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电脑怎么拆包游戏(端游怎么拆包)

qiaoqingyi 2023-08-18 166

小伙伴们

第五期“每周一星”投票结果新鲜出炉啦~

获得10.26—11.1“每周一星”:

“疫情防控之星”:顾晓虎

“爱岗敬业之星”:卞瑜

“创新创业之星”:林雪红

那么,今天要和大家见面的候选人,

他们又有怎样的事迹呢?

投票说明

投票类别:本次投票有三个类别选项,分别是“疫情防控”“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好青年,小伙伴们在三个类别中分别选择1人(每个类别仅限1人),然后点击“投票”选项,即可选出你心中的最棒噢!

投票时间:即日起至11月8日24:00

今天要和大家见面的候选人,他们有怎样的个人事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疫情防控青年

展开全文

吕明艳,女,1990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中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

危急时刻做出无悔抉择。疫情发生后,她全面投入本地防疫工作,第一时间熟悉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严格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全天24小时处于临战状态,确保每天收治的呼吸系统病患及时接受救治。她坚决响应院党委成立医疗队的号召,努力克服家庭困难,两次递交请战书获批参与支援湖北阳新、江苏扬州医疗队,及时奔赴抗疫第一线,投入抗疫工作。

抗疫一线展现党员风采。初战阳新,她与全体队员迅速熟悉当地医院病患收治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历时43天实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四个“清零”。再战扬州,她在医疗队的带领下,到达当天就整建制接管扬州二院五病区,下午转入病区的22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专业救治与护理;工作期间,她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结合湖北抗疫经验,帮助新队员、病患做好防护工作,并临时照抚病区内11名儿童起居生活,经过25天的努力50名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康复出院,圆满完成支援任务。

宣传战线传播抗疫精神。抗疫期间,她在完成日常病患救治的同时,主动担负医疗队的宣传工作,配合江苏卫视、新华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在防疫一线报道抗疫感人事迹,先后在国、省、市级媒体发表各类新闻宣传稿近百篇,为医疗队的抗疫壮举得到党和群众的支持认可。鼓励家人传承抗疫精神,爱人撰写《与妻书》《与己书》在人民网、连云港日报等媒体刊发,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抗疫工作。

电脑怎么拆包游戏(端游怎么拆包)

由于表现突出,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嘉奖、被江苏省健康委员会评为“健康江苏”优秀新闻作品三等奖、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最美逆行者、被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被湖北省阳新县人民政府评为抗疫标兵、被连云港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连云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优秀护士等。

胡尧泳,男,1986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淮安市淮安区消防救援大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二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入队以来,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敬业奉献、廉洁奉公,一直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褒奖作为最高荣誉”作为工作目标,竭诚为民、任劳任怨,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被评为“践行周恩来精神十大标兵”。

2021年夏季疫情防控期间,作为 “践行周恩来精神”党员突击队队员,具有丰富疫情防控经验的他主动请缨,前往参加前置备勤任务。在前置隔离点期间,他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全天候、高标准、严要求实行战备执勤。他将疫情防控和业务专长相结合,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巡查检查和消防培训工作,对隔离酒店内医务人员、警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开展防火安全知识宣讲和灭火器材使用教学,并定期检查酒店消控室,指导涉疫酒店做好防火工作。此外,他还带领队员们对隔离点人员、物资做好密切监护和登记,定期对隔离点酒店外部垃圾桶、废物存放区、酒店进出通道、内部房间、电梯间等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零死角洗消。在别的队员休息的时候,他还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安排工作、联系人员,为前置备勤点的指战员们配备各种防疫消杀物资和每日饮食、休息需要物资,确保队员们以最佳状态完成工作。

防疫备勤点成立以来的40多天里,他与队员们始终坚守在隔离点,未曾离开半步,累计对防疫隔离点进行消杀240次,每次消杀约1000平方米;巡查240次,累计发现隐患75处,整改火灾隐患75处;消防安全宣传1600人次,发放宣传画册1000份;对隔离点生活区、物资存放区、接待区等区域开展了“六熟悉”36次,洗消车辆258辆次,防疫处置演练36次,圆满完成了疫情前置备勤任务,充分诠释了“忠诚、奉献、精武、担当”的消防精神。

于魁魁,女,1984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徐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

7月26日,接省紧急通知,徐州要从各医院抽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即刻出发去南京支援。疫情就是命令,于魁魁中午收到通知,赶紧回家收拾行李,安顿好两个孩子,当天下午奔赴南京。

抵达南京,已是深夜。她短暂休整,便紧锣密鼓开始工作。做为试剂配制区区长,于魁魁积极了解实验室情况,并深入实验室内部,实操演练,只为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抗疫战斗当中。时刻谨记自己既然来了,就要做尖刀,冲锋在前,心怀必胜信念。通过核酸检测队的团结努力,南京迅速的开展了第三第四轮的全员核酸检测,疫情逐步好转;时间刚好过去一周,圆满完成援宁任务。

8月3日,在从南京返徐的大巴上,检测队突然接到通知:扬州疫情告急,队伍即刻转往扬州支援!她们检测队拉启了援扬抗疫的大幕。扬州不同南京,这里没有火眼实验室那么高端的仪器设备,回归手工,而庞大的标本量更是一个新的挑战。她的队伍日检测量在3万管左右,工作时间为6小时,四个队伍,24小时轮班制。加上支援拆包排管区,有时候会工作12个小时。厚重的三级防护下,这是个难熬的时间段,但在工作时间段里,她一刻也不敢停歇,为的是能确保八点前上报结果,赶上九点全网疫情公示。她总是说,检验者的任务就是与病毒赛跑,努力跑到病毒传播的前头,找到它,才能阻断它的扩散。所以,再累,也要咬牙坚持。在每一个六小时里,于魁魁不断刷新着自己的配制记录,她作为主力军同试剂区其他2名同志共同配制13000左右人份试剂;试剂配制完成后,她又去三区扩增区增援,上机,读取检测结果。

在扬州支援期间,于魁魁同志参与了扬州市第二轮到第二十六轮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整个实验室累计检测标本34万余管。

于魁魁说,战于星空下,姿势要帅,动作要快。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如果有需要,她还会第一时间集结听从指挥。

姜茹,女,1987年3月生,汉族,群众,本科学历,宿迁市钟吾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2020年伊始,武汉疫情暴发,姜茹率先请缨。从紧急通知到出征,短短不足12个小时,她主动为全队购置生活防护物资。抵达武汉后,更是顾不上休息,培训后立即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工作。出发前姜茹慎重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在武汉济和医院感染三病区,姜茹挂职护士长,配合制定防控分区方案,参与规划血透室,帮助武汉蔡甸区政府解决确诊患者的血液透析问题,她利用专业所长在抗疫一线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作用。援鄂49天,她用实际行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经受住了入党前的考验。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2021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接到支援的通知后,因为有去年在武汉支援的经历,她再次主动请缨上战场,次日清早火速支援疫情最危险的南京江宁区核酸采样工作。作为队长,她担心“95后”队员们防护经验不足,反复亲身示范穿脱防护服、核酸采样正确流程。

此次支援任务临时性很强,电话需时刻待命。作为队长,姜茹既是“组织委员”,又是“生活委员”,更是“战斗委员”。高强度的任务连轴转,回到酒店,她会先主动关心队员们思想和身体状态,鼓励疏导。深夜在队员们休息时,她开始安排分配第二天的工作,早上再提前起床准备。天气闷热,酷暑炎夏,她穿着防护服行走在泥泞小路上3个多小时,跨越了四个村庄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采集核酸,最后一层手套脱下时才发现双手已发白,身上衣服轻轻一拧就是拧出一滩的汗水。为了让队员能多吃口饭、多休息几分钟,她常常延迟自己被更换下来的时间,排班时她故意调换自己的班次坚持到最后的收尾。作为一名党员发展对象,面对艰难任务,她常号召党员和她先上,更是把最累、感染风险最大的任务留给自己。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悬挂的党旗,在心中飘扬”。医心向党,坚守战疫一线。16个日夜征程,她带领30名队员共参与了南京江宁区第三轮到第七轮的全员核酸采样工作,累计完成采集量近9万人次,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狄佳,女,1983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长(主持工作)、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常州市援扬州医疗支援队总队长。

2021年8月8日,扬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病例数陡增。她临危受命,作为常州驰援扬州应急核酸采集医疗队总队长,带领200名队员奔赴扬州抗“疫”前线。

到达扬州当晚,狄佳便马不停蹄的开始编写流程、组织勘察。深夜11点半,她接到紧急任务,要求连夜对接工作。她立即打开电脑,继续确定具体方案,彻夜未眠。

由于驻地偏远,大家总是凌晨出发,夜晚才归。她实地调查每个采集点的布局、防护用品配备情况,指导清洁消毒和防护用品穿脱,竭尽全力做好保障工作。有一次,其中一个采集点条件异常简陋,队员们顶着烈日,穿着浑身湿透的洗手衣在露天大棚里席地而坐。她立刻联系当地志愿者,为队员们协调了一间带空调的休息室。

8月13日,因任务需要,组织临时决定让她带领新的队伍驻守扬州广陵区28个集中医学隔离点。隔离点基本都是密接人员,还经常需要转运核酸阳性人员。白天她向当地居民借来电动车往返于各个隔离点,晚上进行感控线上培训,凌晨还时常执行紧急任务。同时为了让队友多休息一会,每天她都会骑电动车赶赴采集点增援,最远来回30多公里。

近一个月的奋战,扬州终于云开疫散。在这期间,她错过了孩子的生日,婆婆也意外突然离世,但这场战役却成为她难忘的深刻记忆。无论是临床一线、院感防控,还是抗疫前线,“在最需要的地方追寻生命之光”就是她寻找的生命意义。

狄佳从医十多年来,始终在临床一线默默耕耘,多年的锻炼,使她成为一名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多面手”,成为中华预防医学会血源性感染与呼吸道感染防控学组成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也因此获得常州市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医学会先进个人、一院优秀青年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同时,她所带领的院感团队率获佳绩,不仅在院内获得“十佳创新团队”、“抗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更是在省级、国家级会议和竞赛中展露头角。

陈志,男,1987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兴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

在医院有这么一个科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在微观世界的细胞和各种细胞成分间,不断寻找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这就是陈志所在的检验科。一台台精密的仪器、一排排崭亮的器具,似乎在无声地提示,这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数据,每一张检验报告,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陈志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专心耕耘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医疗技术上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操作中严肃认真,他说:“质量永远是检验科的生命线,决不能有丝毫马虎与懈怠。”

疫情发生初期,面对未知的疫情形势,陈志主动请战到抗疫一线工作。为了更好地配合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确保科室能够规范、安全、有效地开展新冠病毒等感染性病原体核酸检测工作,陈志积极参加了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举办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班”,快速通过考核拿到了上岗证,随即投入到了PCR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中。

在接到医院组建发热门诊化实验室的通知后,陈志主动请战到医院发热门诊上班。作为急诊检验组的一员,他放弃休息时间,日以继夜快速安装调试好了新的仪器设备,在第一时间开展相关检测。进入实验室之后,考验的是体力、耐力和意志力。除了在防护服内倍受煎熬外,拧开管盖、滴入试剂,看似简单的动作,要操作上千次。试剂滴入既要讲究数量,又要把握质量,如果手指力度稍微过大或不足,都可能造成核酸样本测试的误差。实验室里悄然无声,但危险时刻都在。这些动作一次次累加起来,常人无法忍受的,陈志已经习以为常。

今年8月,兴化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压力测试)。市人民医院作为核酸检测的关键单位,承担了48小时完成20多万人份的核酸检测艰巨任务。陈志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在科室短暂休息调整后便立即恢复到核酸检测工作状态。日夜“连轴转”,跑出了抗疫“加速度”。8月6日至9日,他带领科室核算检测人员累计检测全市核酸标本26万人份,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志先后被评为兴化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兴化市优秀团干部,入选兴化市第五期“31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名单。

汪昊,男,1986年9月生,汉族,群众,本科学历,南京江宁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委办职员。

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自2020年起,先后多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在今年7月禄口地区疫情暴发时,他更是“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愿奔赴禄口街道秦村,在防控一线贡献自己的光和热。8月5日,禄口街道依然是高风险区,他毅然写下请愿书,用他的点滴行动为当地群众筑牢健康安全防线,通过他的务实作风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他值守一线,用心用情。深入一线社区驻守防控、挨户上门摸排、了解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居民运送物资、处理生活垃圾……针对社区里的独居老人,他还坚持每日上门查看具体情况,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将自己从群众们的“陌生人”变成了大爷大妈们的“知心人”。

他不畏风险,尽职尽责。社区核酸检测工作中,也有他的身影。即使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他仍和医务工作者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核酸采集等。烈日炎炎下,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汗湿,因为身体脱水,有次也险些晕倒在单元口。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最快地调整好自己,迅速换上新的防护服重返岗位。

他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在防控期间,有两个单元出现了确诊居民,接上级通知,需配合完成60户居民转移隔离。他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配合公安人员一起上门通知、现场协调、维持秩序、安抚情绪,完成任务时已是深夜。

汪昊留给居民最多的印象是穿着防护服的身影和防护服背后写着的名字,为了表达感谢,禄口街道秦村社区和社区居民给他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致谢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对他们的默默守护。他的事迹也被现代快报等媒体报道。

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斗争中,汪昊作为千万志愿者中的一员,勇往直前,用生命和汗水守护百姓群众的平安健康,以实际行动彰显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徐文雯,女,1994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中心卫生院护师。

自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她终坚持冲在一线砺初心,坚守岗位担使命,在抗“疫”战斗最前线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了青年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她危急关头敢“逆行”。7月24号晚上,在海如常进行抗疫工作的她得知医院需要抽派人员赴南京参加采样工作,她再次主动请缨出战,并于25号早上6点踏上了去南京的汽车,出发前,她表示:“对于当前疫情形势的严峻复杂,作为五院人一定做好充分准备,把责任扛起来;作为党员,一定把旗帜竖起来,用实际行动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坚决完成任务。”

她坚守一线肯付出。来到南京后,她便立刻投入到了前方的核酸采样中去,得知要进行采样工作后,她便不敢多喝水、多吃东西,七、八月正值盛夏,烈日炎炎,暑气熏蒸,对于核酸采样的她来说,不仅要经受外部气温的“烤”验,还要经受“里三层、外三层”隔离防护服的“烤”验,异常闷热。几个小时下来,口罩磨红了脸颊、勒疼了耳朵、汗水浸透了衣背,长时间的穿戴防护用品,使她说话费力,呼吸困难,额头和脸上全是压痕,但她丝毫没有怨言,始终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面对危险迎难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她是母亲、女儿、妻子,因为工作,她只能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爱人和父母,临行前,家人说“你去吧,家里不用担心,你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也因为工作,她需要长时间穿戴防护设施,一天下来往往额头和脸上全是压痕。休息时间和家人视频的时候,儿子都会问“妈妈,你脸上是什么呀?你怎么还不回来?我好想你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面前她仍然坚守战斗的第一线,陪伴家人的时间明显减少, 2020年疫情期间,她也奔赴海门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用自己的坚守与执着践行着入党之初的初心与使命,不断为党旗党徽增光添彩,她真正做到了不辱使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自2020年年初以来,她分别参加了海门集中医学观察点、高速路口采样、医院采样、方舱接种、医院接种等各种抗疫工作,她说“这都将成为我最宝贵的人生经历。”

工作期间,由于组织的关心和认可,先后获得了“2018年度海门市卫生健康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度海门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20年度海门市十佳护理抗疫标兵”、海门区卫健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应急演练竞赛采样考核二等奖等荣誉。

张俊成,男,1995年5月生,汉族,共青团员,本科学历,高邮市委网信办办事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7月27日,当疫情的雾霾笼罩在扬州城的上空,无数平凡的志愿者逆风而行、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在他们身后,有这么一个人,在与时间赛跑,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战斗,及时宣传防控政策、防控知识、防控措施,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用镜头记录和呈现抗疫一线的不平凡,坚实筑牢战疫宣传“主阵地”,他就是高邮市委宣传部网信科90后青年团员——张俊成。

一只口罩、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台相机,这是张俊成参与疫情防控的“兵器”,为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疫情最新政策,他主动承担起文明高邮官方视频号、高邮宣传抖音号后台编辑工作,有些时候,为了收集相关素材,他还深入一线,抓拍着疫情防控每一个的瞬间,及时将疫情防控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先后推出防疫宣传视频《戴口罩要求有新变化》《为什么要大规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时如何做到安全高效》《高邮原创疫情防控顺口溜》《临泽民间小调话战“疫”》等系列视频96条,总计播放量达400多万,其中《爱我高邮 同心抗疫》视频播放量达71万,点赞近4万,这些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式传播,让广大市民坚定战疫的信心,深受一致好评。

心系群众践初心,要有“无我”的奉献。由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升级,群众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出行等情况受到了影响,很多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平台求助,对于群众关切热点问题,张俊成积极主动回应,坚持科学应对、积极化解,及时回应民众诉。犹记得8月19日,有网友在微博紧急求助,该网友父亲癌症晚期,急需服用吗啡类的药,因困在扬州主城区无法出城,请求政府帮忙把药送到高邮送桥镇郭集村,张俊成迅速与发帖人取得了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及时与扬州市委网信办、扬州市卫健委取得联系,请求帮助该网友派专车将药送至高邮关卡,再由高新区负责同志送至患者手中,正因为他心里装着群众、装着责任、装着关心,网络舆情风向也从不理解到慢慢支持。他还自发组织本地知名网络达人、网络企业捐款捐物活动,高邮仲尼、高邮华仔等多名本地抖音达人共捐赠2.6万,并在各大网络平台、微信群、朋友圈开始“爱心接龙”,爱心企业和个人捐助源源不断,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这座城市,有力传播了网上正能量。

葛鸽,女,1987年1月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学历,句容市边城卫生院办公室主任。

她是医生口中的“药罐子”,大家眼中的“林妹妹”,传说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都在生病的人。就是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在抗击疫情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作为办公室的负责人,因为疫情的紧迫性,她的工作量陡然增加,每天各种文件的收发、传达,各种数据的整理、汇总、上报,加班加点更是常事,她常说:“我得尽快把这些信息都整理出来,不然明天的工作就无法进行。”

可是就在医院招募各个岗位的志愿者时,她屹然第一时间报名,并提交了请战书。从早期的重点人员的医学观察,到后期的一省二十六个市居家隔离对象的体温检测;从早期的的高速路口返句人员体温计检测,到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医院的预检分诊;从院内院外的疫苗接种到各个核酸采集点,都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她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形势紧张的时候,时常以医院为家。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原本身体素质就差的她,身体亮起了红灯。考虑到医院人手紧缺,尽管腹部一直不舒服,她也忍着病痛上岗,终于还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同事立即送她至人民医院就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随即安排了急诊手术。三天出院,七天返岗,利用工作间隙去外科换药室拆线,她说我可以在办公室处理一些数据信息上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别人就能缓解其他岗位的压力,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志之所趋,无远勿界;志之所向,无坚不入”,从选择医学这条道路,她就坚定了信念,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新一代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薛剑波,女,1993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无锡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秘书处一级科员,惠山区钱桥街道晴山蓝城社区挂职。

2020年春,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严防境外输入成为新任务。作为最早参与涉外防控工作的一员,薛剑波承担了多重角色,“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她是联络员,与兄弟部门及版块沟通,协同完成入境人员转运与隔离等任务;与周边城市交流,为建立苏州-无锡联防联控机制提供有力保障,有效缓解入境人员隔离压力;与上级部门对接,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工作要求,及时落实到位。她是信息员,参与草拟《无锡市空港口岸“快捷通道”实施办法》等十余份重要文件,为全市人员入境、人员转运等工作提供指导;广泛收集素材、认真构思加工,报送全市工作动态和总结至省涉外联防联控指挥部,近百条信息被省简报、专刊录用。她是服务员,协调解决20余名“快捷通道”人员从其他城市空港口岸入境转运事宜,全力配合做好包机入境,马尼拉—无锡、首尔—无锡等国际航班复航,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9月,薛剑波来到晴山蓝城社区挂职锻炼,“身入”基层,更是“心到”基层。7月疫情发生后,薛剑波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全心全力守护基层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认真细致,扎实做好信息核查与人员管控。她主动承担数据核查任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每天核查上百条信息要,她总是能做到精准识别、有效沟通,不留一个死角和盲区;针对不同人群分类管控、建立台账、动态更新,圆满完成排查与管控任务。贴心周到,耐心帮助申领健康码和预制码。社区老年人数量多,很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出行受限。她耐心询问个人情况,协助申领纸质健康码。同时,向老年人宣传核酸检测,代领并打印个人预制码,减少排队等待时间,受到居民广泛好评。沉着冷静,有条不紊推进压力测试。核酸检测压力测试中,她主要负责人员安排和现场协调,根据一百多名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岗位,组织培训与演练。面对突发情况,她顶住压力、沉着应对,确保现场平稳有序,高效完成测试任务。

从2020到2021,从机关到基层,从涉外防控到社区防控,薛剑波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以奋斗的姿态诠释选调生的青春模样。

张萌,男,1995年3月生,汉族,共青团员,本科学历,苏州市相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办事员。

在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初期,面对汹汹而来的疫情,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张萌打消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念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无畏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一线。流行病学调查、密接协查、现场采样、环境消杀等各个疫情防控环节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两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奋战最终守护住了辖区人民的平安,被授予“2020年省一线医务人员”称号。

2021年疫情防控战斗打响时,他接到支援通知后,责任和使命让他再次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一名白衣战士。他先是奔赴南京从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由于大多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时间都是半夜,因此他的工作高峰期,就是每天凌晨的1-2点。在病例高发的那些日子,经常是凌晨接到病例,就立即对患者展开流调,一个晚上只睡3-4个小时是常态。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让他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也让关心他的父母落泪。但他却没有丝毫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是一名医师,也是一名共青团员,我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组织需要我的时候,就应该无条件地担当起来”张萌说道。

随着越来越多支援队伍的加入,南京市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已经连续几天出现零新增。而在南京疫情出现胜利曙光的时候,他同苏州流调队伍一起,没有片刻休息,连夜整备又冲进了扬州抗疫一线。他这一去,又是长达一月的漫长鏖战。长时间接听电话让他的右耳发炎,疼痛难耐,嘴上也起了溃疡。现场流调时,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烈日下暴晒,脱下防护服后整个人像是刚从水里捞出。连续两天连夜工作,他在打完最后一个流调电话后直接在椅子上睡着了.....

爱岗敬业青年

顾盛,男,1987年3月生,汉族,群众,硕士研究生学历,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技术研发科主任助理、技术研发科科长。

刻苦钻研,勇闯科创无人区。顾盛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新观点,积极补充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搭积木”式的装配式建筑,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总目标。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的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且一直未有高效、无损的检测手段,使得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成为了社会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为确保装配式工程品质,攻克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业内公认的质量检测技术难题,顾盛多次向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作科研立项申请,最终市住建局做了统一部署,由局属企业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承担装配式建筑质量检测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任务。

承担任务后的三年半以来,顾盛日夜奋战,带领团队系统性地解决了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关键检测技术这一“卡脖子”难题,截至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包括检测原理、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检测过程、结果判定等成套检测技术,填补了5项国内空白,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围绕该项目,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表论文13篇,参编标准4项,相关研究成果经省住建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先后荣获了“昆山市十佳科创金点子一等奖”、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团队一等奖”及“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尽心尽责,敢为中心挑重担。顾盛对检测中心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认为企业的发展是职工的全部寄托与希望,要想在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除了技术更新,还需要全方位转型,多边出击,与时俱进。他努力推动校企联合,通过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及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为检测中心打造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及“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大省级科创平台,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建筑检测领域叫响了“昆山品牌”,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曾荣获2015—2016年度“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2020年“苏州市最美劳动者”、2020年“昆山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唐巍巍,男,1985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东海县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指导员。

从警以来,唐巍巍参与接处警11000余起,参与破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300余起,抓获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230名。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受害人负责的精神,唐巍巍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细致入微,总是能让“碎片”说话,让“真凶”现形,还原事故本身,给受害人一个交代。在唐巍巍的从警生涯中,群众的事,他都当成大事办。他为贫困当事人家庭送过钱、送过米面油,也曾因数百元的赔偿金,几次三番登门做工作,更有多次守在伤者身边,在病床前照顾事故受伤者,直至他们的亲人到来。就这样,唐巍巍用温暖的行动,搭起了警民鱼水情谊深的桥梁。近年来,受社会风气的影响,送礼者、说情者很多,唐巍巍已记不清拒收了多少礼品、现金。在金钱关、人情关面前,他一次次经受住了考验,凡经他手处理的事故,不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生人还是熟人,他都一视同仁,秉公处理,受到当事人的一致称赞。

在唐巍巍的工作日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身为交通警察的我每日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虽然辛苦,但我的付出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安宁,即便默默无闻,也无怨无悔”。他用这样的话自警、自省、自励和自诫。唐巍巍就是这样怀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实现人生价值,为警徽增光添彩。

先后被评为“执法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授予“事故处理标兵能手”及“连云港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陈康,男,1993年3月生,汉族,共青团员,大专学历,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焊接培训师。

19岁,陈康从焊接技校毕业,只身来到靖江,加入中建钢构。面对复杂、异型大件,陈康虽有过动摇,最终下定了决心,跟着车间分配的师傅,在“批”和“吼”中逐步成长。经过天津高银117大厦、阿尔及利亚机场新航站楼等工程洗礼,被誉为最年轻的“焊接大师”陈康在2015年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师父对他说:“想学本事就去焊培中心,想多拿点钱就留下来干班组长。”陈康没有犹豫,通过焊培中心的选拔,成为全国技术能手邱明辉的徒弟。

在焊培中心,工艺评定首先要求技术高,能做好实验,同时要求极强的耐力,能耐得住重复的枯燥和失败。苏州国金项目制造期间,为了得出科学的焊接工艺参数,陈康每天不停地做焊接实验,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日复一日地做焊接实验,他的焊接技术不断精进,能力越来越强。陈康先后完成了深圳汉京Q460GJC高材质、苏州体育中心100mm厚铸钢件等一系列高难度焊接试验。

工业生产智能化是行业的趋势,实现非标构件智能化焊接将是开启建筑钢结构制造智能化的关键一步。早在2015年,陈康就与团队一起研发出首台“便携式Mini型弧焊机器人”并成功运用于江苏第一高楼-苏州国金等项目,开创国内超高层机器焊接先河,有效解决了小空间施焊的技术难题,焊接效率提高125%。

为了在自动化的基础上,突破标准构件焊接行业壁垒,实现非标件的快速准确焊接,陈康自学编程、看指令,尝试各种调试软件,到市场上了解工业影像技术的应用,作为实操者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效帮助团队开发出隔板焊接机器人和龙门焊接机器人。

2020年,在陈康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隔板和龙门式焊接机器人成功落地应用车间,公司智能焊接技术经协会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中国钢结构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同年年末,陈康又承担起桥梁领域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实验落地工作,他运用起自己的绝活:听焊丝熔化的声音,就能判断电流与电压是否匹配良好;看焊缝成型,就能知道用弧方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021年2月,经陈康的反复试错和技术鉴定,公司桥梁智能生产线也顺利落地应用。

在繁忙的焊接实验中,陈康越来越意识到技术总结和宣贯普及的重要性。他自行研发申报并获得了《一种圆管内隔板自动焊接装置》等3项国家级专利授权,并利用一切机会,为车间技工培训机器人焊接操作知识,截至目前,已为企业培训输出能熟练操作机器人的技工30余名,帮助公司焊工通过取证考试近1000名。

陈康曾获得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优秀选手,江苏省十佳“行业工匠”、“五一”创新能手,机冶石化系统“机冶建材行业工匠”等称号。

王笑,女,1989年10月生,汉族,群众,本科学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员。

自2019年8月担任讲解员以来,她立足讲解一线,热情亲切接待每一批来宾,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加压、刻苦钻研和勤奋工作。入职3年来,讲解批次近千余场,义务为残障人士、学生团体讲解,参演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沉浸式讲解”演出。她在讲解岗位上不断磨炼讲解技能,代表管理局参加省市各项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今年还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她作为雨花英烈事迹宣讲团的资深讲师,随宣讲团开展“六进”活动,深入学校、企业、部队等宣讲雨花英烈事迹。今年,她更是走出江苏省,到北京大学、浙江杭州、温州等地进行宣讲,受到一致好评。

在建党百年之际,她作为“百年党史我来说”的宣讲员之一,积极走进青年群体,宣讲雨花英烈事迹。参与策划“信仰的力量——青年学习社线路”项目,是该项目的首席讲解员。她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一遍遍策划线路站点、修改讲解词、实战演练讲解,讲解近50余场。该项目受到许多青年喜爱,成为网红点、打卡地。

作为一线讲解员,在线下讲解的同时,拓展线上宣传,参与拍摄纪录片《记忆100》、制作《你不知道的雨花台》《雨花英烈家书诵读》《与信仰同行》等系列音视频项目。参与撰写《耳朵里的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青少年版讲解词,参与策划多场纪念馆讲解直播项目,在央视网、今日头条、喜马拉雅、B站等平台播出,观看受众近千万。

在今年南京的疫情期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她积极投身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报名参与一线志愿服务任务,是单位第一批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职工。

2019年获得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江苏选拔赛第六名,2020年获得南京市金牌导游(讲解员)称号。

汤智,男,1984年10月生,汉族,群众,本科学历,高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兼第二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

他始终牢记“立检为公、司法为民”初心,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秉承保障人权的理念,深耕细作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办理的张某某等14人敲诈勒索案被扬州市检察院评为“保护民营经济十大典型案例”,王某某销售假药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他还通过案件拓展延伸,运用多案件以案释法,多角度法制宣传,助推社会治理,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共享双赢,在办理“善心汇”系列传销案件时,被告人拒不认罪,汤智便在庭审中通过直观的计算模型等展示旁氏骗局架构,揭露传销本质,同时劝告旁听人员谨慎投资,以免落入传销圈套,最终,被告人当庭认罪悔罪,庭审达到较好的办案效果与社会效果。

他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始终充满热情,不断挑战自己,带头办理了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如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总案值达两千余万元的马某某等44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案金额1460万元的汪某某贪污、受贿国有公司、企业人员滥用职权案、李某、吴某某等8人涉案金额5.3亿元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在办理公安部督办的销售赌博机4000余万元的谢某某等13人非法经营、开设赌场案过程中,从公安机关初查伊始,介入侦查引导取证,与办案民警多次沟通,4次到专案组阅卷、讨论,数十次通过电话方式提供侦查取证建议,从打击范围、证据要求、强制措施区别等方面保证了该案的顺利办案。

他一直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成长的阶梯、干好事业的基石、提升能力的必修课。2010年以全省检察机关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类型案件,他总是边学习边实践,作为资源环境案件集中管辖期间办案组组长,他多次对高邮、宝应、江都三地公安机关办理的案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前介入、引导办案,为该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办理提供了有力参考。2019年,他应《清风苑》杂志邀请,在“务实”平台以《污染环境罪办理中的若干问题》为题做专题直播授课。

从检11年来,汤智始终扎根基层办案一线,忠诚履职,勤勉敬业,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获评扬州市“十佳公诉人”、扬州市“优秀青年检察干警”,2020年6月和9月,分别荣获江苏省“十佳公诉人”和“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2020年10月,高邮市委政法委作出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向汤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20年12月获评度高邮市第三届“十大法治人物”,撰写的调研论文《无行为能力成年人被监护权利的刑事司法保护》获第五届区域法治文化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赵誉涵,女,1982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扬中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年级管理中心助理、政治备课组长。

用心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她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认真思考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这样一位老师,获得了学生们的爱戴。记得之前冲刺小高考的时候,她的喉咙因课多沙哑了,总会有孩子悄悄递上润喉片让她多休息;她感冒发烧去了医院,有学生下课到办公室桌上放上感冒药和水果,课代表甚至利用下课时间帮她把作业批好,并留言让她多休息。感动不言而喻,她的付出,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她敢于创新,富有激情。她注重班级文化的激励作用,努力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班级公约由学生制定;“集雅阁”开拓学生视野;集实用与趣味一体的游戏管理模式——“封神榜”,寓乐于学,增添学习乐趣。此外还有“红旗飘飘榜”“最美身边人”等,努力在教室里创设家的氛围,形成向上灵魂。她用赤忱之爱,哺育学子自信,点燃奋斗青春,催发前进征帆。

担任班主任多年,早自习前出现在教室已经成为惯例。课间操和体活课,中午辅导和晚自习之前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身教胜于言传,是她的理念。正因为如此执着的追求,她所带的备课组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备课组”,所带的班级考试、常规都名列前茅。

此外她还多才多艺,她爱好绘画,舞台剧表演,曾获“江苏省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每年的文艺汇演她指导的节目都能斩获头奖;每年的校庆,她自导自演的作品都颇受好评,同事笑称她是“教师队伍中的明星”。

她是镇江市教学骨干、扬中市德育骨干,获扬中市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扬中市综合先进个人等荣誉。

潘学成,男,1993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淮安工业园区宁连路消防救援站分队长。

2010年初到消防救援队伍,别人怎么也没有把潘学成与现在的训练标兵和岗位练兵技术能手联系在一起。那时瘦小的他,是队员中身体素质较差的一个,体能训练也远远达不到要求。为此他也曾经彷徨过,曾经流过泪,但从没有向挫折和困难屈服,硬是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加班加点训练。他每天给自己训练“加餐”,在日常训练之外,还外加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0个杠铃深蹲。此外他还经常给自己“开小灶”:背上重物,爬落水管;跑步时,系上沙袋。一年下来,他穿破了4双胶鞋,磨烂了两身作训服。现在他已经练得肌肉突起、筋骨强壮,成了淮安支队的体技能标兵。

自2010年加入消防救援队伍,潘学成先后参与处置“6·23”盐城阜宁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事故、“3·21”响水天嘉宜化工特大爆炸事故等重大灾害事故。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嘉奖,2014、2015、2018、2020年分别被支队记三等功,2017年被评为淮安工业园区劳动模范,2019年12月获得淮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并获评“江苏好人”。2020年,当选为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训练先进个人、全市消防救援队伍“践行授旗训词精神十大标兵”,2020年10月在总队第二届“火焰蓝”装备业务技能比武竞赛中,取得400米综合技能项目个人第一的好成绩。

在潘学成的人生征途中,他以一名消防战士、救援队员特有的风采把人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融入消防救援队伍,用敬业奉献践行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对这火红事业的执着,诠释了忠诚、奉献的人生誓言。

朱锐,男,198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政教处主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朱锐带领青年教师、学子积极开展“四史”学习宣讲。先后在铜山区“讲党史故事 办人民满意教育”“百名模范讲党史”等活动中宣讲,并被聘为铜区党史宣讲员。所成立的“乐舞行者”宣讲团、“美丽乡村”研学团的核心成员先后获得“铜山区最美读书人”“江苏省最美职校生”等荣誉,凝聚了青年教师、学生力量,使立德树人在思想上生根,在行动上落地。

励志于开展合适的教育,以“红匠行动”“一班一品”“四色马甲”等创新举措推动学生成长。“班级风采展”的开展,将原生态的班级管理生活场景推到现场演绎的平台当中,呈现的是德育视听盛宴。开展“美育引领、合唱建班、文化育人”“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等一系列既体现育人理念,又彰显职教特色的活动。目前,学校社团共计74个,新成立社团多达36个,其中龙狮社成为学校社团活动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徐州马拉松、淮海经济区龙狮比赛等大型活动中大放异彩。

先后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职业学校班主任大赛一等奖、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徐州市首届职教优秀青年教师、徐州市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徐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铜山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郭玉红,女,1990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南通市崇川区陈桥街道天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自身形象,就是岗位形象。郭玉红始终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社区工作者,郭玉红能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在不同时期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工作中,她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仅如此,她还宣传、带动身边的青年党员一起学习,她经常与同事、社区青年分享学习感悟、分享学习内容,在社区掀起一阵热爱学习、喜欢分享的学习热潮。她不仅从书本中学习,还把身边的党员、优秀青年当成自己的折射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态度决定高度,责任重于泰山。为了当好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她积极发挥青年党员优势,注重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在学习中坚持服务党员。在从事组织工作期间,郭玉红通过夯实社区党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主动联系走访党员,丰富拓展组织工作内容,进一步延伸党组织工作的手臂;善于把握组织的脉搏,发挥社会组织和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实现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努力为党员提供优质服务;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明确组织工作要求,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并促进组织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当好发展党员的把关人,坚持关心关爱困难党员,积极扮演好“传、帮、带”角色。

郭玉红天和社区“玫瑰缘”志愿服务站党支部的一名青年志愿者。“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她不仅自己参加志愿活动,还积极鼓励团结身边的人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与服务中来,配合社区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需求,高质量完成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社区志愿服务与满足居民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有机结合,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任务有机结合,推动社区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郭玉红先后获评“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南通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优秀管理员”“港闸区优秀共青团干部”“港闸区2016年度优秀网络信息员”“‘志愿江海’2017年度优秀志愿者”“港闸区优秀共产党员”。

王坤,男,1989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高级工程师、主任助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坤凭借着对计算机安全的浓厚兴趣,十年如一日,积极主动深入钻研网络安全专业技能知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一名机械专业的计算机“门外汉”,成长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省技术能手”。在《信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信息安全技术论文,并出版书籍《网络攻防实战研究 漏洞利用与提权》。

共同进步,共建守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护城河”。作为省电子质检院网络安全领域的核心骨干,王坤深刻认识到,要守护网络信息安全仅仅靠一个人是不够的,团队的力量才是决胜的关键。在工作中,他总是热心分享工作体会与技术心得,通过建立内部知识库、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分享活动等方法,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团队整体业务能力。

抗疫保网,坚守网络安全第一线。疫情期间,在新冠病毒肆虐的背后,网络世界的“病毒”战役也悄然打响。2020年1月28日下午4时,某重点单位遭遇病毒攻击,多台计算机上的重要业务数据被加密。在新冠病毒及网络病毒面前,王坤主动请缨,前往客户方应急支援,经反复排查,在数以万计的文件中提取到了病毒攻击的来源信息,有效清除了病毒并对攻击路径进行了封堵,王坤同志表现出来的专业技术实力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风貌,获得了客户方的交口称赞。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突显。作为奋斗在网络信息安全一线的人员,王坤同志始终认为,自己所坚守奋斗的不是普通的代码、程序和机器,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前路就算是荆棘密布,也将义无反顾、踏浪前行,以“钉钉子”精神做网络安全的守护者。

曾获“国家网络安全先进个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网络信息安全公开赛二等奖、全省工业信息安全攻防对抗赛一等奖等荣誉。

王海浪,男,1990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建安装南京华建检测工程项目部无损检测员。

参加工作以来,他曾在江苏大剧院、G20峰会、厦门金砖会议、青岛上合峰会、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等多个江苏省及国家重点项目从事无损检测工作。因“诊断”钢铁构件质量,他被称为“钢铁医生”。工程建设中只要有焊缝的地方,就有他一丝不苟工作的身影。

作为一名扎根项目一线的检测员,工作过程中常常要面临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在检测储罐焊缝的时候,进出通道只有容纳一人通行的人孔,储罐内部脚手架密集,他无法直立行走,只能蹲下一点点挪动。夏天罐内温度最高可到五六十度,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暑措施才能作业,防止发生中暑危险。在黑龙江大庆龙油项目,有的原油储罐,内部层高有四五十米,只能在高空外挂滑车上进行检测工作,是对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双重考验。王海浪和他的团队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中,传承发扬“铁人”精神,奋力完成检测任务,为项目顺利竣工贡献了青春力量。

他先后参与了《TOFD检测在不同型式压力管道焊接接头的应用》《不等厚(非平面)对接接头TOFD检测工法》的编写和申报工作,在项目中率先创新性的使用TOFD、相控阵等先进的无损检测新技术,大大提升了业务技能,成长为南京华建无损检测队伍的技术先锋。他不断在检测实践中打磨自身实力,潜心钻研无损检测技术,取得了UT-Ⅱ(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RT-Ⅱ(射线胶片照相检测)检测技术资格证书等四项国家认证资格证书。

2017年3月,经过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训练,他在中国建筑(无损检测员)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个人总成绩第二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中国技能大赛——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赛事级别为国家级)上,他和同事在来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代表队的209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团体第二,无损检测员个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个人总成绩金奖和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术能手”称号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王海浪的技术实战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国家行业最高标准的认可。

先后获得“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南京青年五四奖章”“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朱紫豪,男,1991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局前街派出所警务组警长。

一起案件从发案到移诉最快需要多久?对于局前街派出所的朱紫豪来说,只需要24小时。2019年1月,朱紫豪接报了一起电动三轮车盗窃案件,他5分钟到达现场,1小时内通过监控画面确定嫌疑人身份,3小时就将嫌疑人抓捕到案。在规定的传唤时间内,他迅速展开侦查审讯、地点辨认、体检关押等工作,快速调取前科资料,完成手机估价,最终仅用24小时就成功移诉该名盗窃嫌疑人。当他将失窃的电动三轮车交到失主手中,失主完全不敢相信一天就能追回。

朱紫豪主动挑担、带头吃苦、乐于学习、善于钻研,能做到“勤发问、敢质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警组共同会商集思广益,提高案件办理水平,成功办理了一大批具有独特性的案件。党员先锋队成立的第一天,朱紫豪成为全所第一个递交申请的党员民警,从大年初三开始,朱紫豪就告别了家人住进了派出所,白天协助处置涉疫警情和案件,晚上巡逻检查辖区内的棋牌室,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下了班就在宿舍和老婆孩子视频聊聊天,很想家但是不敢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自己。

工作以来,他曾荣获2016—2017年度全区公安机关“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个人三等功一次;2019年和2021年均被评为“全市最佳执法民警”;2021年被评为“常州好青年”。

创新创业青年

张天驰,女,1990年6月,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江苏凯利绣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是海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中级工艺美术师、南通市第五届青年商会会员。2014年,她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后,期间在南通开放大学任教3年,为了专注沈绣技艺传承发展毅然放弃了3年大学教职,回到江苏凯利绣品有限公司担任设计师。在周占贤刺绣工作室,她积极践行张謇精神,努力学习沈绣精华,刺绣技艺得到质的提升,为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沈绣传承人奠定了基础。

2016年,她的刺绣作品《白月季》和《花团锦簇》分别获紫薇花艺博杯铜奖、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银奖。2020年,她的刺绣作品《碧荷莲莲》获第十一届“艺博杯”工艺美术大赛银奖;《山水》获2020“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

她参与设计创作的刺绣作品《万里长城》《国宝熊猫》《一路高歌》等作品赠与马六甲苏丹皇、南非总统夫人以及塞尔维亚总统,巨幅大型双面绣《玉兰图》被陈列在全国妇联贵宾接待室。2016年,她的刺绣作品《小庭婴戏图》获“苏艺杯”国际精品博览会金奖。

为了将沈绣文化广泛传播于社会,她积极开展各种公益刺绣培训和教学活动。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她亲自参与授课,让师生们切身感受沈绣魅力。

她还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成立了凯利绣品春蕾班,资助贫困学生20名。2020年疫情期间,向南通市138户援鄂一户家庭赠送刺绣工艺品138份,在防疫新冠肺炎的爱心义捐活动中,捐赠刺绣作品4幅。

2016年获第四批海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沈绣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获“中级工艺美术师”称号、海门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海门青年五四奖章”荣誉。

曹国亮,男, 1986年7月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学历,江苏爸爸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7年5月,曹国亮和朋友联合创立 “舞茶道”饮品项目,5年光景,1000家分店遍布了全国22个省市,并成功将“舞茶道”打造成茶饮行业1.0时代全国头部品牌。2013年7月,曹国亮受邀加入方大集团成为医疗事业部副总裁,开展海外并购业务。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敏锐的市场辨别能力和洞察细分市场的潜力。

2015年,曹国亮注册成立“创赢餐饮”,创办“爸爸糖”品牌,作为送给自己即将出生的宝宝——“小糖果”的礼物,正式进军烘焙市场,并首次提出手工吐司专门店的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曹国亮在用户品牌心智、产品创新、门店跨区域复制、组织人才培养、供应链深化等多个方面构建了强有力的竞争壁垒。秉承这份理念,从零开始“爸爸糖”已经成功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开设300家门店,成为国内吐司领域的头部品牌。2021年6月,完成上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IDG领投。

曹国亮始终自我驱动创新理念,与国内一流的食品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成立“健康烘焙研发中心”,共同研发符合国民健康早餐需求的产品品类,针对不同季度、不同人群需要,研发各类吐司产品,目前已有20人左右的专业研发团队,产品保持每月更新。同时曹国亮也试图推动上游供应企业共同成长,在新材料研发上与上游供应企业共同协作,签署配方锁定期,在一段时间内拥有产品或者配方的独家使用权。在提升产品壁垒的同时,也为“爸爸糖”研发新品、拓展市场提供了窗口期,加深“爸爸糖”的产品护城河。

纵观品牌的发展过程,曹国亮为“爸爸糖”品牌赋予了一个温暖的感情线,“爸爸糖”想通过一份手工吐司传达一个爸爸对孩子的爱,每一个孩子成长都希望得到爸爸的参与。曹国亮在品牌运营过程中有意强化品牌的独特叙事,打造了“糖爸爸”、“糖妈妈”和“小糖果”品牌IP矩阵,让消费者有更多的记忆点。在产品包装和门店形象上,通过IP的视觉,讲述更多关于家庭、陪伴的故事,从内容层面丰富品牌的叙事。

纪文翰,男,1991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苏州翰云科灵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纪文翰从小就对网络技术抱有浓厚兴趣,作为天涯、豆瓣、西祠等网络论坛的早期用户,他从13岁开始制作个人网站,17岁尝试在校内、QQ空间制作公共账号。19岁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微博大V。在苏州大学求学期间,纪文翰就注册了公司,从学校的一间不足三十平方的小屋中迈出自己创业的脚步。成长成为拥有近一万两千平方新媒体众创空间、120多名全职员工的全国领先“新媒体+科技型”企业。公司始终坚持“新媒体全案服务+创新创意技术”,从互动营销的技术开发到新媒体全案服务能力,并已实现了涵盖“短视频矩阵、新媒体全案、城市新电商、新实体孵化、新商业服务”的工作覆盖网络。服务包括商业、美食、招聘、文旅、本地综合等方面。业务拓展覆盖超30个一、二线城市,2020年度实现总营收超过4000万。公司先后获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AAA级信用企业、、江苏省网信办十佳新媒体”、、中国区域互联网先锋奖。

作为一名从在校大学生成长起来的青年创业者,纪文翰始终没有放松努力和追求。多次参赛,先后取得了苏州团市委创业姑苏创业大赛第一名,教育部互联网加创业大赛江苏省一等奖和最具商业价值奖和人社部创业创翼创业大赛金翼奖。在2018年更是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双金奖(全国唯一),并被纳入苏大校史馆。

李荣荣,男,1987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盱眙县供电分公司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主任。

自工作以来,李荣荣用脚步丈量,与线路为伍,将2000多公里的配网线路、1000余台配电设备刻在脑中,在业内被称为“活地图”。

他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创新“集约化巡视”“忙运行、闲检修”“手机好友定位巡视”“GPS巡检仪”“每月一主题”等管理方式,部分被纳入江苏省电力公司典型经验。独立编制的“五定、四勤、三卡、一留,实现配电网管理新突破”,获全国安康杯竞赛成果展示二等奖;参与编制的“以提升服务效率为目标的基于‘运方卡’体系的配电网精益化管理”荣获江苏省电力公司管理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

成立李荣荣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面对电力客户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带领团队骨干,每年以2项创新、5项技术攻关的速度为企业创新创效。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全国QC成果、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实现淮安供电系统三项全国荣誉零的突破。研发成果中9项获国家专利,4项成果在电力系统内广泛应用,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约400余万元。

本着技术报国的理念,他先后编制了“QC创新成果运用管理”、“配电线路故障与解决措施”“五管齐下实现配电网安全管理新突破”等被行业认可的操作办法在系统内被广泛推广使用。他不遗余力地培养骨干、为单位输送人才,多名人员在他的指导下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评委”“江苏省电力公司杰出岗位能手”“淮安市青年岗位能手”等。

他带领团队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江苏省电力公司标兵班组”“江苏省电力公司运检先进集体”等;个人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先进个人”“淮安市劳模”“淮安市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电力公司和淮安市“杰出岗位能手”等荣誉。

胡鹏程,男,1994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泉山区青年商会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泉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

2017年,在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来到陕西梁家河,近距离聆听总书记年轻时的奋斗故事。在那里,心潮澎湃的胡鹏程和“战友们”将所见所思撰成文字,给总书记寄去一封书信。很快他们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信中“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促使他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到苏北去,到基层一线去。

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创新是他执着的追求。在“苏北计划”志愿服务岗位,他组建团队创新实施“富脑袋”公益项目,为孩子们带来机器人、胖胖熊阅读、科学实验等特色课程,这个项目被评为江苏“苏北计划”助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2020年以来,担任泉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和泉山区行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期间,胡鹏程结合青少年科学阅读方式与阅读能力的探索,实施“胖胖熊·青少年阅读能力提升计划”,走进社区、中小学、园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阅读及阅读周边服务。

胡鹏程积极探索“公益+青商”融合发展的模式,嫁接更多企业资源以及商业化模式创新做好工作。他创新商会发展新模式,组织举办“青领计划”“青商论坛”“行走的青商”等品牌活动及服务,2020年度荣获江苏省“10100”创新创优工程一等奖。今年以来,他还积极组织青年企业家开展“跟着总书记学党史·学习之路”系列活动,组织实施“红色青商”建设,推动会员企业设立“红心驿站”30余家。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徐州市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邬国园,男,1988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宿城区王官集镇牛刘圩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宿迁奇瓦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进入宿迁市计量测试所,从事平台申报和计量检定项目研究。在工作期间参与设计的“一种智能安防音视频监控系统检测设备”“一种绝缘靴和绝缘手套耐压测试装置”“一种液位计的检定装置”“分体式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多参数医学计量检定工作站”五项计量装置研发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参与了“江苏省功能性膜材料计量中心”的计量标准建设,申报并获批“宿迁市计量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熔体流动速率仪熔体质量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镜像光泽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评定》等论文在中国计量期刊、江苏现代计量期刊发表。

因为对电子商务非常感兴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以及互联网+的驱动下,在2016年初选择辞去宿迁市计量测试所的工作,创办了宿迁奇瓦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创业期间他带动本地就业人口80余人,多次为创业者传授创业感想、企业管理、网店运行、团队合作等课程,在创业潮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目前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目前工厂日均出单量500件,在线上拥有5家天猫旗舰店、2家京东旗舰店、1家企业专营店以及6家淘宝店。销售额也呈现递增状态,由2016年的年销售额2487万元到2017年的年销售额3200万元,公司的产品销量总和位居天猫装饰画类目前列。

因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被选拔为尹黄村的副主任。在挂职初期,他协调了挖掘机对一部分村组的水渠进行了清污,还配合村内做党建以及为民办事“一张网”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节日期间为贫困户和老党员送去近6000元的节日慰问品。为了到村挂职起到创业富民的时效,先是主动联系种地大户,积极配合做好土地流转的相关事宜;同时创办的企业吸纳了尹黄村20余人的就业。

作为一位返乡创业的带头人,多次为创业者传授创业感想、网店运行、团队合作、企业管理等课程,在当地创业潮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也因此成为了宿城区王官集镇网络创业协会会长。在他的带动下,已有23位年轻人加入了网络创业。

创业期间他获得了“宿城区2016年度十佳青年创业明星”“2017年宿城区全民创业之星”“2016年度宿城区电子商务先进单位”“2017年度宿迁市巾帼文明岗”“2017年度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等荣誉。

方硕,男,1993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东台市咖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5年,他从常熟理工毕业后在上海工作,期间接触电商行业,萌发了创业念头。2016年底回乡期间,了解到家乡政府对返乡创业大学生有很多扶持政策,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念。2017年2月,正式返乡在东台市安丰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办了东台市咖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安丰镇政府给免去所有租金,东台市人社局先后帮助办理创业贷款和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政府的扶持政策有效地帮助解决了创业过程中资金难题,助力企业不断发展前行。主营进口咖啡等冲饮品,致力于发展快消冲饮品,现有天猫、京东、拼多多、美团、抖音等平台自营店铺25家,公司现有仓储面积1.2万平方米。将公司运营团队安排在临近东台城区的高新区互联网大厦,同时在上海成立分支机构。2020年,参股在云南昆明筹建了咖啡工厂,专门做高端冻干咖啡粉和咖啡液,目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21年,大力投入电商直播业务,公司现有主播10名,在抖音等电商平台每天直播8小时以上。2020年,公司销售额达2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5亿元。在成功创业的同时,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公司先后带动就业超120人,最近又与东台市农业投资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公司的电商平台,直播短视频,帮助家乡在线上推广特色农副产品。

顼世栋,男,1985年4月生,汉族,民建会员,本科学历,常州艺彩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0年,顼世栋开始致力于将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纺织服装企业,改变成绿色高效的环保型企业。2012年带领企业开启电子商务元年,利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对顶呱呱彩棉服饰有限公司管理创新和业务变革,电商业务突飞猛进。同时,在自有品牌保持增长的情况下,拓展产品品类线和品牌布局,与国际一线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国内大范围展开全新的品牌授权业务。目前这些品牌已经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引起了极强的反响,总GMV达到30亿。

2019年,顼世栋凭借敏锐的商业敏感度和战略思考,布局直播产业、微信小程序之类私域流量平台,产业链效率更高的工厂店模式,2020年疫情期间,公司业务逆势上涨,将直播、小程序新零售、工厂店高度整合,以供应链整合夯实基础,以渠道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推进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指导的全体员工“众创”模式为催化器,全面开始公司第二次转型,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创业。员工和企业颠覆了雇主和雇员的劳动关系,企业负责人也由老板转变为创业服务者,企业转变为创业孵化器。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3个月内打造了4000平方的直播基地,与杭州、广州、常熟等地的多家网红直播机构采取互相参股的模式开展深入合作,设立专门的业务运营部门和宣传营销部门,提供网红达人、主播培训、主播运营等直播行业的多种服务,提供场地设备、供应链、产品运营等配套产业资源,吸引更多直播机构、网红达人、素人主播的加入,同时为直播产业培训和输出直播人才。

除了在商业上的变革与创新,顼世栋也投身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中。顼世栋所管理的公司,每年为常州市新增近百个就业岗位。其自身也积极参与市委统战部、市青年联合会、市侨联的各项慈善工作,多次参与慰问及捐助活动。

董超,男,1990年11月生,汉族,群众,硕士研究生学历,常州市贝叶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小贝小贝,带我参观”,在常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款名叫BUDDY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正在带领客人参观展厅。这是一款搭载全栈式多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配备自适应场景语义交互知识图谱,具备六大特色功能,满足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首创“送餐+迎宾+巡航”新模式的COLA送餐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等其他一系列产品也正在产品落地化阶段。

这些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发者叫董超,先后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南安普顿大学光电研究中心硅光电子专业。毕业后,他在北京、上海的机器人行业参与产品研发。担任上海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项目经理期间,负责开发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监护机器人,成功落地武汉协和、郑大一附院等国内顶级三甲医院,逐渐成为甲状腺碘131治疗领域的标准设备;开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完美实现人机分离、量化管理消毒流程,在2020年武汉新冠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不能让他满足,他心里怀揣着更大的梦想——普及“AI”技术,让人工智能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近更多人。为此,董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断寻求创业的可能性,从熟悉的医疗机器人领域开始,尝试了体脂秤、体脂机器人、导引助手等多个项目。

最初的团队成员是他的同学、朋友,大家利用周末进行产品研发。城市间来回奔波,虽很辛苦,但技术的突破、研发的成果让大家乐在其中。随着项目的推进速度加快,兼职创业使大家力不从心。经过深思,他和两个伙伴放弃原本优厚的工作待遇,全身心投入创业。

通过不断尝试,董超找到了与创新、初心契合的市场方向——研发无人驾驶教育机器人。他认为这项前沿技术必须从娃娃抓起,让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普惠青少年学生。为此,董超团队精心打造APOLLO无人驾驶教育机器人,结合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语言PYTHON,从移动服务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讲解入手,引入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让青少年能在课堂上参与操作,寓教于乐,给基础教育带来独一无二的教学体验。

“创业不能好高骛远,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拼搏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截至目前,董超携手创业团队陆续被认可,先后荣获恰佩克“新锐企业奖”、2020年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荣誉。未来,董超团队将初心不变,秉持人工智能改变生活为目的不断努力着,向着同一个愿景一起奔跑。

王哲,男,1991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宝应县润华静电涂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主任。

王哲主要从事高性能膜材料及成膜技术的研发,自主创新了诱导铸膜液微相分离制膜技术、基于微分相原理的PVDF膜制备技术、异径聚偏氟乙烯膜制备技术、干湿相转化法等多项创新型技术。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且耐高温、耐腐蚀,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达25年,且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3。

作为公司技术开发部主任,王哲十分注重团队技术创新建设,其主持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被评定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主持研发的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以及多项市、县科技项目支持。获得专利4项,江苏省科技二等奖1项、扬州市科技一等奖1项、扬州市人才项目1项,以及多项县级科研计划。

在技术攻关上,王哲带领6名成员,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在企业中的不断推广应用所遇到的难题分门别类。从优化工序环节、技术改革、创新管理等各方面入手,先后对膜材料成型变频操控系统、在线检测系统、膜厚控制装置、间隙保护和松绳保护报警装置等创新改革项目进行了优化改造,极大降低了故障率、磨损和用工的消耗。年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百万余元。他还先后针对传统自动化控制系列操作的不合理进行了改造了。研制了卷膜跑偏报警装置,极大地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避免了停机事故;还先后对控制系统、软启动等项目进行了改造,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达数百万元。他还利用公司研发平台先后绘制出7种备件图纸,修复电器设备36台,为公司节约费用支出达39.7万元。

王哲还创新优化了含氟磺酸树脂溶液的制备技术,多孔PTFE增加的含氟磺酸树脂复合膜的制备技术和工艺,采用高沸点溶剂置换低沸点溶剂,为成型性能优质的含氟离子交换膜提供关键保障,并大幅降低制模成本。同时,王哲还突破了多孔PTFE增加的含氟磺酸树脂复合膜的制备技术和工艺,解决了增强材料与全氟磺酸膜间相容性差,复合困难的问题,工艺简单可行。连续化制备高性能、低成本含氟离子交换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

荣获2020年“扬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王杨,男,1991年生,汉族,群众,本科学历,灌南两岸青年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他是带领乡土青年创新创业、锐意进取的优秀代表。自2017年加入灌南两岸青年创业园,他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筹备组织“灌南创业沙龙”,坚持“开放、自由、分享、共赢”宗旨与促进创业交流的理念,每周定期邀请人社、国税、司法、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与就业创业者面对面,解疑答惑,目前已举办200多期,累计参与已超过5000人次。他不断开发新的创业项目,带动创业就业。百事利家庭农场、福灌园大米加工厂、透鲜幸福大闸蟹电商项目、汤沟U酒创业平台、嗨喀文化工程项目,四年来累计带动创业就业600余人。他辅导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争取扶持资金,拓宽合作渠道,入选省级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两个,市、县创业大赛获奖26个。

疫情期间,他积极组织“致敬最美逆行者”“关爱艰苦创业者”送温暖活动。他个人出资2万余元,两次为援鄂医护人员家属赠送防疫物资;组织爱心小组,开展了走访慰问贫困学生活动,为10个贫困学生家庭送上慰问品、慰问金和诚挚的祝福;协助企业做好职工体温检测、流动管理登记、应急服务、场地消毒等服务工作,配合园区企业准备复工复产材料,为企业复工复产筑牢安全防疫线,彰显了青年服务者的高尚风范和社会责任。

先后获得连云港市“青年岗位能手”、连云港市“创业兴农好青年”、“创响灌南”创业大赛优胜奖、灌南县“五四青春榜样”、“灌南好青年”“优秀团干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张凯,男,1989年2月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博士1801班学生。

研究生及博士学习期间,一直坚持艰苦创业。在完成高强度的科研学习的同时,参与了辉能电气、西门子、ABB、中能智控创新创业活动。自己创建了江苏博淮科技有限公司和中能智控有限公司,团结了大量勇于创新创业的青年奋斗者。参加了苏企联总裁班,主动和资本对接。在江苏省工商联下属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担任理事、在江苏大学企业家联合会担任理事。在坚定的信念中艰苦奋斗、勇于攀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张凯不断通过学习、实践汲取智慧和力量,去追寻实现心中的理想。张凯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当时我正站立在拥挤的苏州地铁上,背着两台笔记本电脑和硕士大论文写作资料,刚结束完几家客户的拜访,踏上淮安家的行程。回忆着这段时间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早晨六七点由苏州大学宿舍奔向昆山市场,完成七八家客户沟通。晚上九十点回到食堂。很少有午饭时间,那些年一段一段时间充分感受着饥饿和奔跑。在心中认真的思考着博士学业和未来方向。向往着人生如雄鹰一般,有强壮的体魄,穿越高山、丛林、湖泊,飞向大海,融入天际。

张凯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作为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科研能力。同时广泛阅读金融、创业、科技等书籍,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通过理论知识来思考分析、工作实践中观察接触、创新创业去总结攀登。在本科阶段担任班长,带着同学们一起参加镇江国际饭店的餐饮、会议、大型活动、KFC、家教等兼职。在兼职的过程中改掉了很多同学大学期间上网打游戏的习惯,同学们一起工作、一起娱乐活动、一起旅游,充实了大学生活。张凯大四在恒力集团工作了半年,学习了一些工厂车间技能,同时也对未来工作进行了思考。在毕业第一年进入了沙钢集团冷轧项目办,集团刚好投资50亿,在这三年工作中11条生产线由一片黄土地到全面调试运行。承担了酸轧生产线与日本供应商进行二级系统建设及调试,承担大型仪表调试,去北京供应商公司学习,后来又参加硅钢1#2#二级建设、酸洗二级调试、重卷系统调试等,一直承担着多项工作任务。在充实的工作中,张凯还在坚持着考研任务,在前期三班倒的时候,夜里坚持在阳台上看书,累的时候在地板上睡觉。

多次获评江苏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小伙伴们,一起点赞青春!

为这些青年榜样投票吧!

星标团团,团团会第一时间与你相见

来源:共青团江苏省委

编辑:李思远

校审:苏大循

复审:孙洪洋

快来pick你心中的“每周一星”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