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宋的文学艺术(宋代文学艺术)

qiaoqingyi 08-29 110

  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宋代五大名窑

  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且一些以州命名的窑系特点非常明显,令后人一目了然。如:被后世推崇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就代表了宋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具有代表性的汝窑、定官窑的瓷器“汁水莹润如堆脂”,具有像青玉一般的质地;又如钧窑天蓝釉,像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这一切都说明,宋代是陶瓷美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时期。

  汝窑

  

  汝窑宋汝窑天青釉盘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颜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

  定窑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钧瓷

  

  定窑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宋窑典故

  一、“弃定用汝”

  

  汝窑出品的瓷器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当时,汝窑接受宫廷的烧瓷任务,烧造汝官青瓷,产品十分精美,宋人有“汝窑魁”的说法,在宋代青瓷中被推为首位。南宋叶真在《坦斋笔衡》中也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但这些记载的原因并不全可信。

  定窑白瓷曾一度受到北宋朝廷的青睐,因而被作为宫廷用瓷。同时,臣服者也将定瓷作为供品献给皇帝。定窑的印、划、刻花纹极为精致,尤其是象征帝后的龙凤纹饰,再饰以金银镶口,还有描金定器,富丽工巧、倍极华贵。那时,宫廷用瓷多不厌奢侈,而芒口的定瓷完全可以包镶金银,以体现皇家身份的高贵。由此看来,以往那些“弃定用汝”的原因,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

  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宋徽宗赵估个人的审美爱好有很大关系。他是一个穷奢极欲的昏君,搜刮江南奇花异石,用船北运,称“花石纲”,并在京师建廷福宫、艮岳。同时,他善画能写、好古成癖。因此,按照他个人的审美要求来置窑烧造瓷器是完全可能的。另外,他还是历史上者名的崇奉道教的皇帝,宠信道士,在全国大力扶植道教、.大兴土木、大建宫观、刊行道教书籍,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而道学以“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质朴的审美观,所以青色的幽玄、静谧正适合于这种审美的情趣。例如:在道教仪式中,斋蘸时献给天神的祈祷词,称做青词,又叫"绿章",其称呼由使用青藤纸作为书写材料而得名。史籍中就曾有关于宋徽宗作青词的多种记载。所以,笔者认为“弃定用汝".正是这种崇尚青色审美观的反映。而且,以皇帝个人的审美爱好决定官瓷的釉色、造型以至纹饰等,这在中国陶瓷史上并不乏其例。

  二、钧窑器与艮岳山

  

  钧窑瓷器钧窑是以生产蓝色乳浊光釉和铜红窑变釉组成的红蓝相间的钧红釉而闻名于世的。它的红杂以蓝紫色,或深或浅、或呈斑块状、或呈放射状,并非纯正的红色,但仍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为元、明、清各代高温颜色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钧窑瓷不仅釉色凝练,还有典雅端庄的造型、厚薄相济的胎骨,以及雍容浑厚的气度,因而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代名瓷。

  其实,钧窑最初仅是烧造民间用瓷的普通窑场,后宋徽宗看中了它的釉色,便命在河南禹县城北八卦洞一带建立官窑场,并抽集民间窑场的优秀工匠,专门为宫廷烧造用具,其中以烧造花盆为大宗。那么,钧窑为何要生产如此多的花盆呢?原因在于:宋徽宗为“皇嗣繁衍”而听信了方士的话,于政和七年用人工堆起了一座"艮岳山”,取寿比南山之喻和祈仙求道之意。山上“山林石壑日益高深,亭榭楼观不可胜数,四方花竹奇石,咸萃于斯,珍禽异兽无不毕有”。所以,钧窑烧制的各式花盆和盆奁,可能就是为艮岳山中放置花木所用。1125年,随着金人攻入汴京,艮岳山也遭到了破坏,因而专门为其烧造陈设器的钧窑也衰落了。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仍不断进行模仿,试图再现它的风姿。

  三、官窑瓷与宋室南渡

  宋代官窑大约出现在北宋晚期,其产生与当时的帝王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宋代官营手工作坊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集历代名瓷精粹于一身,在北宋朝廷的直接控制下,以古代商周青铜造型为摹本,以肌素无华的青釉为饰,使烧制的瓷器成为陶瓷史上的旷世佳器。从传世器物上看,北宋官窑在生产上确曾受到汝窑影响,如裹足支烧、釉面的开片装饰,但也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其器物釉色以粉青色居多,其次有翠青、天蓝、天青等多种色调。釉面清晰可辨的冰裂纹,疏密有序,口沿露胎处往往呈深赫色或黑色,世人称之为紫口铁足。其最突出之处还在于器型硕大、造型古拙质朴和釉色匀浮青翠。

  宣和七年秋,宋室南渡,修内司窑成为南宋政权建立的第一个官窑。它只烧造一些宫廷日常所需要的瓷器,器型主要有盘、碗、杯等。也有一定的陈设品,其质量高于其后建立的郊坛下官窑。郊坛下官窑的另立与当时浩大的皇帝祭典仪式有关,是由于南宋政权在渡江之后,受财力、物力的限制,祭典所需的器物已舍弃昂贵的铜器、玉器,而转用陶瓷器、竹木器代替。郊坛下官窑的瓷器质量高于一般的民窑,但由于受时间紧、数量大的制约,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往往低于专门烧制御用瓷器的内修司官窑。

  宋代的窑系

  窑系是瓷窑体系的简称。在民间众多瓷窑中,以一个窑口为代表,产品的胎釉成分、工艺、造型、釉色、装饰诸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一批瓷窑,往往会被划分为一个窑系。窑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的异同而定。

  众所周知,宋代是中国制瓷业百花争艳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民窑迭出、品类众多,出现了闻名于世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窑。后来这些瓷窑由于各有特色,先后被官府选中,为宫廷烧制部分宫廷用瓷,具有了半官半民的性质。同时,随着宋代陶瓷作为商品开始流通,各窑系的产品相互影响,出现了工艺技法的借鉴与效仿,使得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由此出现了一批以某些大产瓷区产品为代表的瓷窑系.

  宋代饮茶风尚与瓷器

  在宋代,饮茶之风很流行,统治阶段和有闲阶级盛行“斗茶”,而且宋徽宗赵佶就常与上层臣僚“斗茶”。

  

  关于“斗茶”,宋徽宗在其《大观茶论》里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蔡襄在《茶录》里也谈到了建安斗茶。他说:斗茶先斗色,建安人对当地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评价很高,因而茶色贵白,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详明,故斗试以青白胜黄白。其次为斗茶汤,以茶汤先在茶盏周围沾染水痕为负。因为这种白茶含有黄色染精和胶质,时间久了茶汤便会在盏内染成一圈水痕。

  而且,茶色既然贵白,那当然是以黑盏相配最为适宜,所以“斗茶”风尚的盛行,使得黑釉盏的烧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黑釉是以它的黑色釉面而闻名遐迩的,人们常为它那种神秘的、深不可测的乌黑色彩所倾倒。歌德在他的名著色彩论里就举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一个穿黑衣服的女人,看起来比别人更窈窕。”可见,宋人对黑釉瓷情有独钟绝非心血来潮或主观臆断。事实上,他们很讲究对黑釉瓷面的艺处理,各地也新兴了不少瓷窑。

宋的文学艺术(宋代文学艺术)

  那时,兔毫及鹧鸪斑盏最为饮茶家所喜爱。玉毫、兔毛斑和兔褐金丝都是兔毫盏的别名。其出自福建水吉县,盏底刻有“供御”和“进瑾”的字样,是专为宫廷烧制的茶盏。

  当时,曲阳定窑的黑盏色黑如漆且胎土洁白,论质地远较兔毫为优,距汴梁又近,可徽宗为什么要舍近而求远地用建窑兔毫盏呢?那就是因为它胎薄,薄则茶易冷,茶冷则水痕易退,这对于斗茶来说是符合要求的。除此之外,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也大量烧制黑茶盏。近些年来,各地都发现了不少烧黑盏的瓷窑,如四川、广东、福建等地,这充分说明宋代饮茶风尚是全国性的。

  金牌古玩古董经纪人:徐经理

  联络电话:15261522908

  QQ: 446604167

  微信: 15261522908

  电子邮件:446604167@qq.com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