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远方文学艺术(远方文学宣传片)

qiaoqingyi 08-19 110

文学的远方还有多远

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三 甘雨露

  海子问:“远方有什么,请你告诉我。”他自问自答:“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我不禁心生感慨,文学的远方究竟有多远。

  歌手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引发了文学届的轰动,许多人惊讶于将文学奖颁给一位歌手,并企图硬生生地将文学与诗歌划清界限。

  在我看来,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这是文学的进步,是文学的回归。诗人于坚说: “文学起源于招魂。”鲍勃,迪伦就是一个招魂的巫师,他关注命运,他把沉重的思想用轻快的旋律表达出来,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歌曲作品,深深影响了二战后世界文化的塑造。这才是文学的宿命,文学本来就不应拘泥于形式,且诗是发展到了后来才成为修辞活动和智商运动的,追本溯源,诗的本源也是招魂。这是文学的回归,回归到了它最根本的模样,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广告词甚至任何有字的东西都可能被评上诺奖。

远方文学艺术(远方文学宣传片)

  诗人艾伦·金斯伯格曾谈及鲍勃·迪伦带给自己的审美感受:“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我哭了出来。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你看,经典的作品就是那么摄人心魄,就是那么直逼人心。

  诚如鲁迅所言,文学作品应是“灵魂的艺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是为了追求艺术价值。文学的理想国是跻身现实的眺望,她离我们越来越远,却又近在眼前。脚踩坚实的黄土地,是路遥创作成功的基础。路遥多次和矿工一起下到千米井下现场,体验煤矿生活,搜集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随后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家加缪写《局外人》和《鼠疫》等作品,不仅揭示存在的荒谬,而且在荒谬中表现人可以有西西弗斯“向山顶推石头”的价值体验,这一切又怎能离开其一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呢?正是作家的生平构成了文学的全部来源,作品才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给人销魂勾魄之美。

  文学是作家的精神王国,眺望远方文学的理想国,需要找到文学起初本真的纯粹。这种本真的纯粹是超功利的,是读者与作家心灵的对话,是读者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反观国内文学市场,漫画、网络小说成为了销量冠军,这一现象令人不安。一边是快餐书籍的甚嚣尘上,一边是经典文学作品的无处安放。犹记得专售人文社科书籍的青文书店,由于销量一路下滑,书店老板罗志华竟到了连手机费都付不起的地步。他在清理仓库时被意外坠下的书籍一箱箱层层叠叠地压住。十天后,他的遗体才被人发现。书籍的坠落压死了罗志华,我似乎听到了文学大厦轰然倒塌的声音,严严实实地压死了人们的思想,挡住了人们通向诗和远方的去路。

  是时候去追寻文学的远方了,未经历过生活的文字是不值一视的,唯有带着经历过的感情与感悟创作,才有引发读者共鸣;是时候去追寻文学的远方了,文学的边界不该过于狭隘,文学包揽着一切影响着精神世界的因子,直击人灵魂的东西;是时候去追寻文学的远方了,文学需要安静,福克纳说好的作家是“一些想要消失在自己作品后面的人”,一个安静的环境,对于文学的创作是极为重要的;是时候去追寻文学的远方了,文学没有标准,不要试图去衡量文学,文学因不同的时间地点与人而有不同的光彩;是时候去追寻文学的远方了,文学是对艺术的追求,而非为艺术而艺术。

  但愿我们会来到文学的理想国,那是一片净土,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自然中的闲情;但愿我们会寻找到文学的远方,那里是一个归宿,是人们心灵栖息的地方。文学的远方,不再有浮躁,只有心灵之间最为纯粹的交流。

(指导教师 黄永红)

合作、投稿

350377135@qq.com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