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庄子毁灭文学艺术(庄子论艺术)

sukai 06-14 38

  庄子是继老聃后的道家代表人物,或谓他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识渊博,探讨领域非常广泛。近时论者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各有所据。这正是由于他的思想与文章的丰富多采,蕴蓄着多种成份。最值得注意的还是他的许多敏锐的观察与揭露、浩渺的想象与展望。正如李白《大鹏赋》所谓“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他的浮想联翩,虽时时遁于虚无飘渺,却往往开拓人们的眼界与思路,他的一些奇谈怪论,警世骇俗,可能为未来科学发展所证实;他滑稽玩世,逍遥绝尘,嘻笑怒骂中对现实社会有深刻的批判;他向往太古,否定文化知识,字里行间闪烁着反抗权势、追求个性解放的闪光,愤激地唾弃教条束缚、虚文伪饰,而热烈讴歌自然朴素之美、探索言外之意,表彰那些完全出了真诚、自由掌握规律、专心致志而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艺术劳动。这些在中国文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哺育着许多文坛英杰。“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是兼就其思想与艺术两方面而言的。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这是庄子审美观与文艺思想的纲。他崇尚自然朴素之美,而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前者他时常称之为“天”,这里有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本质、本色的意思,也包括人的真情本性。后者他常称为“人”,指违反客观规律、破坏自然风貌、矫揉与束缚人的情性的一切作为。《秋水》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牛马之有四足,这是自然天生的。用轡络在马头上,用绳穿过牛鼻孔,这是人的作为。所以不要用人的作为去毁坏天生事物,不要故意去破坏自然规律,不要因为贪得名声而牺牲自己,这就是回复到人的天真本性。庄子一再发表过激烈的言论,反对人类社会创造制作的仁义准则、礼法制度、音乐文采、工艺物品,包括度量衡制、乐器乐律、绘画和营造工具等,主张都加以毁弃。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音乐家、工艺美术家都被他一概排斥,而要求人类回复到史前的原始社会去:

庄子毁灭文学艺术(庄子论艺术)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马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