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网络营销的精髓(网络营销的核心)

qiaoqingyi 06-02 54

  

  2015年5月14日,纽约时报又一次采访了罗玉凤。报道在美国是否引起轰动尚不得知,但国内众声喧哗,将这个有淡出舆论热点趋势的”凤姐“带入大家的视野。这次,远渡重洋的她,终于得到广大民众一些稍微冷静的”思考“。

  2009年,罗玉凤第一次走入公众的视线。彼时,广袤的中华大地,芙蓉姐姐的热潮逐渐平息,而兽兽、马诺等民间草根尚未崛起,罗玉凤应运而出,成为了全国舆论的焦点。“铺天盖地的批判,辛辣见血的讽刺,还有指责哗众取宠的嘲笑”,一夜之间,这个被称为“凤姐”的女人填补了全中国网民的闲暇时间,评论这个女人成了当时最时髦、最显逼格、也最不需要成本的娱乐方式。

  她在上海陆家嘴发起征婚,从专业、学历、身高再到户籍,样样标准指向“男神”,当然在那个时候这个词还没有被酝酿出来。她说: “智商是不可能超过我了,只能用长相和身高去弥补,这样才配得上我。”,“每天都有打电话、发短信求征,或者是应征。但合格的到目前(2010年1月)为止只有2个,都还不是特别满意”。

  

  2008年,罗玉凤孤身到上海;身材矮小,长相一般,学历中下,月薪一两千。“在这个全中国商业气息最浓重的城市里,在宜山路和中山公园最拥挤的地铁站里,在陆家嘴的霓虹灯下面,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从西部跋涉千里过来的农村女人,也不知道这个在人群中直接就会湮没的人,后来会在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大的波浪。”

  随着罗玉凤推出高调征婚广告,媒体、炒作团队、公知纷纷加入攻击她的队伍,并直接将她推上了草根首席的宝座,成为微博、搜索引擎的热点。不容忽视的是,随之其演艺事业蒸蒸日上——做车模、进行广告代言、参加综艺节目录制、参加真人秀、去电影选角……她俨然成了一个“越骂越有名、丑并大赚着”的明星。

网络营销的精髓(网络营销的核心)

  

  不像那些生于斯、红于斯、老于斯的草根,2010年11月10日,罗玉凤在微博上昭示:已经取得美国签证,即将开启异域奋斗历程。一向,到美国去似乎是精英群体的专利(不是罗玉凤这种名人);而罗玉凤成功逆袭,出其不意地在似乎“不够格”的条件下实现了很多父母为自家杰出小孩的未来规划。她如何做到这一切?以“凤姐”一贯的风格,她解惑如下:

  “我是从9岁起开始努力阅读每一份读物。18岁确立第一个职业规划,20岁写诗,20岁实习,21岁教书,23岁用教书两年的钱到上海,24岁开始炒作,25岁用炒作的名气加炒作的钱到了美国。谁想学,呵呵。一无所有,穷得叮当响的人这么一步步走过来,难啊。”

  “我的成功没法复制。我的父母在我七岁时离婚。从那以后父亲再不管我。我跟母亲生活。母亲再婚后生了个妹妹。我天天带妹妹性格变得孤僻,没有朋友,看书成了唯一爱好 。16岁,初中毕业,母亲问我读高中还是读师范。我说读师范,师范学费便宜。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只是年轻时总是闷闷不乐。”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比罗永浩比雷军都要懂得互联网营销的精髓。在社交媒体初露端倪的时代,她成为最早把握住机遇并找准路径的弄潮儿之一。如果没有那些炒作,至今她可能依然是一个家乐福普通的收银员,身高1米46,体重40多公斤,学历大专,收入不到2000元,长相普通甚至有些丑,为生活挣扎的小人物。如今,虽然仅仅靠美甲为生,但是她和那些商海沉浮若干年、学海无涯终熬完的精英人士一样,终于能够“过上平凡但幸福的生活”。

  

  穿越人云亦云的舆论雾霾,罗玉凤让我们安静下来,用清澈的眼和平静的心看待这个女孩走入公众视野的6年人生,忽然觉得,她,真的最懂网络营销,深谙人生规划。

  下面是罗玉凤的诗,那个似乎除了丑、除了现、似乎天生该被嘲讽的女孩的诗,一首值得我们重新看待她、审视自己的诗。

  《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

  从天空落下的黄沙

  与这个世界无关

  与滚动的人群无关

  清洁工在收拾一个

  从树上掉下的橘子

  无家可归的橘子

  晨光中,一只刺猬招摇过市

  所有树叶开始朝一个方向聚拢

  收集从西方来的风

  人们把镜子藏在背后

  开始赶集

  感谢: 《罗玉凤的美国梦!让当年嘲笑她的人汗颜!》作者, 芃其麦, Silence(silence-dyz)等

  版权所有:CRI NEWSPlus 英语环球广播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