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匠优文学艺术书屋(匠艺文化)

qiaoqingyi 06-19 103

  文化惠民工程一直是南宁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围绕“惠”字做文章、出新招,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选择,让群众在双向文化互动中,守住群众文化阵地,把文化真正融入百姓心里。

  

  民歌湖水上舞台成为广西知名的群众文化阵地↑↑

  打造固定阵地群众文化活动品质不断提升

  每个周末,民歌湖水上舞台总是一片欢声笑语。自2015年3月起,南宁市利用民歌湖水上舞台的优美环境推出了“周周演”活动,在为老百姓提供秀才艺、展风采平台的同时,把全市群文赛事、区内文艺精品、全国特色节目、国外主题演出持续请进“周周演”,让绿城百姓赏不完、看不厌、爱参与、乐其中。如今,民歌湖水上舞台已成为广西知名的群众文化阵地,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13场,惠及群众超过75万人次。

  与此同时,南宁市还积极拓宽“周周演”的外延,为首府百姓幸福生活“加码”。从2016年8月起,推出“与明星同唱”南宁市百姓歌圩活动,邀请全区知名声乐老师现场指导,为群众免费提供声乐培训和展示平台;从2017年1月起,推出“相约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2017大型民歌专场演出活动,邀请全国各地和东盟国家的歌手和演员,放声高歌,演绎富有当地浓郁民族特色的优秀节目。

  而新会书院、邕州剧场,则是戏迷欣赏高水准传统戏剧的固定阵地。“邕州神韵”地方戏曲周周演活动逢周末、节假日在新会书院举行,戏迷们常常到这里感受粤剧(曲)、邕剧等本土戏曲。今年,南宁市还利用邕州剧场举办“邕州剧场地方戏曲月月演”活动,免费向市民开放,目前已相继上演《目连救母》《玄奘西行》等剧目。

  进校园下基层 “家门口”享多元文化大餐

  送戏(演出)进校园、下基层,是文化惠民的“常规动作”。近年来,南宁市在“常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首府专业院团的编导优势,量体裁衣编排节目内容,同时通过个性化的“菜单”服务提供贴心的演出内容,让青少年、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多元文化大餐。

  2013年,南宁市首次将“儿童剧目进校园”项目纳入文化惠民工程,以文艺直通车的形式将儿童戏曲、课本剧、卡通剧送抵学校;2015年南宁市将富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剧目送进乡镇、社区的129所学校,使近10万名学生与舞台剧目零距离接触;2016年,南宁市在该项目基础上新增“传统戏曲、精品剧目进高校”项目,演出139场次;2017年延续举办“送戏进校园”活动,计划组织专业艺术院团到10所高校演出传统戏曲、精品剧目20场,到校园演出儿童剧、卡通剧、地方戏曲共129场。“送戏进校园”项目的开展,不仅传播了地方戏曲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而且有力带动了戏剧文化在校园的发展,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善恶观、价值观,受到各界好评

  。

匠优文学艺术书屋(匠艺文化)

  “送戏下乡”(2017年更名为“送戏进基层”)活动是我市重点打造推出的服务基层品牌。通过项目的持续实施,一方面通过“送文化”的形式传播知识,普及文化,活跃民生;另一方面激发了基层文化活力,带动基层文明新风的形成,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此外,在公益放电影活动中,从2012年至2017年7月,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共完成85040场,社区电影公益放映共完成15833场,累计观影人次超1896万人次。

  推进基础建设打通文化惠民之路

  近几年来,南宁市以强化阵地建设、优化文化服务、创新工作方法为抓手,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助力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包括“六个一”,建设篮球场、戏台、综合楼、宣传栏,组建篮球队、文艺队。2013年至2016年,全市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24个;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建成768个,2017年还将建设116个。近年来,南宁市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重心落在“精准扶贫”贫困村,以2016年为例,新建12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其中67个建设点落在“精准扶贫”贫困村,占全年任务数的54%。

  一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成让农家书屋得以进驻,既优化了网点布局,也改善了房舍条件。据了解,南宁共建成78家示范(数字)农家书屋,配备电脑、电视机、卫星数字接收器等设备,实现数字化升级。每年开展农家书屋设备设施维护,确保书柜、桌椅、照明设施齐全。2014年至2016年累计完成1439家(次)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更新图书52.11万册、音像制品1.04万张、月刊杂志1.42万本。2017年开始新一轮更新,将对全市390家农家书屋进行出版物补充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南宁市还大力开展“扶持村屯社区业余文艺队”项目,培养出一支支“带不走”的文艺队和大批乡土文艺人才。“扶持村屯社区业余文艺队”包括创作辅导、灯光、舞美、音响、服装、道具等方面的投入,每支队伍可获扶持资金5000元,受扶持团队要在年度内开展演出30场,地方小戏小品、稀有剧种或合唱等团队要演出20场。通过“走下去”蹲点帮扶,厚植深耕“种”文化的做法,使业余文艺团体的表演水平和艺术水准得到较大提高。从2016年起,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扶持标准从100支提升至200支。

  除此之外,南宁市今年还深入实施“三区人才”培养计划,在兴宁区五塘镇坛棍村、横县平朗乡笔山村等6个贫困村点设立艺术培训“试验田”,计划在下半年组织开展600多场文艺教学活动。

  (来源:南宁日报 记者 莫 俊)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