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谷歌网站优化公司绵阳(做谷歌网络优化公司)

qiaoqingyi 06-12 108

  春末夏至,蝉鸣阵阵;嫩芽新发,茁壮成长。春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欢迎大家相聚美丽春城,长江证券2017中期策略研讨会欢迎您!

  报告要点

  ■ 上半年回顾:份额+实力,电子龙头迎风起

  梳理上半年电子板块,七大子板块(消费电子、LED、PCB、面板、安防、半导体、被动器件)行业龙头表现优异。当前市场低风险偏好下龙头价值凸显,以新创新周期引导的行业发展逻辑、长期大额研发投入实现的技术共振决定白马企业拥有高壁垒及高成长持续性。国内优质电子企业迎风而起,对内淘汰中小供应商,对外蚕食日、韩台企业份额,提升全球供应链配套地位。

  ■ 下半年展望:看好中国电子零部件企业跨越升级

  下半年蓝筹股业绩高增长未来持续性是核心,同时高估值板块后续成长性可观,有望在风格切换下复苏。因此下半年看好四大细分领域,建议重点把握跨越升级的零部件龙头企业:

  消费电子创新落地是今年的主旋律,产品ASP大幅改善与全球市场份额提升是企业业绩核心驱动力。但下半年随领导品牌新机发布,企业将出现分化,创新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的产品将维持高成长性,其中双摄、快充、无线充电、非金属材料等均有望受益后续估值切换;

  LED全球市场供给出清、竞争格局优化、产品价格企稳,在汽车照明、小间距、MicroLED等领域旺盛需求下行业景气度延续,看好国内龙头企业业绩表现;

  面板行业处于显示技术更迭期,巨头转产OLED趋势带动下,高端液晶产业大规模向中国大陆转移,面板龙头基本面大幅改善,同时看好十三五期间内OLED产能密集投放带来的产业链投资机遇;

  集成电路行业自主可控是当务之急,全产业链在国家支持下大力推进,看好存储器等领域的自制突破,带动国内配套产业链快速成长。

  ■ 推荐标的

  消费电子重点推荐:蓝思科技、大族激光、艾华集团、歌尔股份、欧菲光、顺络电子、欣旺达、德赛电池;

  LED行业推荐:三安光电;面板行业推荐:京东方A、精测电子;PCB行业推荐:依顿电子、胜宏科技、景旺电子;半导体行业推荐:长电科技、扬杰科技。其余覆盖看好标的请见报告正文。

■ 风险提示

  1、电子供应链企业技术进步不及预期;2、终端产品出货量不及预期。

  前言

  今年可以说是电子产业投资新周期开启的一年。上半年以来,企业层面与资本市场上的变化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中国电子企业成长的巨大空间。创新是今年的主线条,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将是史无前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子零部件企业第一次起到了创新驱动轴的作用,它们所供应的屏、结构件、光学组件、被动元件均是下游客户不可或缺的零组件;供给侧改革则是另一主线,随着我们国家在LED、面板等重投入领域的持续不懈努力,逐步诞生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从而倒逼行业出清,为龙头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增长。可以说中国电子产业进入到了新的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我们这篇中期策略报告从上半年来市场对电子产业的关注点出发,探寻企业业绩增长的根本要素:份额提升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进而我们具体分析消费电子、LED、面板、PCB、集成电路等子行业一系列的机遇,从中选取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

  上半年回顾:份额+实力,龙头企业的黄金期

  板块业绩明确,步入成长佳期

  业绩与股价具有对应关系

  年中将至,电子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早已披露完毕,半年报预测也纷纷亮相。我们可以看到各板块龙头业绩均有极佳表现,前期蓄积的竞争实力在行业格局转变的时点下愈发凸显,成为推动业绩上行的助力器。总体上看,在电子产业升级的大逻辑下,电子板块具有明确业绩增速的龙头企业具备承接行业趋势的能力:利用研发、制造与产能等内生能力享受产业链转移机遇下新增订单的成长空间,并成为市场集中度提升后的最终受益者。

  为了方便后续归纳整理,我们将电子元器件行业分为消费电子、LED、半导体、被动器件、PCB、面板和安防七大子板块。并且,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3家上市公司作为板块的数据样本。具体各子板块上市公司如下:

  

  通过加总各子板块代表企业2016Q1与2017Q1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并计算同比增速,我们可以观察到:面板板块业绩与盈利情况有巨大改观,归母净利率同比增长1272%;消费电子板块两项指标双双飘红;安防板块在智能化趋势下稳健上行;LED与PCB板块在历经行业格局变化后,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半导体与被动器件板块处于萌芽期,业绩突破尚需时日。

  

  通过梳理年初至今各板块区间涨跌幅,采用总市值与流通市值加权平均两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安防、消费电子、面板、LED板块是今年电子板块股价上扬主要的推动因素,与其行业变化与企业业绩表现有对应关系。

  

  今年的投资风格大多较为稳健,偏向于风险程度低且业绩明确的标的。结合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特点,业绩与股价上涨主要集中在目前市场格局与趋势明确的子板块。在下面两个章节,我们会理清楚哪些板块和板块里哪些企业是主要上涨动力,其上涨背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追溯板块业绩来源:拥有把握市场的条件

  今年上半年电子元器件的热点主题板块可以归纳为“安防”、“消费电子”、“面板”、“LED”。业绩与股价表现都是各个板块基本面变化的表象,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电子零部件行业在经历前几年的追随学习与残酷竞争后,迎来了行业格局的变化,迎来了电子行业发展的新时期。当然,各个子板块的技术难点、发展阶段都有差别,我们需要以各自特点去总结其业绩向好的根本原因,并且思考业绩是否具有持续上扬的可能性。

  

  “安防”、“消费电子”、“面板”、“LED”与“PCB”板块业绩的突出表现,是下游市场需求与技术实力突破的双重结果。我国企业目前的制造与研发实力能在这四大板块大展拳脚,逐步切入核心的生产链条,拥抱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半导体板块,我国虽然具备了产业转移的优势,但核心技术需要长期攻破,与全球领先巨头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与技术门槛较低封测环节发展已较为成熟;设计环节轻资产,实力已有较大突破;而制造环节资金与技术壁垒高,是目前的薄弱环节。因此,行业的高壁垒特点使我国半导体企业实现市场份额与技术水平跨越更加艰辛,板块发展需要长期关注与投入。

  发展格局已定,龙头一跃而出

  电子行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时期,各细分领域的梯队已逐步明确。已经具备优势的供应商会成为行业持续的强者,拥有大客户群体,下游终端客户洗牌对已确立的各领域硬件龙头冲击较小,多年技术积累使其有业内口碑,能把握市场趋势与未来空间。

  为了更好地分析各板块龙头上半年表现,我们以市值与营收规模作为依据,进一步挑选了各个子版块的核心代表电子企业。

  

  这些大市值且业绩明确的电子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拥有强劲实力,研发制造与产能扩张实力助力其逐步成为行业老大。不论是行业格局反转还是创新驱动,前期有市占优势的龙头企业能进一步享受产业转移与小厂淘汰的趋势,进一步谋取市场蛋糕。尤其是“安防”、“消费电子”、“面板”、“LED”与“PCB”板块的核心企业能依靠内生增长,对比其他依靠外延并购+融资的模式的企业,不会积累商誉风险,同时格局稳定、需求旺盛、订单保证、产能追加下业绩增长确定性强。而半导体板块的行业格局还尚未成型,仅后端封测出现了领军企业。

  通过将上述各子板块的企业按照市值与营收规模作为划分,我们可以观察到具有较大市值且营收规模较大的企业2017Q1归母净利率增速均保持了较高水准。

  

  明确的业绩增长背后,核心代表企业的股价是否在今年稳健低风险的投资策略有更好的表现呢?因此,我们对比分析三种计算指标下的区间涨跌幅。在现阶段有发展机遇的子板块中,逐步涌现的龙头企业成为了板块业绩与股价增长的核心动力。

  

  龙头企业把握市场,增速具有确定性

  份额提升:产业转移叠加蚕食小厂,创造市场空间

  一般来说,企业实现份额提升可以归结于五大途径:产业转移、小厂退出、国产替代、国内外开拓与技术渗透率提升。其中产业转移与小厂退出是当前普适性逻辑;其余方式是针对个别板块的长期逻辑(会在下半年展望中具体分析)。

产业转移

  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发明开始,电子产业经历启蒙于美国,产业化于日本,加速于韩国、台湾的历程;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登上电子产业发展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日、韩、台三地在经历了引进先进技术期后,发展了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模式,将电子产业发展壮大。随着终端市场逐步转移至我国大陆地区,我们认为产业链转移是终端消费市场引领下的必然,各领域优质电子供应商逐步从韩国、台湾地区向大陆转移。并且伴随着新兴智能硬件终端的发展与传统智能产品创新升级,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

  

  以面板行业为例,由大屏化、超薄化与高清化趋势引领,大尺寸液晶显示与OLED显示需求旺盛。市场的成型催生我国大陆面板产能急速扩张,过去十年我国液晶面板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一方面产业整体规模跻身世界前三,并且与韩国、台湾面板产业的市场规模相距甚微;另一方面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形成对其余液晶面板大厂的挤出效应。

  

  以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第一大厂——京东方(BOE)为例。据IHS最新发布的全球液晶面板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1月,京东方凭借占据全球22.3%的出货量,反超韩国LG公司,成为显示面板行业的全球第一。从下游应用领域看,京东方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市占率均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提升至全球第二,电视液晶显示屏保持全球第三。因此,京东方成功成为我国面板领域的领军企业。

  

小厂退出

  目前处于发展黄金期的“消费电子”、“LED”与“PCB”板块(面板资金壁垒高,小厂难以进入)都经历过行业参与者众多的时代。随着行业格局悄然变化,小厂跟不上行业的技术与产能需求面临淘汰,而具有市场把控能力的大厂逐步明确自身行业地位。通过时间积累,龙头企业在产品质量与产能供给方面得到下游认可,击退行业内的其他厂商。

  LED芯片领域:产能出清,行业反转。在芯片价格持续低迷、价格战压低LED厂商利润的时代过后,从16年一季度开始,LED产业链逐级开始涨价。涨价的原由主要是成本端原材料成本提升,封装企业先行小幅涨价试水。此后,前端芯片厂商在成本上涨、产能出清、小企淘汰与下游应用端需求供给失衡的推动下大厂逐步在行业格局中确立自身地位。

  

  PCB领域:原料端涨价,挤退小厂份额。PCB下游对应范围广大,市场容量较大,但是下游变化较快、细分市场众多,行业门槛低、分散度极高,多年来企业恶性竞争明显,以低价策略为主。再加上,PCB厂商多年受到原材料价格转嫁影响、劳动力成本高昂、税费繁多等因素影响,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线路板行业毛利率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去年起,原材料紧缺及涨价使得具有稳定原材料供应且能将成本转嫁到下游的企业受益,而不具规模的小厂逐步失去竞争力,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实力升级:研发技术叠加产能优势,拥抱广阔市场

  诚然,我国电子产业今天的成功不再是前期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结果,成本只能成为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手段,而扎实的技术与依托于技术的产能才是企业成为国际化新兴电子产业一份子的原因。

  电子行业企业比拼的是技术,研发是其把握住下一行业趋势的关键力量。技术的更新换代背后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聘用高精尖技术人才并且对未来行业趋势有准确的判断。我国电子企业之所以能在更多的细分领域登上全球舞台,与其多年加大研发投入息息相关,蓄积提升行业份额的实力。

  

  目前,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电子市场变化快,一至两年便推陈出新,很难看到仅布局某一维度的供应商。龙头企业必须先人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往新趋势迈进才能把握下一个行业制高点。优质电子企业都在利用研发优势布局外延市场,前期积累的制造实力会助力其复制成功,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此外,除了技术实力,与相应技术匹配的产能扩张是保障订单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在技术较为成熟的行业,例如LED芯片、PCB板与消费电子细分领域,对应的产能扩张速度是其把握更大市场空间的先决条件。

  板块与龙头股上涨机理总结

  通过回顾上半年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表现,我们由今年的市场风格,归纳了各子板块的增长逻辑,并从增长板块中发现龙头企业是主要推动力,进而归纳了龙头企业的增长逻辑。电子元器件行业子板块与对应龙头企业的增长逻辑都可以归纳为两大要素:份额提升+实力增强。通过分析行业与企业的“份额”与“实力”,我们可以判断电子企业未来的上升空间。

  

  下半年展望:看好电子零部件企业跨越升级

  “份额”+“实力”两大逻辑链会是电子企业未来发展的两大分析方向。我们将7大子板块的下半年趋势划分为“份额”与“实力”两大部分,详细分析各板块未来前景。我们认为具有“优质”标签的电子零部件企业在“份额”与“实力”的推进下具有两大基础成为世界级企业,一是有稳定强大的利润基础(逐步达到归母净利润30亿以上),二是高成长性基础。各大子板块的优质电子企业在行业格局稳定下会实现跨越升级。

  

  消费电子升级浪潮持续

  需求端与供给端齐发力,带来创新动力

  当前时点看消费电子供应链,在全球“消费升级”的大势下,消费者对创新需求愈发强烈。旗舰级层面Apple、三星、HOV三方鼎立,不断推陈出新,引领行业新风向。创新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交相叠加,进一步促使行业大浪淘沙。我们认为,创新应用渗透率后续提升空间将是供应链企业确定性成长的依据,同时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将加速业绩增长。

  需求端:随着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类别向品质化、多样化的转变,“消费升级”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消费升级”实质为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故而消费电子产品的升级需求亟待满足。消费结构的改变,使得人们的需求水准不再满足于产品能做什么,而更在于用户体验,如智能化感受和高级感体验等。这使得消费电子产品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来迎合消费大众的高端需求。

  

  供给端:在智能终端增长趋缓背景下,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随着国产品牌产品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以及下游终端市场带动产业链向大陆迁移,国内的厂商们从模仿学习起步,目前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环境,厂商们想不被大浪淘去,则必然需要不断创新挖掘新卖点。因此满足技术与产能要求的企业方可在洗牌中脱颖而出,享受到创新红利。

  

  智能手机创新渗透率空间可观

  智能手机是消费电子的主力军,不仅仅充当通讯终端,而是成为集通信、娱乐、教育、健康等元素为一体的信息终端。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智能手机的竞争也从原来的高性价比竞争逐渐转移到创新升级的道路。随着市场向领导品牌份额集中,高端旗舰占比提升、竞争白热化,硬件创新继续受到消费者青睐。

  

  智能手机主要由手机系统、CPU、GPU、ROM、RAM、机壳、屏幕、触摸屏、摄像头、电池、声学器件、感应器、无线蓝牙等组成。对应于智能手机各个部件,今年下半年苹果、三星与国产厂商势必攻克各个有升级空间的环节。我们认为创新应用在今年逐步落地,重点看好未来三年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的领域:非金属材质、快充+无线充电、双摄。

  “金属中框+非金属新材料”

  金属材质的手机机壳因拥有较好的质感、外观和性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但其固有的金属屏蔽性会影响手机信号,“金属中框+非金属新材料”的设计应运而生。

  在iPhone 4采用双面玻璃加金属中框的设计出现后,“金属中框+玻璃”的吸引了诸多厂商。其比塑料后盖更有质感,相对全金属后盖又更加顺滑,而且观感上更加漂亮。由于玻璃材质的诸多特性,顺应OLED柔性趋势、成本下降等多重利好,2.5D/3D玻璃机身成为了手机发展趋势之一。三星S8、小米6等采用玻璃后盖的品牌旗舰机型推出后,为“玻璃机壳+金属中框”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

  

  除“玻璃+金属中框“之外,华为、小米等厂商也推出几款了陶瓷后盖产品。但受制于过高的成本问题,目前并没有广泛使用。

  

  确定的是,“金属中框+非金属新材料”是智能机机壳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各厂商会致力于更加新颖的材料应用,手机机身材料会成为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非金属材料厂商可以受益于智能机外观优势,嵌入生产供应链:玻璃材料厂商可由前置玻璃延伸至前后双面玻璃,陶瓷材料厂商则实现从无至有的新增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认为,2017是玻璃后壳启动的元年,而未来三年将是玻璃后盖加速导入的时期,目前三星、小米、苹果均有望在今年新款旗舰尝试,有望复制指纹识别和金属一体化机壳由高端旗舰向中端普及的趋势,渗透空间50%以上。同时由2.5D过度款向3D曲面的升级趋势将带动供应商产品ASP三倍以上的价值提升,长期成长模式看好。

  快充和无线充电提升续航实力,打开市场空间

  智能手机的续航实力是用户体验的关键点之一,但在每次的产品迭代中,电池技术的提升却总跟不上手机屏幕、处理速度与摄像清晰度方面升级的步伐。因此,快充技术与无线充电的发展仍有望成为硬件供应商争夺的下一个制高点。

  1)快充技术

  大容量电池+双电芯模式延续,充电效率成为最后的瓶颈,快充技术是提升智能机电池续航能力的一种途径。快充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高电压恒定电流、低电压高电流以及高电压高电流三种模式。目前,技术已基本成熟,解决方案成本相比其他硬件升级更为廉价。三星、HOV、魅族、小米等主流安卓旗舰机都纷纷搭载快充功能,获得市场不错评价,未来领导品牌将推出下一代充电解决方案。

  

  随着手机快充技术的逐步普及,以及消费者对高密度锂电安全性需求进一步提升,相关的芯片、充电器、充电接口、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也将实现配套升级,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在这些零部件上具备技术储备以及产业优势的企业将收获红利。

  2)无线充电

  2015年,索尼、谷歌NEXUS、MOTO等品牌在高端机上都开始内置无线充电模块,标志着无线充电技术得到了国际一线品牌的认可。目前由于技术尚未十分成熟,手机无线充电渗透率整体较低,未来待技术成熟普及后,无线充电产业将面临十分广阔的市场。IHS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无线充电接收器和发射器市场在2015年达到约17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150亿美元;其中接收器2014年出货量5500万个,预计2024年出货量将超过20亿个。

  

  无线充电上游环节分为电源芯片、电感产品与传输线圈等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对于无线充电模组的制造,技术壁垒偏低,占智能手机整机价格的比例接近15%,国内企业最易切入。在模组制造上具有较高性价比优势和丰富代工经验的国内厂商将率先受益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推进。

  

  双摄像头+3D成像技术助力产业链升级

  单摄像头像素2000万已经很难再从拍摄清晰度实现直观提升,因此双摄带来的夜景拍摄、3D拍摄以及媲美单反的拍照体验成为不二之选。从2014年开始,国外的HTC、LG,大陆的华为、中兴、360、小米纷纷推出双摄像头机型,产品推出呈加速态势。2016年,iPhone 7 plus搭载双摄像头的出世,更是带领了双摄的迅猛发展。根据TSR的数据,2016年智能手机双摄渗透率预计仅为6%,而到2020年预计该数字将高达33.8%,双摄市场空间可见一斑。不仅双摄手机处于高速渗透,由后置双摄向前后双摄也是未来趋势之一,由此促成单摄市场四倍以上的巨大容量。

  

  双摄技术涵盖传感器、ISP、算法与模组厂之间的相互协同发展。其门槛高,算法资源稀缺,制造难度大。因此相关产业链的附加值提升更快,尤其是占产业链份额较大的COMS传感器和模组封装。

  

  COMS传感器:传感器是手机摄像头的核心硬件,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绝大部分市场被美日韩等国外厂商占据,国内企业弯道超车的路径在于并购。

  

  模组封装:双摄像头为原本技术含量不高的模组行业带来相对较高的门槛,传统的CSP、COB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此外AA设备的购置投入、保持良率不会大幅下降、与其它供应商的密切合作等难点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壁垒。2016年宣布收购Sony中国制造基地的欧菲光将占得先机,国内率先进入高端摄像头封装,有望顺势切入更多高端客户,晋升摄像模组核心供应商。

  

  苹果此前透露新一代iPhone预搭载3D成像模组,其能够融合普通摄像头所记录的二维平面彩色信息和不可见光红外线(IR )发射模组以及IR接收模组所获取的景深信息,进而测算出所拍摄物体的三维空间位置,真正定义无接触式的立体交互方式。

  

  3D成像的产业链主要由:解决方案、模组、红外技术、图像处理等板块组成。预计此次3D成像的技术革新与之前指纹识别和双摄像头一致,在未来3年内会产生井喷式发展,3D成像核心零配件企业将因面临市场巨大的需求缺口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在今年9月份苹果十周年纪念版iPhone出世之时,双摄像头与3D成像齐发,将会引发摄像头升级带来的光学革命性创新。

  技术壁垒促行业集中度提升

  不同于其他行业,消费电子的创新并不能简单通过外延并购的模式取得核心竞争力,通常要依靠长期技术演进和研发投入。随着细分领域增加,“术业有专攻”的特性将愈发明显,因此整个行业的壁垒处于不断提升,进而淘汰弱小企业,核心龙头企业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

  金属精密外观结构件

  技术的创新并不能一蹴而就,自从2012年底iPhone 5以全镁铝合金面世之后,一时间,众多手机厂商如HTC One、联想K900、华为P6、小米3等多款机型均采用了金属外观件,开启了深耕手机金属外壳的道路。因金属材料固有的屏蔽性,会影响手机信号,于是金属机壳手机的天线安排方法十分重要。iPhone 6背后明显的白色天线条是一种解决方法,但是却影响了外形的美观。为了解决金属机壳的信号屏蔽问题,厂商们纷纷创新新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于是,2014年出现了塑料和金属接驳工艺。2015年出现了金属一体化机型——既没有天线条,也没有塑料接驳,为金属机壳的发展开启了新阶段。

  

  如今金属中框的盛行同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开始吸引了众多主营金属精密结构件的厂商。金属中框从强度、结构到散热都有诸多不同要求。相比于金属全框,金属中框的CNC工艺更复杂,对公司良品率要求更高,加工的难度和时间甚至超过了一般的金属机壳,从而进一步提升金属机壳的单机价值量。

  

  国内拥有CNC加工机床的厂商众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金属CNC业务的毛利率呈现压力。但在金属中框的趋势下,注重研发投入的厂商必然会建立起更大的技术壁垒,从而抓住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有望取得更好的毛利率水平。

  

  摄像头

  目前,由于双摄像头相比单摄像头进一步提升了技术难度,行业技术壁垒加大,导致双摄像头供应商数量十分有限。此外,双摄像头模组封装中需要用到的一台AA设备价格大约200万元,若要保证双摄1KK/月的产能,采购AA设备的资金成本就高达上千万元,小规模厂商只得望而却步。

  

  高的准入门槛对行业毛利率提供了保护。舜宇光学科技和光宝科技是华为、OPPO和vivo等中国领先品牌的一线双摄像头供应商,整个市场份额相对集中。2016年下半年随着舜宇光学双摄像头良率的改善,产品毛利率由中报披露的16.72%上升至年报披露的18.34%。

  

  在行业洗牌趋势明显的情况下,这些较早掌握技术进入行业的企业会享受到先发优势,并伴随着研发投入的进一步强化技术,继续发酵优势,有望在这场双摄大战中获取丰厚果实。

  智能化终端创新层出不穷

  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加深

  汽车电子产品的创新引发了自车载电子电器到整车装备产品升级的热潮,不断朝着整车平台化、零部件通用化和功能电子化的趋势迈进,其功能也从提升驾驶的便捷性和娱乐性发展至安全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成为汽车电子现阶段优先发展的亮点。

  

  目前ADAS1级(警告提示类功能)和2级(干预辅助类功能)辅助驾驶已经成熟量产。 3级综合功能自动驾驶已有充分技术储备,如丰田的公路自动驾驶辅助AHAC,特斯拉的自动巡航 Autopilot。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同样已经具备智能驾驶技术储备,上汽、长安、北汽均已推出相关产品,预计2018-2020年可实现量产。

  

  2016年,20家占据美国汽车市场份额99%以上的制造商同意自2022年起乘用车标配AEB,丰田主动表态自2017年开始为在美销售新车标配AEB。欧洲新车碰撞测试项目NCAP同样在汽车安全评分中列入了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ACC等。虽然ADAS系统目前大部分仍然是应用在高端车型,但有望未来快速向中端汽车渗透。预测中国或将跟进先进国家经验,不久也会开始将ADAS技术列入安全法规,不断提高ADAS的普及率,进一步催化汽车电子规模。

  

  VR、AR打造视听盛宴

  2015年是VR/AR行业真正走入人们视野的重要年份。这一年,许多新硬件发布,也产生了一些符合大众口味的创新。2016年VR/AR行业正在逐渐发展成形,令人振奋的新内容也为渴望已久的大众带来了新技术的独特体验。我们看到YouTube全力推广全景视频频道,纽约时报和ABC新闻推出了VR新闻,VR电影《Allumette》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上获得疯狂好评。

  

  VR(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沉浸在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并与现实环境相隔绝。而AR(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精准叠加到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虚实融合。AR的重点是通过摄像头将现实与虚拟融合,摄像头软件是核心,而VR是将虚拟体验还原于日常现实,可穿戴设备是载体。随着技术的改进、价格的下滑,以及相关应用的诞生和推广,VR和A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未来,VR/AR的内容将变得更加严肃和丰富,不仅仅面向娱乐产业,它更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有望与AI结合,带来多样化的交互方式,为个人消费者或是其他应用领域打造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推荐标的

  蓝思科技

  公司主营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触控模组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等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

公司业绩拐点显现,成长性十足。公司自2016年三季度起,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便达到5个亿,迎来业绩拐点。我们看好双面玻璃盖板设计引领的非金属材质创新叠加今明年出货高峰驱动力,有望给公司带来相关需求翻倍增长的空间,成长性十足。

3D 曲面盖板玻璃加速渗透。3D 盖板玻璃同样享受双面设计的应用趋势,按 20%的双面 3D 渗透率+60%的换屏比率+成熟市场 50 元价格计算,3D 盖板年需求超过 11 亿片,对应市场空间 550 亿元以上。目前全球仅有蓝思、伯恩、三星拥有大批量3D 盖板生产工艺,重资产投入、初期良率爬坡、全贴合工艺构成极高的进入壁垒。蓝思深耕热弯、贴合、丝印等核心工艺,设备自制、改制程度高,且持续加码产线自动化改造,未来双曲面玻璃设计上量时将拥有产能、工艺及成本三重优势。

蓝宝石与陶瓷材料领域造诣深厚。蓝宝石从长晶到后段加工全产业链齐全,陶瓷外观件打入顶级穿戴产品。我们看好陶瓷材料多维度应用前景,作为玻璃材质有力的补充,精密陶瓷防刮耐用、易于着色,是未来差异化竞争青睐的方案。业务多元化将降低客户群体单一化与产品更新换代风险,利于公司长期高速成长。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为1.13、1.87元,维持“买入”评级。

  大族激光

  公司是中国激光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主要从事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中小激光应用潜力大,国际大客户订单集中,业绩有望爆发。由于中小功率客户结构因素,去年大客户终端设计创新较少,致使采购订单向今年集中,高端客户的高盈利效应将在今年体现。同时,我们注意到公司在中小功率激光不仅高端消费电子更新换代需求延续,在动力锂电池焊接、PCB 切割、皮革切割等新应用将给予更大潜力,激光依然是先进材料加工不变的旋律。

大功率激光设备持续导入,蓄势待发。从战略层面的布局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大功率设备的持续导入,通过外延并购,公司已切入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装配线,随着核心激光器部件的突破,未来单品盈利能力还有巨大提升潜力。

一站式解决方案符合智能制造大趋势。在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的背景,公司目光长远,通过两大机器人产业并购基金,将不断提升激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且从单一设备制造商向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一方面,公司规模工业企业客户基础扎实,持续享受智能化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国产消费电子品牌也开始使用公司激光设备,且我们看好未来尖端制造领域的特殊采购。

我们预计17-18年EPS为1.21、1.69元,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艾华集团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铝电解电容器、电极箔和电容器生产设备的制造,是全球少数几个拥有“腐蚀箔+化成箔+电解液+专用设备+铝电解电容器”完整产业链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产品应用领域主要有照明、消费电源、消费电子以及工业这四大领域,未来将布局新能源、军工等领域。

铝电解电容器需求稳定,进口替代成大趋势。铝电解电容器为电路应用的基础元器件,广泛的应用于家电、IT、工业等一系列电子设备中。这一领域一直被日本厂商所垄断,据最新数据表明,艾华集团排名全球铝电解电容器市场占有率的第五位,前四位竞争对手均为日本厂商。目前随着国内终端客户逐步崛起,国产化采购趋势已成,同时在以艾华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材料、自动化水平方面不断突破,进口替代的趋势已经逐步形成。

看好公司的产品与客户的多重升级。公司目前产品中主要应用于照明、IT、工业等过个领域。照明行业的高市占率代表了公司优秀的市场拓展能力,下一步则是在IT领域的全面提升。目前从拆机结果看,国内领先品牌手机快充充电器中大量采用艾华集团的大容量电容器,随着快充功能的不断普及,这一类别产品有望在未来给艾华集团带来更大的盈利增厚。另外叠层固态电容有望在今年不断导入新增IT类客户,满足客户小体积与高性能的需求,这一类别产品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贡献新增收入,实现对进口松下产品的完全替代。

公司积极扩产,业绩增长有望加速。公司目前厂区产能与订单饱满,目前公司通过多维度扩产的方式以确保下一阶段的产能。我们预计产能紧张状态将在2-3季度得到缓解。在原材料方面,公司将铝箔厂迁移到新疆,低电费的背景下,有望大幅削减化成箔成本。

公司治理结构优,内生发展加速可期。在财务状况优良、治理稳健的背景下,未来通过外延实现份额提升以及业务品种延伸值得期待。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为1.24、1.72元,维持“买入”评级。

  歌尔股份

  歌尔股份是全球领先的电声学器件公司,传统声学业务切入全球大客户和国产手机华为产业链,伴随着智能手机创新提升,声学器件单机价值提升明显。同时公司紧紧把握人机交互智能硬件产业的创新机遇,拓展Hearable、Viewable、Wearable、Robotics等战略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193亿元,增长约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亿元,增长约32%,在经过2年的调整期后,公司重拾加速上升通道。

“防水+立体声”带来单机价值提升:苹果在iphone 7系列产品中引入防水、立体声、降噪等领域创新,推升声学器件单机价值大幅提升超过50%,预计iphone8产品在相关性能将会持续提升,并带动单机价值继续增长。国内智能手机厂商陆续跟进,带动整个电声器件市场规模扩容。

切入无线耳机市场,把握智能耳机先机:苹果公司iphone 7上市时同时发布了AirPod新品,并迅速占领了无线智能耳机市场,公司为其提供MEMS麦克风,而且公司具备蓝牙,传感器、封测等系统级解决方案的能力,未来产业链拓展仍有较大空间。

VR业务续力成长:根据赛迪智库数据,2020年全球VR产品的硬件市场有望达到150亿美元左右,成为智能手机后最重要的人机交互媒介之一。2016年公司VR产品出货量接近200万部,占全球市场的20%左右。主要客户为索尼PS VR和Oclus头盔,公司不仅提供产品代工,更是凭借电光学领域的系统配套能力,参与到VR产品的前期设计和关键零部件(透镜)的制造。伴随下游客户需求量的增加, VR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利润的重要增长极。

  欧菲光

  欧菲光是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业绩快速增长。公司目前三大业务支柱:触控显示+摄像头+生物识别,汽车电子与车联网处于高速推进。触摸屏及全贴合产品去年保持景气度不减,微摄像头模组在双摄趋势下突飞猛进;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方案均处于领先地位,大量应用于国内智能手机,未来将占据指纹识别市场半壁江山。

受益指纹识别产能爆发,公司取得营收净利双丰收。在智能终端增速放缓时期,公司凭借对消费电子创新潮流的把握,利用大规模生产和快速反应能力,巩固了各优质客户供应链地位,取得了远超行业发展的成长速度。光电+汽车电子两大事业群双轮驱动下,公司前景更加光明。

触摸屏、摄像头、指纹识别,光学三大支柱。在触控显示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毛利提升,凸显客户结构高端化。未来受益柔性OLED屏渗透趋势,公司拥有film sensor、3D玻璃、全贴合等核心技术,将再度焕发活力;摄像头保持高增长,高毛利双摄品类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双摄良率领先行业,未来有望切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指纹识别“欧菲速度”惊人,两年内完成从无到有的飞跃,产能突破25-30KK/月的产业巨头,国内市占率超过70%。

智能汽车布局全面、蓝图清晰,看好盈利反转。公司基于智能车联子公司,先后合并参股华东汽电、北汽新能源等公司,成立ADAS、车载娱乐导航等团队,在硬件基础、算法资源、整车合作等领域布局全面。未来将实现以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硬实力开辟的下游客户群体持续导入ADAS、车联网算法等软实力,全面覆盖汽车电子、智能驾驶、车联网,预计下半年将有产品送样。汽车电子子公司上半年前期建设投入费用数额较大,我们看好公司优秀产品问世,以及汽车电子实现业绩反转,成为公司第二大成长驱动事业群。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分别为1.31、2.21元,给予“买入”评级。

  顺络电子

  公司专业从事各类片式电子元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叠层片式电感器、绕线片式电感器、共模扼流器、压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LC滤波器、各类天线、NFC磁片、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电容、电子变压器等电子元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消费类电子、计算机、LED照明、安防、智能电网、医疗设备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

2016年业绩高速增长。公司2016年实现17.36亿元,同比增长31.61%;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36.36%。从单季角度来说,公司实现5.08亿元营收,达到历史最高;净利润增速下滑主要是衢州项目亏损以及贵阳项目利润下滑有关,另外股权激励的费用及员工的奖金提升对利润也有较大影响。

技术攻关,新品增长有力。随着公司 01005 精密电感与精细陶瓷功能件的技术攻关,一举占据小型电感与新型材料的制高点。在此技术保障下,公司将长期受益电子设备小型化、高性能发展趋势,以及陶瓷外壳的加速渗透,今年射频模块与智能终端指纹识别模组取得快速增长即爆发始点。公司定增追加优势产品产能,片式电感追加 6.69 亿元、电子变压器追加1.36亿元,测算达产后将增厚每年4.5亿利润。

获汽车供应链认证,多产品有望导入。公司投入电子变压器多年,且获汽车零部件龙头认证,有望与叠层电感、绕线电感、变压器、LTCC 产品,无线充电线圈、NFC天线等一并导入高盈利汽车电子领域。公司 01005 电感与变压器均采用全自动生产线,在绕线、焊接、装配等核心环节实现自动化作业,有效提升毛利率。下游对接基站、汽车电子、LED及快充等需求快速增长领域。

员工持股方案已出,利益进一步绑定。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推出,集合信托计划上限为49390万元,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覆盖不超过313人,人数多而且金额较大,显示管理层对未来依然保持充分的信心。

  欣旺达

  欣旺达是我国优秀的锂电池模组制造商,以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为主线,逐步扩大电池业务涵盖领域与外延业务,形成强大的锂电池生产体系。公司利用传统优势保障3C类电池龙头,保持研发进度,以多年电池经验迈向新能源市场,力求主线与外延共同开拓。

客户升级+电池优化双重助力业务增长。在消费类电池方向,受益于智能终端等消费电子的崛起,公司在国内电池模组主要供应商的地位得到巩固,同时直接取得了国际化大客户的订单,顺利实现量产并为公司创造收益;在动力类电池方向,公司发挥电池PACK、电芯与电池管理系统的前期优势,研发团队不断解决电池时效与续航问题,客户订单与产能扩建是支持动力;对于储能业务,公司谋求以优先发展海外、光伏协同发展等战略实现业绩突破。

产能扩充下战略与成长可期。公司产能布局紧凑,既体现公司战略又提供订单保障。公司修改定增方案,拟募资不超27.96亿元进行投资总额达32.19亿元募投项目的扩产,共包含“消费类锂电池模组扩产项目”、“动力类锂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三大类目。公司一共有三大生产基地,消费类锂电池订单可实现迅速供货;动力类锂电池产能提速有条不紊。

公司是智能制造的领先者。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工厂业务,全方面提升公司在锂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产线的自动化率达到40%以上,成本调控、质量控制与制造水平都在逐级提高。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为0.58、0.68元,维持“买入”评级。

  德赛电池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电源解决方案服务商及相关电池产品制造商之一,主营业务为移动电源系列产品、电池材料、配件和设备,及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开发、测试及销售。公司与众多国际知名电芯生产企业及通讯产品制造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综合竞争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借创新+国产之势,消费锂电高速增长。手机大屏化依然是趋势所在,大尺寸释放空间的束缚,大容量电池占比提升顺理成章,电池单体价值有望提升;双电芯设计优势明显,有望被大客户采纳,成比例提升供应商产品价值量。公司在自主品牌份额环比有显著改善,叠加HOV出货高增速,实现基本面反转,逐季向好。同时,公司切入笔电软包领域,业绩迎来新助力。

动力锂电潜力无限,BMS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动力锂电增长速度,预计2020年动力锂电需求将接近100GWh,年复合增速35%以上。国产锂电第一阵营已经形成,看好内需+产业政策下产业重心向国内迁移。公司整车合作资源优秀,电池包持续导入客户,参股企业亿能电子BMS技术及份额处于国内领先。

加码智能制造与产能投放。借助德赛集团旗下国内领先的自动化资源导入,公司有望大量节约用工成本,此外自动化减少人为造成的产品品质减损、提升生产效率和增强产品一致性也从其他维度增强公司竞争力。产能方面惠州新源厂房落成,惠州蓝微、越南蓝越与惠州电池三处厂房处于建设,其中惠州电池封装线有望年内放量,产能释放是公司业绩增长保障。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为1.85、2.55元,维持“买入”评级。

  长盈精密

  公司主要从事手机结构配套件、精密连接器、精密模具等的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精密电子零组件制造商。

大客户驱动业绩增长,金属CNC业务持续丰收。近年来国产手机的崛起,给产业链上游企业带来了无限活力。公司作为OPPO、vivo、小米、华为等手机金属外观件的重要供货商,充分享受到了行业和客户资源带来的红利。未来金属结构件将从高端机型往中低端机型渗透,行业有望进一步发展。随着金属CNC技术升级带来的良率提升和金属中框的设计方案带来的产品价值量提升,金属外观件业务有望继续维持增长。

控股广东方振,布局消费电子防水市场。iPhone7搭载高级别防水功能,进一步催化智能终端防水需求。长盈增资控股广东方振,方振的LSR三防结构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已进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长盈快速切入消费电子防水市场,与其金属外观结构件业务和客户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打开国内智能机防水市场,分享先发优势带来的红利。

携手三环,迈进陶瓷新时代。公司与潮州三环集团达成排他性合作,拟共同投资人民币87 亿元成立三家合资子公司,主要用于生产智能终端和智能穿戴产品的陶瓷外观件及模组。前端材料+后端制造,公司与三环强强联合,预计年产能规模可达到1亿件以上,带来百亿以上收入,为公司带来业绩新增加点,并进一步打开下游消费电子市场。

公司多点布局,新业务将全面开花。公司通过昆山惠禾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通过科伦特布局汽车电子连接线,通过氢源动力布局氢能源动力系统,通过纳芯威切入集成电路领域。公司多点布局,技术上下整合,实现多项业务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多方位业绩增长点。

谷歌网站优化公司绵阳(做谷歌网络优化公司)

  安洁科技

  公司从事消费电子精密功能性器件产品系列包括:粘贴类、绝缘类、缓冲类、屏蔽类、遮光类、散热类、导电类和光学胶膜等内部功能性器件,及装饰类、触控面板、视窗防护玻璃等外部功能性器件。下游为智能手机、台式及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2016年,公司成功开发新能源汽车业务、国内客户的手机智能产品等领域。目前公司著名的品牌客户主要有苹果、联想、微软、NEST、华硕、索尼等。

国际智能手机大客户产业链2017年有望量“价”齐升。今年iphone 8新品发布,预计会采用三年来的最大革新,激发下游新增和换机需求,销量或将远超7代品。同时由于新机采用OLED显示屏是大概率事件,公司新材料精密结构件有望导入iphone新品,有望一举扭转16年的下滑趋势,带来单机价值的大幅提升。

收购威博精密,优势互补,打开国产智能机市场空间。由于产业链采购体系的原因公司作为高端精密结构件的优质企业,一直未能有效打开国产智能手机的产业链。公司近期公布以34亿元收购威博精密科技有限公100%股权,其中威博2017年承诺业绩3.3亿元。威博精密主要产品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金属精密外观结构件,终端产品主要为OPPO、VIVO、华为、小米、联想等国内品牌智能手机。公司产品与安洁科技协同,客户与安洁科技互补,未来有望实现倍增的协同效应。

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卡位特斯拉产业链有望实现跨越发展。伴随着智能驾驶和车载娱乐的需求提升,汽车电子的单车价值占比不断增长,成为电子行业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电子应用的排头兵,而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中的龙头企业。公司厚积薄发,依托优质产品,积极切入特斯拉产业链,目前单车价值100美元左右,未来仍有大幅提升空间。2017年一季度,特斯拉交付了2.5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69%,显示出强劲势头,伴随着特斯拉另一爆款Model3的即将量产,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立讯精密

  公司专注于线缆、连接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PC、通讯和汽车、医疗等领域。公司是国内连接器行业龙头,公司准确抓住智能手机产业链的爆发增长机会,打入国际一线大客户产业链,实现了应收的快速增长。伴随着Type-C等产品的逐步放量,公司的连接器业绩稳健成长。此外,公司积极布局无线充电、天线、FPC等新业务,未来有望多点开花。

Type-C新品逐步放量。USB Type-C是USB的第三代标准,接口支持正反双面插拔,传输速度可达1GB/S,较传统的micro USB 接口用户体验提升明显。伴随着苹果2015年在macbook中使用Type-C接口,越来越多厂商加入到Type-C阵营,行业将进入加速期。公司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和设计生产能力均在业内领跑,将充分享受行业成长。公司子公司昆山立讯和源光电装的连接线束产品已经成功打入德尔福,大陆、博世等国际一线T1 大厂,并积极谋求与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合作。

收购美特,切入电声领域:公司投资5.3 亿元取得台湾美律旗下苏州美特51%的股权,切入到电声特别是微型扬声器领域,并与国际龙头美律成功绑定,伴随着中国消费市场崛起以及全球制造产能转移,这种技术品牌与制造的结合,利于实现双赢。

天线、无线充电等领域有望成为未来的新增长点。伴随着智能手机轻薄化趋势,天线的复杂度增加,未来手机厂商将越来越青睐拥有整体“机壳+天线+扬声器+接口”一体化解决能力的供应商,公司积极布局相关领域,并凭借着加工能力优势,有望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的多点开花。

  国光电器

  国光电器是全球音响ODM代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具有从扬声器关键零部件,到扬声器单元、音箱系统及电子功放一体化的综合配套能力。公司专注音响设计制造领域六十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特、有效的科研攻关体系,成为全球主要音响品牌的主要代工企业。

音响产业正在进入智能音响时代,这是音响产业的一次巨大革命,传统音响即将被嵌入语音交互和人工智能功能的新品替代,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Future Source)的数据,智能音响在音频设备中的占比逐步提升,预计2013-2019年全球智能音响复合增长率为14%。公司紧抓时代机遇,陪跑国际大客户多年,产业链耕耘即将进入收获期。

公司最近一次10亿元左右的定增预案表明,公司正在大规模建设微型扬声器和新型音响产业的技改项目,其中拟建微型扬声器生产线32条,微型音箱类生产线16条,预计合计营收应该在10亿元以上,创造利润约1.9亿。公司募投扩产微型扬声器产业链和新型音响技改,符合大客户产业链拓展与新品开拓的大趋势。

公司2016年归母净利润6042万,同比增长25.97%,伴随着音响产业链持续高景气,以及大客户产业链的逐步开拓,公司业绩即将迎来新一轮向上加速期。

  LED新需求涌现,突围海外空间

  下游需求提升,推动芯片向好

  根据LED制造工序,可以将其划分为芯片、封测与应用三大环节。LED 应用环节是形成最终产品的最终一步,应用端厂商根据市场需求将LED封装产品制成LED照明灯、显示屏、LCD背光源等产品。LED通用照明市场在行业政策与全球节能减排的号召下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支柱;显示屏市场则依靠户外显示、小间距LED显示等应用继续火热;而背光领域,在 OLED等新显示技术的挤压下增长缓慢,进入停滞发展时期。根据Digitimes Research表示,全球高亮度LED使用颗数在2017年会达到3037.5亿颗,年增长率为23.9%;照明板块的使用量增速更是达到39.2%。如果按照增长幅度大小排序,照明、汽车、显示看板、TV背光与移动设备是前五;而笔记本与显示器则是呈负向增长,年减幅在5.2%至11.9%。增长的LED需求量由应用端层级传导推动LED芯片与封装行业向好,推动全产业链良性循环。

  

  近年来,汽车照明、小间距、红外LED、紫外LED与MicroLED等新领域成为细分应用端的崛起力量,使得LED行业需求增长确定性提升。深紫外光谱的 UV-CLED拥有杀菌与净化的功能,在家电、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领域都有很大空间;红外线 LED技术相对成熟,在多个应用有优势作用,包括虹膜辨识、VR 设备中的体感侦测;汽车照明设计过程中可利用LED在封装的过程中小尺寸化、亮度与发光效率优异等特点实现设计新颖化与光束控制等目的。

  

  其中MicroLED被称为是能与OLED抗衡的新型显示技术,其将传统的LED微缩至1微米以下,是原有LED面积的1%。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微米级别的RGB三色MicroLED转移到基板上,制成形状各异的显示器。Micro LED可视为微小化的LED,可单独点亮,画质、亮度、反应速度与省电方面表现极佳。由Trendforce预估,MicroLED一旦成型,将可能会取代现有显示器零组件,广泛应用于汽车、AR/VR显示屏与户外显示看板,可达300-400亿美元市场规模。

  

  产能是利器,进军国内外市场

  2015年可以看作是LED行业竞争最为剧烈的寒冬,但在上游LED芯片领域,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德豪润达等本土芯片厂商却逆势扩产与整合,继续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6年,LED芯片市场前十大厂商占比达77%,以各自联盟划分市场。以LED芯片市占前三为基准,形成三安体系、晶电体系与华灿+澳洋顺昌+木林森体系三大阵营。

  

  国内市场的集中化是大势所趋,LED芯片行业会进一步集中整合,达到稳固的发展格局。因此,国内市场份额提升绝不是LED芯片厂商的最终目标,那些收缩或退出LED业务的国际巨头们有望将市场份额的接力棒交给我国优质的LED芯片厂商。因此,充足的产能是拿下更大市场空间的基石,我国LED芯片厂商大幅扩产,剑指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国LED芯片龙头三安光电的MOCVD设备数量遥遥超过国内企业,在2015年起,公司就有 170台设备投入生产,并且两期募投项目投资的MOCVD设备也逐步到位(除2015年底与Axitron终止的94台)。依据2016年年报,公司有近300台MOCVD设备,随着今年二期项目逐步到位,有望达到400台以上。今年4月,三安更是与CREE成立合资公司,有望利用先进产能谋取更大海外市场空间。

  

  推荐标的

  三安光电

  公司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全色系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基地。同时,公司募集资金投入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从事GaAs射频芯片和GaN功率芯片的生产。

LED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公司受益明显。LED行业持续多年的价格战告一段落,绝大多数厂商已经退出(根据瑞银预计,目前中国能够大规模量产LED芯片的企业约为10家左右),16年以来芯片价格有企稳的迹象,甚至某些种类芯片出现涨价的情况,行业格局逐步优化,我们判断行业景气度将持续至2018年。公司在行业最悲观的2015年下半年启动扩产,将最大限度受益于本轮行业景气反转。

布局化合物半导体,把握二次创业。公司布局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将建30万片/年6寸的GaAs产线和6万片/年6寸的GaN产线。根据定期报告披露的信息,公司化合物半导体业务参与的客户设计案263个,有19个芯片通过性能验证,部分客户开始出货,已经形成销售收入。2016年11月,公司与GCS合作,二者将实现优势互补,取得合作共赢的结果。目前公司一期产能达4000片/月,需进一步扩大产能才有可能进入国际大客户的代工名单。

加强研发并严控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公司在LED行业竞争格局优化、景气度提升的大背景下,其研发实力强劲的优势将表现明显,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在化合物半导体业务方面,公司后续将尽快完成其他产品的认证,加快新设备采购进度,加快并购步伐并尽快落实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我们预计公司17-18年EPS分别为0.74、0.95元,维持“买入”评级。

  利亚德

  利亚德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公司在坚守以LED 硬件显示的基础上,致力于向行业提供LED 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经过一两年的探索期,公司已经完成了从LED 显示业务单轮驱动到多元驱动的华丽升级。2016 年以来,公司在融合现有声光电业务基础上发展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的同时,通过外延并购手段不断获取虚拟现实相关的基础技术储备。如今公司已然站上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未来将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硬件显示持续发力,未来依然值得期待。近年来,由于LED 显示屏的应用范围持续发力,公司的硬件显示业务也从单纯的室内外大屏业务逐步扩展到包括室外大屏、室内大屏、高端大电视以及裸眼VR 等新型显示多业务局面。我国体育市场景气所带来的场馆改造需求,造就了LED 显示一片新的蓝海细分市场。凭借小间距技术,公司在室内大屏领域获得话语权的同时,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未来随着小间距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范围的继续拓展渗透,利亚德有望在高端民用大电视和新型显示领域获得新的增长空间。

多维融合发力综合视觉,构建科技文化金融生态。随着励丰文化2015加入,公司逐步布局视觉文化产业,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方式,利亚德逐渐搭建起了发展视觉文化的基础技术储备。形成了包括科技旅游演艺为盈利模式的AR 小间距显示系统、以军事模拟训练为应用对象的,嵌入小间距技术的裸眼VR 场景构建以及以可穿戴VR 为平台的游戏、体验店、营销提升等商业应用三个方向深耕视觉科技的基本框架。未来随着公司在视觉文化的深入,科技文化金融生态的构建也将逐渐清晰。

海外战略稳步推进,打造全球视听文化领创者。公司从开启海外战略以来,已在全球建立了较为完整销售体系与合作模式。2015 年对美国Planar 的收购,使公司除了在产品和市场分布与其形成协同作用以外,从中吸收Planar 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也能够驱动公司更好更快地实现国际化。未来公司有望凭借完备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顶尖的小间距技术以及高效生产和供应链响应速度等优势成为全球视听文化的领创者。

  洲明科技

  洲明科技是我国优秀的LED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从事LED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公司产品覆盖显示屏和LED节能照明两大板块,其中LED显示屏中的小间距LED屏成为公司发展亮点。公司在小间距板块有很多首创之举,例如推出16:9黄金比例与智能前维护小间距,形成业绩增长点、提升更新换代速率,保持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顺应小间距爆发期,截至2016年公司LED小间距产品接单金额为11亿元,较2015年同比接近翻倍。

小间距LED产业持续高景气度。小间距LED是指LED灯珠间距在2.5mm以下的显示技术,由于其在显示效果、功耗、寿命和维修性等指标上优于DLP拼接和LCD拼接屏幕,在应用端正逐步成为主流的大屏显示技术。在成本端,制约小间距显示成本的LED芯片等原材料价格在最近两年经历了大幅下降,进而加速了小间距LED的普及。公司与利亚德是国内小间距显示行业的龙头,将充分受益小间距LED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雷迪奥定位高端创意显示。雷迪奥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定位高端创意显示产业,聚焦创意LED 产品研发和品牌运营,为舞台、演唱会、体育赛事等领域提供定制化LED 显示解决方案,公司承诺2015 年~2018 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100 万元、5800 万元、6500 万元、7380 万元。

SMART战略指引未来成长。雷迪奥是公司外延战略的重要成功实践,公司指出2016-2018年,将聚焦显示、把握信息产业与文体产业发展的快车道,通过“技术+内容+服务”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公司与全资子公司雷迪奥将积极探索以主业为纽带,辅助互联网工具,向内容服务、传媒广告、内容与场景服务、创意视觉、媒体/赛事运营等文化传媒领域延伸。2016年初公司与知名资本一起发起5亿元产业并购基金,未来有望持续并购实现产业整合。

  显示面板迎来创新发展机遇期

  全球LCD供货吃紧,大陆替代趋势显著

  在显示面板行业中,LCD领域目前已较为成熟,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源于市场的供需关系,而供需平衡的变动体现在LCD面板的市场价格之中。从当前时点来看,由于2015年至2016年一季度行业供过于求,液晶面板价格在此期间内持续下滑,行业洗牌加速。2016年一季度,LCD供需情况发生反转,以大尺寸面板为代表的LCD产品市场价格一路上行,LCD行业整体出现一波涨价热潮。

  

  从需求端来看,伴随下游应用领域的消费升级,消费者日趋热衷于“大屏”显示。2016年应用于电视、笔记本、平板、PC显示器等主要产品的LCD面板总销售片数约为7.5亿片,总体来说大屏液晶电视是LCD产品的消费终端主力。但是其销售面积占面积总数79%,片数占LCD总出货片数的35%,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大尺寸LCD TV的青睐。而2016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总量2.6亿片,同比降低3.5%,出货总面积却增长6.5%,体现出电视产品平均尺寸的上升。

  

  从供给端来看,韩系面板双雄三星与LG正调整产能结构向OLED转型,并计划关闭部分LCD产线,而台湾面板龙头企业则因地震的影响导致产能萎缩。在伴随国际产能的退出之际,中国产能贡献率稳步提升,大陆面板厂商顺势占领市场份额,实现产能替代。2016年大陆产能0.74 亿平方米,在全球液晶面板前5名公司中占据两席,即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出货量市占率分别为15.8%、12.7%,市占率合计较2014年增长79%。

  

  目前,中国大陆面板厂商紧抓市场需求升级和市场供应紧缺这一历史机遇,大规模投资建设LCD高世代生产线,其中已建成和正在建的高世代生产线多达16条,我国大陆也成为全球LCD高世代产线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当下时点,我国LCD显示面板产业整体依然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国产替代趋势十分显著。

  

  OLED下游渗透加速,大陆厂商先发制人

  显示技术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4次技术革新。最早的CRT显像管是第一代技术,但由于体积大、重量重、清晰度差等原因逐渐被淘汰;第二代显示技术PDP等离子显示质量好,但其工作电压较高、易烧屏、小尺寸产品难普及。目前的主流显示技术是LCD技术,起源于美国,目前供货集中在亚洲市场。而随着OLED技术的发展,面板行业面临着第四次色彩和柔性度的变革。轻薄、视角广、响应速度快、工作稳定与全彩色大面积显示等优点使OLED产品脱颖而出,在部分细分市场有取代LCD之势。

  

  LCD显示屏与OLED显示屏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发光原理的不同。由于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因此LCD是一种被动发光型显示,需要背光源的支持。相比之下,OLED其内部发光部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控制红绿蓝OLED子像素的亮度即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OLED面板中无需外加背光源。因此OLED相对于LCD而言,在能耗、对比度、色域以及轻薄程度上有着显著优势。

  

  虽然OLED被称为“梦幻显示技术”,但是其因内部有机发光材料寿命短、生产良品率低等限制,致使诸多面板厂商对其望而却步。但是当前时点下,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诸如使用寿命短、生产效率低、投资成本高等阻碍OLED发展的问题均迎刃而解。据IHS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5寸的FHD AMOLED 面板成本已降至14.3美元,低于5寸LTPS LCD面板的成本14.7美元。目前,AMOLED 面板已经具备在低尺寸领域的量产成本优势。

  

  2017年第三季度,小尺寸OLED面板产业将迎来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苹果为纪念iPhone诞生十周年而特别发布的iPhone 8将确定搭载AMOLED屏幕,并且苹果与三星已正式签署为期两年、价值约90亿美元的AMOLED面板供货订单,三星将在2017年向苹果提供7000万块至9200万块AMOLED面板。苹果此次在最新旗舰手机上配备AMOLED屏幕,将进一步助力OLED显示面板在手机领域的加速渗透。据UBI Research预测数据显示,伴随未来智能手机市场对OLED面板需求持续上升,OLED市场渗透率有望将从2016年的16%增长至2021年的62%,取代TFT-LCD成为新一代主流的智能手机终端显示技术。

  

  由于OLED高世代产线目前依然处于筹建与产能爬坡阶段,因此目前OLED显示面板主要应用于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中,而在显示器、电视等应用终端并未实现快速放量。2016年全球OLED显示市场的规模达到了157亿美元,其中手机产品达到了136亿美元,占比为87%。预计2020年后手机产品占比将缩减至79%左右,而大尺寸OLED将迎来大规模爆发阶段,其中电视产品占比将达到15%。

  

  在OLED显示面板领域,Samsung Display与LG Display因先发优势,目前几乎占据全部市场份额。SamsungDisplay主攻中小尺寸OLED面板,拥有一条月产能8000片基板的5.5代线和一条经扩产后月产能3万片基板的6代线。LG Display生产方向侧重大尺寸面板,目前其拥有两条月产能2.6万片基板的8.5代线,而其中小尺寸OLED面板主要由其4.5代线贡献,月产能1.4万片。伴随全球OLED面板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韩国双雄凭借其技术优势继续加速扩大OLED产业布局。三星将其L7产线中的液晶设备出售后改造为OLED产线,同时还计划建立一条大尺寸的8.5代OLED试产线。LG则于2015年投资9亿美元建设第六代OLED产线,月产能达7500片基板,相当于1500万片5.5寸屏幕,此产线预计将于2017上半年实现量产。

  

  相比之下,日系面板企业因常年亏损导致无充足资金新建OLED产线,而台系面板厂商在OLED产线投资上仍持谨慎态度。在当前时点上,大陆面板厂商借助自身的技术积累以及政府的扶持,果断出击投产建设OLED产线。虽然我国目前AMOLED量产线仅有6条,但是自2016年开始筹建的AMOLED产线多达8条。预计2020年,我国OLED产线可实现全线满产。届时,我国大陆与韩国之间的OLED产业规模差距将逐步缩小。

  

  在TFT-LCD时代,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切入时市场已经较为成熟,即使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迎来高速发展,也较难撼动韩企和台企的市场地位。但是在新一轮的显示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国大陆企业抓住发展机遇,成功超过日本和台湾,仅次于韩国企业,走在了世界前列。根据Displaysearch的预测,2019年韩系面板企业AMOLED产能全球占比将下滑至71%,而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则有机会攀升至19%,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格局有望重新洗牌。

  

  上游设备优先受益,检测领域增速可观

  OLED生产线的密集投资建设为产业链上游带来了强劲的市场需求。在当前阶段,新建一条 OLED 生产线的投资额相当于TFT- LCD 相同产能生产线投资额的1.5~2 倍,其中设备投资占比约35.3%,有机材料、玻璃和显示芯片合计占比为35.4%,即 OLED 面板成本中设备和材料占比超过 70%,此表明产业上游设备与材料的市场空间广阔,投资机会可观。

  

  OLED产业链上游设备领域的生产企业都是经过多年的机械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积累,并且与面板企业形成长期深入合作,具有极强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门槛。目前能够提供产能的设备厂商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如日本佳能旗下的 Tokki、日本爱发科、韩国 Sunic System 和 Unitex。我国大陆相关企业经过多年的消化创新和积累,在检测信号种类、检测系统开发、检测工艺等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厂商相比差距已显著缩小,而且产品价格具有相对优势。目前,AMOLED生产线检测设备国产替代化趋势显现,未来甚至有望切入到国际大厂的设备供应链中。

  推荐标的

  京东方A

  京东方的定位是物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公司围绕“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四大核心技术,实施“+互联网战略”,构建三大事业群:显示器件事业(D)、智慧系统业务(S)、健康服务事业(H),推进 D-S-H 事业战略。

面板行业景气度高,公司业绩爆发。2016年下半年以来,夏普停止外供+三星等厂商关闭部分LCD产线,使得行业供给端紧张,而需求端仍然在以个位数的增速在增长,使得面板价格持续上扬。我们预计,至少在2017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表现将持续优秀。

公司产品线众多,产品结构调整灵活。公司11条产线多地布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获得更高的毛利水平,减小由于产品结构单一而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

看好公司未来AMOLED业务。公司在柔性AMOLED方面的投入是成都的6代线和绵阳的6代线,单条线投资465亿,月产能均为48K/月。目前成都6代线已经封顶,预计今年年中开始投产,而绵阳6代县已开工建设。这两条柔性AMOLED产线陆续投产将奠定公司在柔性AMOLED领域的领先地位。

  深天马A

  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显示解决方案和快速服务支持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要经营液晶显示器(LCD)及液晶显示模块(LCM)。

收购厦门天马和天马有机发光,争夺LTPS和OLED话语权。厦门天马拥有一条5.5代和一条6代LTPS TFT-LCD生产线,具备从TFT背光、彩色滤光片、液晶模组到模组集成的整套工艺;天马有机发光则运营一条5.5代AMOLED产线,拥有包括蒸镀、封装和后段工艺的整个中后段工艺技术,已经实现对移动终端品牌客户的出货。LTPS为OLED的前段支撑,也具备一定的协同效应。

布局彩色滤光片,供应链优势凸显。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彩色滤光片自产的面板上市公司。彩色滤光片成本大约占整个面板模组总成本的20%左右,仅次于背光模组;同时,彩色滤光片的定制化程度高,产品大且薄,运输风险大,因此各大面板厂商纷纷选择彩色滤光片自制。

专注中小尺寸显示,产品+客户升级提升盈利能力。公司聚焦于移动终端消费类显示市场和车载、医疗、工控等专业类显示市场,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医疗显示、工业仪表、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部分子领域增长迅速。

  精测电子

  公司是我国领先的平板显示测试系统供应商,主营产品包括模组检测系统、面板检测系统、OLED检测系统、AOI光学检测系统和平板显示自动化设备。公司作为我国领先的平板显示检测品牌,成功打入市场,提供技术要求高、定制化、品种多、批量小的产品,继续享有优厚的定价优势。

公司订单饱满,业绩优秀。2016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净利润0.99亿元。其中,除模组检测系统与面板检测系统外的新产品贡献了52%的收入,业绩驱动明显。AOI产品异军突起,实现2.14亿营收,同比增长155%。此外,公司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在1500万元至20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订单饱满,业绩强势上扬。公司毛利率水平平稳保持在50%以上的高位水平。

平板显示动力十足,下游检测顺势推进。平板显示检测系统对于平板显示器件的质量有严格把控作用,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平板显示厂商受消费电子驱动增加产线建设都会直接配备平板显示检测设备。近年来,虽然增长速度在2011年后减缓,全球面板与模组产能都在平稳扩张,中国成核心推动力。我国的平板显示检测系统会受益于平板显示厂商拓产与相关设备国产替代趋势。以平板显示市场的投资与投入显示检测设备成比例等假设推断,未来行业稳步增长。

深耕检测实力抢眼,AOI与OLED催化新机。公司作为本土较早立足检测市场的企业,具有十年的行业基础与牢固客户关系纽带。目前,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精测在Module、AOI与OLED三方面都有了成果与相应的战略布局。其中,Module实力受到业界认可,往自动化方向突破;AOI在三大制程中均有放量,向无人化迈进;OLED借由LCD实力已实现产品化,下一步达到商业化目标。看好公司在外部政策与市场转移的驱动下,提升自身技术竞争力,把握Module制程检测市场本土优势,冲破境外企业技术重围覆盖Array和Cell制程检测市场。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为2.04、2.91元,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研究报告:【长江电子 2017中期策略】迎风进取,跨越升级

对外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4日

研究报告评级:维持“看好”

报告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莫文宇 SAC编号:S0490514090001 邮箱:mowy@cjsc.com.cn

王平阳 SAC编号:S0490517050002邮箱:wangpy2@cjsc.com.cn

杨 洋 邮箱:yangyang4@cjsc.com.cn

谢尔曼 邮箱:xieem@cjsc.com.cn

周 迪 邮箱:zhoudi1@cjsc.com.cn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链接

简评报告

⊙【长江电子】三安光电:业绩为王,见证巨头的诞生

⊙【长江电子】行业点评:被动元件价格上涨,利好国内龙头

⊙【长江电子】蓝思科技点评报告:高端产品驱动,玻璃创新升级开启

⊙【长江电子】艾华集团点评报告:单季度多项指标历史最高,后续发展动力十足!

⊙【长江电子 周报】并购+自主,征战半导体沃土

⊙【长江电子】蓝思科技一季报预告点评:淡季订单不淡,业绩同比改善

⊙【长江电子 点评】欣旺达:智能制造多点布局,参股宝盛有望带来投资收益

⊙【长江电子 周报】TP巨头联手,共谱触控领域新华章

⊙【长江电子 周报】Inter收购Mobileye汽车电子引瞩目

⊙【长江电子 周报】并购风波下的化合物半导体新浪潮

⊙【长江电子 行业点评】双雄携手,开启陶瓷新时代

  深度报告

⊙【长江电子 深度】大族激光:大国重器,装备力量

⊙【长江电子 深度】三安光电:王者回归,从龙头到巨头

⊙【长江电子.4万字重磅深度】消费升级,电子产业深度看好

⊙【长江电子 深度】艾华集团:被动元器件行业进口替代领军者

⊙【长江电子 深度】德赛电池:锂电劲旅,乘风而起

⊙【长江电子 重点点评】迎接军民融合发展大时代!

⊙【长江电子 深度】三安光电:踏上新征程

⊙【长江电子 年度策略】2017年度策略会会议纪实

⊙【长江电子 2017年度投资策略】把握创新驱动,关注产业转移

⊙【长江电子 深度】三环集团:“中国京瓷”崛起进行时

⊙【长江电子 深度】价格上涨推动产业投资新方向--电子行业涨价趋势分析

  评级说明及声明

评级说明

行业评级: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行业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相对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度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看好:相对表现优于市场;中性:相对表现与市场持平;看淡:相对表现弱于市场。

公司评级: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的涨跌幅度相对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度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买入:相对于大盘涨幅大于10%;增持:相对于大盘涨幅在5%~10%;中性:相对于大盘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于大盘涨幅小于-5%;无投资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时间,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重要声明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10060000。本报告的作者是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本研究报告。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包含作者对证券价格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本报告版权仅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长江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刊载或者转发本证券研究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证券研究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报告的,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

本公众平台不是长江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平台。相关观点或信息请以“长江研究”公众平台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平台信息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任何人不应单独依靠本公众平台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END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