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中国人起名字还是特别讲究的,一般都有些许寓意。就拿扶苏来说吧。《诗经·国风·郑风》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用这个词来为儿子命名,显示了他对这个儿子未来的无限期望。扶苏的结局很惨,但是这个名字真的惊艳到老K了。
名字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一生,名字蕴含了辈分、父母长辈的美好祝福愿望、各种美好的寓意。所以也都催生了各种算命起名工作室。当然现在年轻的父母更时尚了。
同样的,车企给旗下新车型起名字也非常慎重,一个好名字影响一款新车的命运。名字是否高大上、是不是容易传播、读起来是不是很顺不拗口等等,需要经过多轮反复讨论才能确定,但即便是这样,有的时候也会有重名的尴尬情况出现…
欧美日中国车企命名
有没有发现除了一些非常经典的车名,大部分车主们很少把自己的车名叫全了,一般都叫大奔、小牛什么的。因为有时候真的不想记那么又长又复杂的命名。
汽车问世以来,给汽车起名就成为汽车厂商们的一个难题。由于文化不同,欧美日的车企大多以创始人的姓氏命名,典型的有“奔驰”、“福特”、“克莱斯勒”、“保时捷”、“法拉利”、“标致”、“铃木”、“丰田”、“本田”等等。
中国就不一样了,毕竟在“那个年代”你要是以创始人姓氏命名品牌的话基本不可能。一般都是计划经济或政治色彩名字,如一汽、东风;或者和地域相关,如北汽、广汽、上汽、江淮;还有的是美好寓意,如吉利、长城、金龙、奇瑞、比亚迪……
比亚迪王朝概念车
然而更难的就是国外汽车品牌引进到中国来以后的中文命名,毕竟汉语博大精深,难倒了一批人。那时候中国汽车市场刚刚开启的时候,国外汽车品牌很想拉近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于是入乡随俗,当时雪铁龙富康、通用君威(Regal)、荣御(Royaum)、凯越(Excelle)、马自达福美来(Family)、大众捷达(Jetta)等名字,都是从中文意义上来想。
捷达老款
可现在方向变了,厂家发现中国消费者喜欢洋气的名字,觉得高大上。于是越来越多厂商更乐意选择音译名,以显得更洋气更国际化。福克斯(Focus)、迈锐宝(Malibu)、艾力绅(Elysion)等等,佳美变成凯美瑞(CAMRY)、“卡罗拉(COROLLA)”以前叫花冠、“雷克萨斯(Lexus)”是凌志改来的。
音译已逐渐成为外资汽车厂家的共同选择,这样也有助于提升产品在全球品牌的辨识度,关键是中国消费者好这口。
汽车名字扎堆重复
对中国人来说,能适合车的、与汽车形象相关,表现其速度、力量、气度的汉字,都用的差不多了。比如“朗”、“腾”、“逸”、“途”、“凯”、“福”等,还有“悦”、“威”、“俊”等字。汽车名字扎堆的一个后果就是缺乏独特性,消费者也分不清谁是谁了。
比如说现在SUV里面好多车型都带有一个“者”字命名,“者”在中文中一般是句末助词,用于代词时可以指代人。把“者”这个字放在SUV车型名字里,的确比较多。
雪佛兰探界者
JEEP指南者
路虎神行者
福迪探索者
福特探险者
福特征服者-进口
福特撼路者
福特好像真的特别喜欢“者”这个字。
字母+数字是车型名字重复重灾区
BBA等外资品牌车型名字往往是字母+数字,恰好现在中国品牌也喜欢这个命名方式。字母就26个,寓意比较吉利的也就A、S、X、M等常见几个。而中国市场在售车型超过400种,名字重复在所难免,字母+数字尤其是重名的重灾区。
宝马的M和X系列,奥迪的S系列......V3、X5、M3居然各有7款车在用,这么多重复的车型名字,真是有点傻傻分不清楚。
重名还不算啥,福特野马表示它的品牌名都被川汽野马给用了。川汽野马就问一句:就用了,咋地?而福特野马表示无可奈何。
好产品才是王道
这种命名方式在国内泛滥的后果就是已经缺乏辨识度。说到X5,你最先想到谁?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到宝马X5,有多少人能想起汉腾X5?
除非你有强大的品牌,否则字母+数字的命名,很容易被淹没,辨识度太低了。名字本身不是最重要,品牌是否强大才更重要。
国内多用中文名 国外英文名很重要
一个响亮的英文名字对于自主品牌进军海外市场也是很重要的。像奇瑞,英文名字是CHERY,字容易让人想起“CHEERY”(快乐)和“CHERISH”(珍惜)这两个单词,将奇瑞的品牌形象很好的传达给了海外的消费者。另国内消费者觉得low low的比亚迪-BYD其实蛮符合外国文化。BYD(Build Your Dreams),外国人喜欢把梦想挂在嘴边,投外国人所好,有记忆点。
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类似,中国品牌如想进军国外,除了要有好产品,打造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至关重要,好的名字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车型能否热卖,最终还是要靠车型本身的产品力以及品牌。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