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到来掀起的波动不可小觑,很可能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商业布局!
谁也没想到,微信应用号竟然在2016年合作伙伴大会前一晚,以一个“小程序”的名称开始进行内测。
以微信一贯“润物细无声”的做事风格,“小程序”看似简单可爱,但这个大招绝对是微信今年甚至是明后年最重要的动作。
至此,微信完成了从社交到关系链,从关系链到内容产品,从内容产品到服务应用的蜕变。和其它互联网产品不断更迭、淘汰落后业务不同,微信依托于强大的用户规模、粘性和关系链,已经让所有的产品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水道渠成,相互依托。
为什么腾讯到现在才来打开发者的“主意”?
和阿里、百度不同,腾讯一直做的都是C端产品。事实上,小程序从某种意义上应该叫“轻应用”,而轻应用的概念最早是百度提出的,百度当年的直达号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获得40万商户,但最终却消无声息,归根到底,原生应用应该是封闭的,除了封闭,还要有更多的用户和数据环境,轻应用最让人兴奋的就是数据互通,这点腾讯的基础无疑是最好的。
在此之前,腾讯解决了几个问题:首先是用户成本。传统的APP获客成本高。其次是商业顺序,传统APP或者是平台,是先有产品再引顾客,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
但微信则是,通过平台的工具获得用户,再从用户反应出市场需求,设计产品规则引入开发者和全作伙伴。不仅是应用号,订阅号、服务号都是“先解决了用户、流量,再进行产品设计和更新。微信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解决并稳定住客流、渠道和商业链条的平台。
“三句话”的时代,我们利用微信红利都干了些什么?
2012年微信刚上线时,我们听到最多的话是“加我微信,咱们微信上聊”,之后微信进入浏览器阶段,自媒体开始爆发,曾经的四大门户沦落成传统媒体,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是:“加我公号,看晚上推送”。再到服务号+创业时代,话语变成了“扫我们公号,下单优惠”。
三句话的更迭不仅代表了微信的商业演变,更是微信红利时代的标签。身边的不少自媒体已经从无成本成为亿万富翁。纯公号创业企业让用户感觉更具有时代感,就连在大众点评上搜索餐厅时,很多餐厅的联系和订餐方式都是通过关注服务号来完成。
微信进入小程序时代,企业服务+商业能力显然是最受瞩目的,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本地服务,将结合于微信的精准数据定位,将本地应用的优势,通过微信赋能给用户。
小程序时代的“自媒体”是谁?
正如微信浏览器时代成就是自媒体一样,小程序时代同样会成就一批行业巨头或领导者。
1.微信第三方服务商
小程序内测发布后,铺天盖地的解读文章充斥着朋友圈,但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有个问题:“我们想做小程序,但是不会,也无从下手”。就像前几天一个朋友让连长帮找H5的公 司,“就要这种效果,其它的我也不懂”。
事实上,微信生态早已有一群第三方服务商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有的服务商已经上市并拿到多轮融资。从内部管理到外部营销,第三方服务商能用更专业的服务和标准(定制)化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随着小程序开放更多应用和接口,对第三方服务商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2.微信应用分发市场
和苹果商店、腾讯应用宝一样,撑起小程序的服务商同样需要一个承载平台,用专业对微信生态、商业市场的理解,为第三服务商和企业进行专业、公正的全服务。
微信官方也公开表示:“微信推出小程序,并非要做应用分发市场,而是给一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平台”。现在看来,这明显是一个机会,但微信应用分发市场的门槛相对较高,目前市场上做的专业且公正,并且打出“微信应用商店”概念的只有微连。
哪些企业更适合小程序?
萤连长认为所有行业和企业都适合于小程序。原因连长已经说过,微信上有庞大的用户、市场里有明确需求,微信开放了相关接口,有些接口还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应用号对于已有APP的大公司来说,就是新增有效渠道,完全可以双系统(微信小程序、原生APP)并行。
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对互联网不太熟悉的企业,微信上的可能性绝对远远大于原生APP。既然已经有一个现成的大平台,为什么不去试试?
企业面临的统一问题:
1. 公司推广费用降低。据了解,APP推广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长的。有些垂类APP的CPA单价高达500元以上,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太多钱可以去砸在流量上。
2. 流量转化率低。前段时间有报道称,一个交易流量的费用达到3000元,流量如何变现成为所有企业头疼的问题。
3. 行业竞争激烈,与时间赛跑。当萤连长看到一向精明的苹果公司也在朋友圈不停的刷广告时,想毕绝大数人也应该知道,微信上的有效用户是最多的。
当然,“仁者见仁”,有些企业因为自身定位和行业属性,使用小程序的效果会更明显些:
1. 以服务为核心的垂直应用。在线教育、医疗、家政、求职招聘、二手买卖、旅游、票务、金融理财、汽车后市场等,垂直于某种行业,用户有着明显行业标签的企业。
2.低频长尾应用。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比如各种缴费应用。微信正在试图开放接受长尾的需求场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人与人的连接,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商品的连接,和各类大大小小的服务连接。
3.创业公司或中小企业。创业公司的关键词是:时间和成本。微信本身的用户规模、粘性和开发成本,可以让创业提高效率。
4.希望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原生应用成本高,获客门槛高,对互联网运营和产品要求较高。传统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或者自己研发一些服务应用,进行互联网之路摸索。
5. 数据要求不复杂的企业。事实上,数据和安全的问题微信都已经通过第三方服务商和腾讯云服务解决了。当然,企业本身用户数量很多,界面要求高,数据交互程度高,微信暂时没有开放相关所需接口的企业例外。
企业现在应该做什么?
据了解,本次小程序内测的名额是200名,也有人说提前内测企业会拿到更多接口和配置,但本着互联网“为快不破”的精神,企业应该提早开始行动。
1.拿到内测邀请。及时和技术、产品部门沟通、分析,把微信现在提供的接口和配置与公司业务进行打磨。萤连长建议,先把公司最重要的业务进行技术识配,不要在进度条、视图、操作反馈甚至是UI上做太多研究,微信不会让开发者在基本能力上做太多选择,企业功能逻辑可以百花其放,但在呈现效果和操作习惯上必须一致。
2.没拿到内测邀请。也可以发挥社交手段,找来内测文件提前学习,找到自己可以发挥的部分。萤连长已经拿到内测开发DEMO,稍后会进行评测分析。
3.有服务号的公司。详细评估服务号原有产品,不管未来服务号会不会升级成应用号,或者服务号与应用号单独并行,用户、数据逻辑是互通的。
4. 已经有APP的公司。迅速研究怎么把APP与小程序打通。微信官方已经说:“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联合登陆,和开发者已有的APP后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这个对企业是极大的利好,至少在窗口期,快把数据迁移到小程序上。
应用号离微信商业生态还差什么?
公众号的商业形态应该是这样的:在朋友圈传播,在小程序中获得服务并进行转化,在微信钱包支付,形成完整的商业生态圈,从而把用户牢牢控制在自己平台上。
和服务号相比,应用号是具备下单能力的,唯一不同的是,服务号触达用户的方式更直接明了,最后都由企业号统一根据订单分配协调内部员工。
照这么看,服务号和应用号有些功能是重合的,但无论是并行还是升级,企业都要尽快学习实践服务号+企业号,应用号+企业号,尤其是应用号推出后,更强调服务能力和操作效率,企业号做为统筹指挥部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微信的公众号都必须进行组合才能发挥更大潜力。
但从目前官方给出的信息来看,小程序的商业场景实现之路还并不那么明朗:
1.微信官方给出信息:小程序是应用号的前身,目前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目前是并行存在的。
2.根据萤连长拿到的小程序开发DEMO来看,小程序与服务号是两套体系,用户需要在以前服务号的基础上,重新开发出一套系统,虽然一些开放的工具和接口可以重复使用,但如果让应用号具备APP的能力,也需要耗费不小的精力。
小程序开发体系
服务号开发体系
3.目前,应用号、服务号、企业号之间并无打通。这将意味着,应用号在微信上是独立的存在,微信最牛、最有价值的关系数据将无法在应用号上展现,企业原本在服务号上的用户资料、信息、数据分析暂时无法给应用号带来支持。
4.小程序开发文档中,支付接口在非常明显的位置。显然小程序是以商业为最终目的的。虽然现在使用扫一扫让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但如果后期不能和服务号打通,那就类似于传统APP了。除此,商业的固定动作是营销,而微信曾对诱导营销有着非常严厉的惩罚,这对低频小公司的小程序是非常大的考验。
5.现在市场上的公开消息是:未来有可能服务号会升级为应用号。至于怎么升级,现在从开发DEMO上,还看不出明显信号。就算可以升级或打通,数据怎么打通,实现效果、关系链使用权限、微信对应用号的底限是什么?都是企业能否在应用号上如鱼得水的关键点。
6.目前看来,短期内小程序应该以C端应用为主,B端市场需要一段时间培养。
7.昨天很多文章都在说未来H5人才将会非常稀缺,萤连长非常认同这句话,但对H5产品和人才的要求也将更高,H5首先必须解决用户的安全感问题,并适应于各种加载调用才能真正的实现可以比美原生APP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