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显著的变迁,这一变迁既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早在默片时代,美国影人就把中国人的形象搬上银幕了,较有名的影片有《残花泪》,讲述了一个名叫程环的吸食鸦片的华人爱上了白人少女露茜,露茜的父亲发现后怒不可遏,强行把女儿带回家并打得她奄奄待毙,程环赶来目睹此景开枪打死其父,最后在香消玉陨的露茜身旁自尽身亡。
受19世纪末以来的排华运动的影响,黄祸的化身“傅满洲博士”开始活跃在美国影坛上。傅满洲被塑造成拥有尖下巴、八字胡、细长眼的奸诈邪恶的形象,总是幽闭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种酷刑和毒药,策划种种邪恶勾当。他集当时西方人对东方华人所有最恶劣的想象于一身。
傅满洲系列电影包括:《神秘的傅满洲博士》(1929),《傅满洲的面具》(1932),《傅满洲之鼓》(1940)等十几部。电影的结局往往是白人最终战胜异类,傅满洲遭到惩罚死去,却又在下一步电影中奇迹般复活。
与傅满洲电影同期,好莱坞还有另外一个经典的华人形象,那就是神探陈查理。陈查理是檀香山警察局警长,他温和、机智,顺从于白人,除了口头禅“子曰”和浓重的口音,很少提及中国。他代表了白人心目中对华人的理想期待。
1937年的《大地》改编自赛珍珠的同名小说,该片获得多项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主人公王龙是一个贫穷的中国农民,他与一个大户人家的奴仆阿兰结婚,辛勤耕作养家糊口,并经历了灾荒。辛亥革命后偶尔致富,不仅纳妾而且懒散享乐,后在阿兰的规劝下及时醒悟,休掉小妾重归土地。
影片中善良勤劳的王龙夫妇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他们真正执着于土地,视土地为生命。影片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进行了更加实际和更加细致的刻画,使得美国人从电影中得到了对中国人总体形象的广泛印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美国的重要盟友。由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此时美国影坛出现一系列反映中国抗战的电影。1944年的《龙种》同样改编自赛珍珠小说,讲述了中国一个宁静的村庄遭到入侵后的巨大变化。倔强的进步妇女小玉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1958年的《六福客栈》设定的背景是中国抗战时期,英国女传教士葛拉蒂带领其收留百名孤儿经历爬山涉水千难万险,终于转移至后方。本片体现了美国民众对中华儿女的反侵略精神的同情,但在片中,贫穷愚昧的中国仍需要西方人的帮助。
异国情恋一直是好莱坞电影所热衷的主题,这源于西方对中国的猎奇心理。在《苏丝黄的世界》中,一个美国艺术家在香港旅行时邂逅美丽的旗袍女子苏丝黄,两人陷入难以自拔的热恋。在这类影片中,娇小的中国女子往往无法抵御白人男子的骑士魅力,急切地投怀送抱。
1949年至1972年中美建交前,由于中美两国的对峙和敌视,使中国人再度以敌人的形象出现在美国大众文化。《水深火热》(1954)描述一名共产主义者试图在朝鲜或满洲投射原子弹嫁祸美国,一位美籍华人从那名“赤色分子”的阶下囚那里得知情报,舍身阻止了这一阴谋。
007是好莱坞电影中的著名系列,1962年发行的《不博士》单元讲述了詹姆斯·邦德只身深入中国不博士罪恶魔窟,粉碎了其在加勒比海小岛上将核弹头对准美国的军事基地的阴谋。不博士是傅满洲形象在六十年代的翻版。冷战意识形态的潮涨潮落在好莱坞中国形象的工作坊里立杆见影。
1970年代,好莱坞拍摄的中国功夫片风行一时。其中,由李小龙领衔主演的一系列功夫片反响强烈。从《精武门》、《猛龙过江》到《龙争虎斗》,李小龙塑造的功夫高手的形象深入人心。图为饰演陈真的李小龙在《精武门》中的精彩瞬间。
李小龙在打破华人“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的同时,无意中也为华人树立起一种新的刻板印象:那就是中国人都能打、中国人只能打。中国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也被限制在了功夫高手之中。
后来进军好莱坞的成龙也并没有摆脱拳脚功夫大于人物性格的角色,没有太丰富的性格、没有太立体的形象,而且成龙在影片中对白人女性角色始终缺乏吸引力。《尖峰时刻》(1998)讲述的是李督察(成龙饰演)和卡特(克里斯·塔克饰演)直捣贼窟解救大使之女的故事。
进入1980年代以来,好莱坞塑造中国人形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奥立佛·斯通1985年执导的《龙年》讲述了一个越战退役的白人警官带着惩恶扬善的姿态,试图铲除纽约唐人街黑势力的故事。影片刻画了藏污纳垢的唐人街和邪恶凶残的华人形象,因此遭到世界范围内华人的严重抗议。
斯皮尔伯格的《太阳帝国》(1987),在讲述一名英国男孩1941至1945年间在上海的经历时,将上海消减成一个巨大无言的背景。虽然故事完全发生在上海,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作为重要角色,中国人是以遭受伤害的群体形象出现的,或是被表现为外国人的仆役。
1987年,意大利导演贝纳多·贝尔托鲁奇的影片《末代皇帝》在奥斯卡上夺得了九项大奖。《末代皇帝》讲述了溥仪戏剧性的一生。他三岁登基,直至伪满终结,始终身为傀儡。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关进抚顺监狱,度过了十多年的囹圄生涯,只在生命中的最后八年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根据黄哲伦同名戏剧改编的电影《蝴蝶君》,颠覆了《蝴蝶夫人》(日本女子向美国军官殉情)的东方主义叙事。片中,一位法国外交官痴迷于京剧旦角演员,但演员却是男性,最后外交官自杀身亡。借此戳穿了东西方认知模式里的“西方男性/东方女性”的西方文化霸权与殖民谎言。
李连杰在《致命摇篮》、《狼犬丹尼》、《致命罗密欧》、《宇宙追缉令》等影片中,也同样是扮演武功高手的角色。图为《致命摇篮》中饰演苏的李连杰。
在《木乃伊3》中,场景从埃及转到了中国,李连杰饰演一个从传说中复活,再度被解除封印的龙帝。他召回了自己的那些已经变成兵马俑的部队,意欲再一次统治世界。功夫高手的形象转变成为好莱坞影片中的标准反派。
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展,迪斯尼“公主奇缘”系列传奇也穿上中国古典文化的外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被改造成为“英雄冒险”的好莱坞经典故事模式。而花木兰形象的卖点,仍然在于西方人对于东方异域文化的神秘感和猎奇感。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同样是好莱坞功夫电影的延伸,但或多或少融入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元素。片中阿宝的师傅,是一个深谙中国武术内涵和哲理的角色。他明白什么叫做“因材施教”,也知道什么是“有教无类”,这些都是儒家的思想内容。
《功夫熊猫》第二部中,有着东方血统的导演詹妮弗·余把一种独属于太极的以柔克刚、以慢克强的道家哲学带入到了影片的大战高潮中。从拳脚功夫到哲学内涵,这是中国功夫和武术在好莱坞的一个巨大的飞跃。
奥运会、世博会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国内电影票房一再飙升,中国也以正面的、积极的、主力的形象一再出现在好莱坞的主流电影中。《环太平洋》中,全人类最后的一道防线就被设置在了香港。中国制造的机甲暴风赤红和三胞胎操作员也成为了影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艾默里奇的灾难大片《2012》中,在中国西藏的“卓明谷”所制造的“诺亚方舟”成为了全球最后的避难所。
影片《2012》中,善良的中国母亲还拯救了主角一家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扮演着越来越正面、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在《钢铁侠》漫画中,最大的反派满大人原本是类似于傅满洲的中国人(右图)。但是改编成电影《钢铁侠3》时,考虑到影片的市场,制片方特意把满大人设计成了一个外国人(左图)。并且在中国特供版中,王学圻和范冰冰扮演的医生和护士还用传统中医治愈了钢铁侠的宿疾。
《地心引力》中,中国的空间站“天宫一号”甚至成为了拯救桑德拉·布洛克的“伊甸园”。试想一下,简直是永远不可一世的美国人却需要中国人的援助,这在以往的好莱坞电影里几乎是不可能的情节。
而在神舟飞船上,桑德拉·布洛克面对纯中文按键时的手足无措,似乎还让我们看到了“学好中国话,走遍宇宙都不怕”的意思。毫无疑问,中国形象的这种变化,来自于全世界对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