,有奔头!

  

  作者简介:隋中胜,六零后,广饶县大码头镇人。中共党员,任教于广饶县英才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爱好广泛,篮球、旅行 、读书等。工作之余偶尔涂鸦,不图发表,只为充实生活;不慕名利,只为愉悦自我。倘拙作亦能快乐他人,则我心甚慰!

  

  作者近期作品欣赏:

  闹婚

  铁匠马

  “东营微文化”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以文会友,大众也精彩。

  征稿要求: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等各类题材,字数在300-2000字以内。投稿请先关注公众号/加主编微信。因编辑人员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投稿需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微信号:18562013539

微文化本月特设人气奖以示对作者认真推介作品及平台的鼓励和感谢:每1000阅读量,或留言100奖励10元,不兼得(有奖征文除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