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芝教授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
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委会秘书长、
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
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
演讲原文
一个清华大学的博士后曾问我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艺术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到底有什么好处?对儿童最根本的影响是什么?
以往教学给出很多答案:一是对儿童的创造力开发有好处,二是提高儿童在审美意识上的素养,三是对儿童智力、情感、人格发育都有好处,四是具体到美术,对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都有好处。我觉得这些答案都对,但我现在认识到最根本的是艺术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儿童经过自己的思维去创造艺术表现
我的小外孙江米刚三岁多。从他的发展过程,我发现艺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当人一出生,他就在一个环境中思考、认识并提高自己。
第一个小故事,大家看他的涂鸦,这个圆的是蛋糕,那有两条线是蜡烛,这就是儿童最早的艺术创作。如果你认为这个东西毫无意义,而且是糊涂乱抹,就会压抑了他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儿童的艺术创作来源于他的兴趣。
第二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女儿在画画,江米也在画,他的妈妈问他在画什么,他说在画洗澡水,妈妈问他为什么用红颜色画洗澡水,他说水是热的。多棒!我们一讲色彩就灌输三原色、三基色——但这些是成人的认识。对于小孩,我认为不必要的知识不用讲。
第三个故事,江米拿着一个干莲蓬,冲我说:“花洒!”我带他认识莲蓬,并问他:“你为什么说这是花洒呀?”然后我们来到卫生间,我说:“你是不是认为它们都有洞,就认为它是花洒了?”——这就是相似形,由一个东西转化成另一种东西,这是美术培养中很重要的概念。
这是我们培训中心的一个题目叫“有趣的并置”。为了发展儿童的发散思维,我们要求他们把两个不相关的东西放一起,所以这个孩子就把电话的听筒变成了喷头。我看了很多儿童的创作,我感觉如果我们从小就重视儿童的思维发展,现在就不会很费力气地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而且还弄得很怪异、很不符合情理了。我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生活中发展,所以如果你有了那样的基础,画出这种画就很容易了。
现在乐高玩具是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给江米买了乐高玩具以后,他有一个特点:绝对不会按照图纸来做,他一定要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我认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儿童都有绘画的潜在能力,关键是这种能力能不能被及早地发现并得到重视。在哪个年龄段应该给他什么营养和启发,他就会在这个教育基础上,沿着自己的路子正常地向前发展。但是如果你给过了,你拔苗助长,给了他很多成人的东西,就糟蹋了一个孩子的创造力。
这是送给爸爸妈妈的枪,是他自己插接出来的。我这个小外孙很有意思,他只要犯错误,他爸爸就惩罚他,要进小黑屋,所以这个冷色调是给爸爸的。孩子是有情感的,不是大人教的,他会选择暖颜色给妈妈。这就是儿童,他知道谁爱他,他跟谁亲近,所以他做的作品是有情感的,色彩是有感觉的。我们要启发儿童,让他们真正的内心表达出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儿童探索用图像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有些儿童画在大人看来可笑,但我认为是儿童的一种探索,他要用图像来表达他对生活的观察、记忆、理解和感悟——这是儿童进入创作的一个前提。
李晓菲4岁时画的《家宴》:4岁的儿童很多还在涂鸦,而她已经能够从正面把人的位置、方向和透视感都画对了。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但她还不能处理物体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原因是在这个阶段,儿童心理认为每一个物体都是独立存在的。
我们有一个课题,当时给小朋友看了一个日本的绘本,主要讲的是一个孩子很喜欢音乐,他在家里每天拉大提琴,刻苦练习的这么一个故事。对几乎所有4岁、5岁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一般教学用图像和故事作为引导,画的时候绝对不让孩子看,就要求他们依靠记忆画。
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到小学考试,考试他的记忆能力时就出了一个图,给他几分钟看,结果这个孩子把所有的细节都画对了,当时这个小学老师非常震惊。我们实际就是这么训练的,给他看东西,但是不让他描摹去画。其实儿童记忆力最强的时候,给他什么都进到脑子里去了。
大家看这一个构图,这个5岁的孩子,画的女孩是弓着腿——是坐姿,这个椅子她坐不上去。如果你认为孩子是错误的就不对了,我们老师经常犯一个错误——用成人的思维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赞赏孩子的创造力,他能够用这个方式把他的意思告诉你就很了不起。
一般来说,从儿童的发展阶段来看,5-7岁应该是儿童获得再现事物的表征能力,能够画出具有和谐感、平衡感构成的图像。但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发展不一样,所以大家看到国外11、12岁的孩子还像我们5、6岁的孩子一样,是因为他们完全不干预,儿童的思维就跟不上了。所以今天为什么说创新儿童艺术教育,这是我们现在要共同努力的问题。
儿童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发展视觉思维的创造力
为什么我特别要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儿童在生活中不是把所有看到的东西都表现出来,他要经过视觉思维加工整理创造图像。
《漂亮的老师》:这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小女孩画的我女儿。我女儿上大学的时候特别爱漂亮,经常挂像宫廷还有藏族的首饰,还戴大花,有一种吉普赛女郎的感觉,这个小女孩就为她画了一幅肖像:两边的大耳环,头发上的“门帘儿”,小眼睛,鸭子嘴,后边很长的马尾拉过来,两只手上戴的手链……她都能够抓住,不是完全对对象的描摹,画得非常有意思。
下面是去年在四川美术馆搞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展览上的作品。这个画是一个小孩给他的爸爸送月饼。但他为什么把人表现成这个样子?爸爸是侧面用两个手在接,小孩是正面。因为在儿童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他认为每一个物体都是独立存在的。
《坐飞机》也是一个孩子的日记画。当儿童构思一幅画的时候,他会通过自己的大脑琢磨如何把看到的、知道的呈现给大家。特别有意思的是,前面是飞行员,但是飞机里边的乘客就只有他自己,他把自己画得非常突出,然后他从飞机上往下看,结合原来的经验,他把自己了解的北京给画出来了。为什么我认为他是把他的经验给表现出来了呢?——301环形车是北京的一个特点,在三环路上要环形地走。他将平视和俯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画面——非常有创意。
所以,我认为儿童艺术是记忆加想象,加上他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来展现;不是非得要求他很真实,现在艺术是很多元的,不一定非得符合我们三维透视空间的关系才是好的。
儿童是在体验当中,使美感瞬间升值
我们美学家说“美感”是天人合一的,不是主客观的结合。儿童的美感来自于他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里。蝴蝶是对称形的,它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鹦鹉螺,它的花纹多美;残荷,也美,因为悲伤也是一种美,也可以入画。
6岁孩子画人物,为什么可以把头发和胡子点得这么合结构,且这么有韵律和节奏感呢?因为人的呼吸和心跳是有节奏的,他很自然地随着这个,只要他进去了,很自然地就能画出来。这不是技能的教育,是他自己的脉搏、心跳的感受,是无意识的。
还有7岁的儿童的色彩画,向日葵居然用绿,向日葵的叶子用红,说明儿童的色彩是表现性的,不画固有色。
想象使儿童从已知走向未知,生发灵感
想象画不是乱教育,不是胡思乱想。
比如我们的一节课,叫“叶子的故事”,一个孩子家里养了长生草,他想为什么长生草不死呢?于是他画了一个小天使守护它,我觉得太美了。
我们的另一节课叫“台阶”,不要求孩子画真实的台阶,而以自己内心的生发来画,一个11岁的孩子用钢琴画台阶,音阶一步一步往上走,代表美的前景。
你看,多么有意思的想象啊!
孩子天生就是会画画的,但并不是说有天赋就可以放任自由,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
你们看,国外11、12岁的孩子画的画,还像我们5、6岁的孩子一样,就是因为他们完全不干预,孩子的思维没被开发,就跟不上了。
在需要引导的年龄,家长还是需要为孩子挑选一个合适的老师。
而且每一个孩子的吸收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要是能在你家孩子的黄金年龄,找到最适合他的老师,相信,可以让孩子的绘画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请不要错过培养孩子的好时机,启蒙,趁早开始!
有高考问题请加微信
黄老师高考文化艺术资讯
公益回答高考问题
文化艺术高考公益平台
伴你梦想一起飞
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