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编程催账(编程猫编程社区入口)

qiaoqingyi 10-31 45

  随着网络赌博的迅速蔓延,来找我咨询网络赌博成瘾的患者和家属非常多。我发现,几乎所有人对赌瘾都存在着认知误区,轻则令他们多走了弯路、损失了更多的金钱;重则导致家破人亡,无力回天。

  因此,我总结了人们对于赌瘾的种种误区。只要避开了这些“雷区”,赌瘾病人才有可能彻底康复。

  

  误区1:认为赌瘾是陋习,纠正就能好

  正解:赌瘾是一种疾病!一种疾病!一种疾病!

  陋习,是指对正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的不良行为。可如果你的家人赌博已经到了借高利贷,动用积蓄,并屡次不改的地步,这对生活的危害已经非常明显了,很可能已经患上了“赌博成瘾”。

  如果在1年内具备以下9条症状中至少4条,基本可判断为赌博成瘾

  1 需要大赌注去赌博以实现期待的兴奋;

  2 当试图减少或停止赌博时,出现坐立不安或易激惹;

  3 反复的、失败的控制、减少或停止赌博的努力;

  4 沉湎于赌博(例如,持久地重温过去的赌博出现,预测赌博结果或计划下一次赌博,想尽办法获得金钱去赌博);

  5 感到痛苦(如无助、内疚、焦虑、抑郁)时经常赌博;

  6 赌博输钱后,经常在另一天返回去想赢回来(“追回”损失);

  7 对参与赌博的程度撒谎;

  8 因为赌博已经损害或失去一个重要的关系,工作或教育或事业机会;

  9 依靠他人提供金钱来缓解赌博造成的严重的财务状况。

  * 以上标准出自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赌博障碍”

  

  赌博成瘾(Gambling addiction。GA)也称为赌博障碍(GD)、问题性赌博、病理性赌博(PG)等。它最早被归类为冲动性控制障碍,在全球通用的《国际疾病分类》(ICD)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中,均有确定的定义和描述。

  在最新版的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CM-5)中,首次将赌瘾归类到“非物质相关障碍”。

  总是,不管它的名字是啥,归类如何,大家只需清楚地认识到:赌瘾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需要系统化的、专业化的心理治疗。虽然不能说这种病完全无法自愈,但可能性太低了。

  曾经有一个患者,赌球输了60多万,被家人逼着来治疗。我向他解释清楚疾病原理后,他说还是想自己控制一下,家人也拗不过他。我当时就丑话说在前头:没问题,但我担心成功率太低。

  回家后,这位患者根据我的分析,尽量避开能刺激他赌博的情景,故意不看球赛。一个月之后他没忍住,又开始看,但并没有赌。看着看着,他发现自己经常能猜对赛果,再加上工作、生活一潭死水,工资低,心理郁闷,他的侥幸心理一上来,又去赌了。

  期间他赢过十几万,又投进去赌,结果最后输了近100万。这个窟窿太大了,他只好又向父母摊牌,承认自己又心瘾,控制不了,老老实实跑回来接受治疗了。

  像这种还有条件治疗的都是幸运的;有不少患者,有条件的时候不肯面对,等到真正想治的时候都拿不出钱来了,甚至继发了抑郁症有自杀倾向。

  

  误区2:利息越滚越大,要赶紧帮家人还清债务

  正解:患者接受完治疗前不能还清,要还也分期还

  “何主任,您让我们先别还债,这怎么可能呢?利息会越滚越多,催债的人也会不断地骚扰我们……”几乎每一次我向患者家属提这建议,他们大多都有如此反应。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

  面对高利贷,患者和家属心里非常着急,总想赶紧把债还清。这是人之常情,也特别容易理解。可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好了伤疤忘了痛”。

  本来,患者顶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和痛苦,对赌博问题尚有反思。债务还清后,痛苦和压力没有了,他的信用和贷款资质又恢复了。他们未必会马上又去赌,风头火势,大部分人还是吸取了教训的。但他们通常只会停止赌博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他们总会反复地心理不平衡:以前怪自己太贪,输了那么多钱,下次见好就收,肯定能逐渐赢回来……带着这种侥幸心,他们一遇到相关刺激,便非常容易再次赌博、借高利贷,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了,只好又向家人摊牌。

  这样反复两三次之后,不少家属还是没忍住,第一时间就替患者还清了钱。有的家属学聪明了,让患者答应接受治疗后才还钱。哪想到还债后,患者又翻脸不认了。

  因此,小不忍则乱大谋。利息的确会越滚越大,催债人的骚扰确实很恼人;但长痛不如短痛,在前期忍痛多付一些利息,让患者多承受一些压力,他们才会愿意接受治疗,切断病根。这样,反而能节省后面复发的支出。利息再怎么高,都没有患者一掷千金来得高啊。

  总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利用赌债唤醒患者的反思和后悔,这是说服(或逼迫)他们接受治疗的契机。等到治疗结束,再把赌债还清,并让患者参与还债。如果实在着急,也可以一边治疗,一边分期还债。

  

  误区3:每次病人哭着忏悔,家属就动摇

  正解:坚定信念,不能放弃治疗!

  忏悔时哭得稀里哗啦,下跪磕头;可没过多久,当初的承诺被抛之脑后,不顾一切地赌……这样的患者我见过太多了,被这样的患者“坑”过的家属就更多了。

  的确,看着至亲的人痛哭流涕,可能还一边扇着自己耳光,一边认错,这让人动容。于是,家属心一软就妥协了,替他们还债,选择相信患者会改正。他们严格对患者管控了一段时间,逐渐对他们恢复了信心,可是猝不及防地,发现他们又赌上了……

  这样的“戏码”几乎每天都在我的微信通讯录里上演着,无论我怎么叮嘱、提醒,很多家属的理智总是被情感打败。

  其实,并不能说患者的忏悔是假装的。他们的后悔常常发自内心的,也的确下过决心。可如我所说,赌瘾已经牢固地在患者脑子里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不是通过自制力就能消除的。有自知力但无法控制,这是成瘾疾病的特点。

  因此,家属要首先理性起来,你们可以对患者报以情感上的理解,但绝不能轻易妥协,更不能放弃治疗的信念。大部分患者没有求治动机,家属是他们的最后一丝希望。

  

  误区4:总是痛斥病人发白日梦,打破他们的幻想

  正解:利用他们的梦想激起发奋的动力

编程催账(编程猫编程社区入口)

  我治疗过很多赌瘾患者,对他们的心态比较了解。大家要知道,赌博是一个过程,家财散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事实上,赌徒在赌博中还是经常能赢的,尤其是赌博前期。

  有个大学生患者,他原本每月只有800元零花钱,染上网络赌博之后,曾经一把就赢了4万块。有的每月只有3000元工资的公务员,赌一把就赢了5万。

  在短短几分钟内,获得了比平时高数十倍的收入。这会让他们觉得,原来钱可以来得那么容易!更何况,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认为自己运气很好,很聪明,只要多加小心,肯定能赢钱。

  再加上输了那么多钱后,他们的金钱观扭曲了。几百元、几千元根本不放在眼里,赌资越来越大,其它花销也大手大脚,“反正都输了十几万,再花几千块能算啥”。

  家人劝他们不要好高骛远,别做大富大贵的白日梦,应老老实实工作,过小日子就可以了。这些观念他们完全无法接受。

  我治疗过一个患者,前后输了300万。他去打工每个月只有4000元,如果想把这笔钱赚回来,他要连续打工、不吃不喝60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跟这样的患者说“踏实过日子”,他们完全听不进去。即使表面接受了,内心仍会渴求奇迹发生。

  在临床中,一些病情较轻微、赌资较小的患者,在心理干预下可能会比较快地恢复正常。但大部分赌资大、病情严重的患者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以上观念的。有的病人甚至把赌博当成事业,不成功不罢休。

  因此,在临床中,我通常不会打击患者的“发达梦”,反而会结合现实情况让他们相信,这样的梦不通过赌博也有可能实现,激发他们奋斗。当然,还要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打好思想“预防针”。

  比如,有的患者很喜欢研究网游技,我说服他的父亲,让他往电子竞技上发展,构想日后设计游戏、办游戏公司的蓝图。有的患者想用自己经历帮助其他患者,我便向他展示市场潜力有多巨大,引导他学习心理学,成为专业人士……

  因此,家属们也应该理解患者的心态,懂得巧妙地引导患者,不要直接打破他们的梦想,要结合他们的兴趣和长处来发掘目标,并帮助他们去努力。

  有的家属疑惑,发达哪有那么容易呢?这样做不太现实吧?其实,不必太担心,可以先利用这个动力将患者拉回正轨,患者会感受到常人的生活、家庭的亲情,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患者的情感和社会关系逐渐恢复之后,他们接受现实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且,这并不一定是个忽悠,说不定就实现了呢?

  

  误区5:到处找神丹妙药,吃了就能戒心瘾

  正解:赌博心瘾只能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来消除

  赌瘾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赌瘾的专业治疗在国内开展得很少,一般医院的精神科往往以药物治疗为主。可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和纳曲酮。然而,临床案例表明,除了纳曲酮之外,前三类药物的效果都不明确。

  但是,纳曲酮的依从性低(即病人逃避服用);而且,长期服用下,纳曲酮对肝脏有一定更损害。所以,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目前根本没有药物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瘾”。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指心理治疗。最常见的是认知行为治疗。这种疗法注重于纠正患者的认知,比如阐述赌博的原理,向患者分析胜负率和风险,揭露赌局后面的操纵黑手,强调赌博对家庭的伤害等。再结合一些行为疗法,最终达到让患者不再对赌博产生冲动的目的。

  这种疗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效果仍然不够好,很多患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赌博的危害,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患者组建的AA互助会(类似于抱团取暖,相互监督和激励的做法),精神分析等方法。不过,从可查到的医学文献来看,这些方法都不太靠谱。

  我个人认为最高效的,也是我正在临床中应用的,是“多维度成瘾快速治疗法”(MDART)”。利用“深度催眠下的程序植入”来消除心瘾,在结合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通常可在1到2个月内彻底消除患者对赌博的冲动。(可在文末的相关文章中了解该疗法的更多信息)

  

  误区6:把病人送去给“杨永信们”治疗

  正解:暴力只能添仇,不能治病

  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电击能治疗“赌瘾”?军事式管理的学校能治疗“赌瘾”?几乎不可能,就算患者不赌了,往往也是被暴力逼出来的。那种地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可能赌瘾没治好,反而患者被整坏了身体,对家人滋生怨恨,患上更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变成反社会人格。总之,想解决问题,远离“杨永信们”。

  

  误区7:治疗赌瘾只是病人的事,跟家属无关

  正解:家庭治疗是令病人彻底康复的重要环节

  对于赌瘾患者,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情绪平稳时,他们的病情会减轻,甚至能稍微控制赌博行为。但情绪激动、兴奋或者痛苦时,他们往往第一时间会去赌博。不少患者复发,就是家庭矛盾引发的。

  因此,赌博会激起家人间的矛盾,家人间的矛盾又会反回来刺激患者更想赌博,这就是保持家庭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在患者痊愈前,家属们应尽量做到不与其发生冲突,并积极参与家庭治疗。我一般都会要求家属进行家庭治疗,我向他们解释赌瘾和患者的行为、治疗的过程和原理、患者的诉求和变化,以及与患者的相处方式等等。

  通常,接受过家庭治疗的家属更能够理解患者,也更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冲突次数大幅度减少。

  

  误区8:对病愈后的偶发赌博反应过大

  正解:偶发是正常的,证明仍有漏洞需解决

  偶发和复发是完全不同的。不连续两周、或两周以上持续赌博才可以叫复发。注意了,一是连续滥用,二是两周或以上。有些病人偶尔一次赌博,在专业上这叫偶发。

  如果是复发,患者很可能又回到了治病前的身心状态。可如果只是偶发,不会完全回到之前的状态,患者在心理上尚有一定自控力。

  可在现实当中,很多家属和患者把偶发灾难化,对治疗机构失去信心,认为患者不可救药,。这导致患者错过跟进治疗时机,甚至全体陷入崩溃,放弃治疗。

  当然,如果不及时处理偶发,是很可能走向复发的,必须及时发现和处理。

  偶发的原因往往就几个:心瘾没有充分被消除、患者仍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家庭矛盾、或是诊断不全面,没有处理共病。总之,肯定是还有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因此,如有偶发,家属和患者一定要冷静,先了解患者滥用的原因,并及时与治疗机构联系,如实告知情况。

  (本文由广州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何日辉主任根据治愈的患者真实描述编写,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联系公众号:何日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