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舞是民间举行祭祀仪式时巫师们跳的特色舞蹈,俗称“跳端公”,巫舞带有浓厚的巴文化以及楚巫文化的痕迹,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
。
巫舞源于遥远的原始时代
开县历史悠久,古属梁州之域,秦、汉属巴郡、朐忍县地。巫舞在开县民间被称为“跳端公”,源于远古时代。
开县非物质文化中心主任介绍,巴人信巫鬼,重礼祀,“鱼国巴庸路,夜鼓祭神多”“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这些唐宋诗人描写的三峡地区祀神情景,至今在开县边远的山区和民俗活动中还可以见到。
据清咸丰年间的《开县志》载:“开州风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则用牲报赛,邪巫击鼓以为淫祀,男女皆唱《竹枝歌》。”不仅说明了当时巫风之盛行,而且生动描述出庆坛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和热闹红火的场面。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因“跳端公”祭祀仪式涉及鬼神信仰而受到限制和禁止。80年代虽然开始复炽,但经过多年波折,科仪本焚毁,法器被收缴,熟悉“跳端公”的艺人也相继去世,如今开县“跳端公”时艺人所跳的巫舞已日渐式微,“跳端公”形式也慢慢简化。
巫舞剧目多样,动作原始古朴
“跳端公”祭祀仪式的主要内容是庆坛,也就是祭祀坛神。多数坛神供奉在主家宅院的堂屋里,也有个别坛神被弃置于荒坡或树脚,是为冷坛。祭祀坛神的主要目的是祈求保佑主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吉。庆坛的时间有的是一天一夜,有的是三天三夜,个别长的有七天七夜。
一般巫师到达庆坛主家之后,首先是布置坛场:挂彩门、挂神像(名叫“正案”和“行案”);置办香蜡钱纸等用品,书写牒文、官诰、画符录、制神枪、神旗。整个坛场布置得庄严肃穆,充满着神秘的巫术气氛。
当祭祀仪式开始,即“鸣鼓发擂,开坛请圣”。三擂后,主坛师执法器、牛角、九宫八卦(师刀)、七星剑和占卜用的卦,便步(三步半)至神桌前,唱道:“雷令一声请动天神,雷令二声惊动地神,雷令三声祖师打马,速将来临。”接着又唱:“头戴五佛阳官帽,身穿五色紫罗袍,腰中系着九州玉罗带,脚上穿着八卦鞋,混身上下多齐整,弟子开坛一时辰。”接着打官诰发牒、打申行文、迎师下马(迎端工的祖师),然后到井边去祭水、请水,通过占卜合同三卦、洒水压秽、持符念咒、挽诀等巫术动作正式进行开坛。
把百神从天上、地下、高山、大海中请来了,坛也开了,这时就开始由端公扮神、唱神、跳神。这些神灵歌舞以单人、双人、三人歌舞为主,如《开路神舞》(老八刀)、《踩罡布诀》(行罡步斗)、《造枪织席》(大鹏金翅鸟)、《踩九州》(踩八卦)都是独舞,《祭五猖》(双人踩罡)、《神枪舞》(舞三洞王)就是双人歌舞,《圆满送圣》(三人花罡)是三人舞,只有《跑城穿花》才是集体舞,连观看的群众也可以参加到队伍中去一块跑。
经过三天的祭祀,共做大小三十九场法事,又重新迁坛,祭了神,贺了神,也娱了神,就送众神回仙界,神和人都依依不舍,神在舞,人也在舞,踩起花罡《圆满送神》。送神后,安位家堂福神,庆坛仪式就全部结束。
据介绍,“跳端公”祭祀仪式中巫师所跳巫舞的基本步法有禹步、罡步、便步和独脚跳等,技巧有车、旋、跳、转、筋斗及各种舞枪、舞排带、舞旗、舞席、舞板凳的动作。舞蹈音乐由打击乐和唱腔两部分组成。多数是唱时不舞,舞时不唱,有时也舞唱结合,用打击乐器伴奏。这两部分音乐一般称为“端公锣鼓”和“神歌”,有的也称为“神腔锣鼓”和“神腔”。
“‘跳端公’套数很多也很讲究,外行仅仅是看热闹而已。”相关专业人士说。
巫舞第20代传人是个70后
开县从事“跳端公”祭祀仪式的巫师多属道教门派,其传承亦按道门字派排列辈分。其字派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远、明。至、理、宗、成、信,赤、高、重、法、兴。”据巫师的师承谱牒载,最早的祖师是陈克亮(法号不详),生于1705年6月24日卯时,开县中和镇人。他下传了十多代,至今较有代表的是第20代传人彭小林,其法号为彭永弘,生于1970年8月10日,开县义和镇人,初中文化,王家坛坛主,学艺20年,擅长排诀、踩罡、牛角舞、排带舞等。
“干我们这行的越来越少,大多不愿学。”彭小林说,其实这是一项民间艺术,需要有人来传承。
巫舞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县在编修《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时候,曾组织文化馆余虹韵等对全县戏剧、舞蹈、曲艺、文学、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进行挖掘、搜集、整理,收录了部分巫术舞蹈艺术编入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省开县卷》。1993年“跳端公”舞蹈还被收录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并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2003年出版的《重庆市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收入了手诀、神枪舞、神席舞、踩九州、老八刀等巫舞。2006年,全面开展了普查工作,挖掘开县巫舞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各个流派的传承谱系和特色、重要传承人情况等,将普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开展理论研究,重点研究手诀、牛角舞、牌带舞、面具舞、神席舞、神枪舞、舞火、跑城穿花舞等的音乐、造型、动作及其文化内涵,出版开县巫舞研究专著。
2007年,开县巫舞成功申报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来源:卓简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www.mdodm.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