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网络编程学习计划(网络编程教学)

sukai 05-12 57

  博商同学会

  博商会,南中国最火的企业家社群!公众号:dgbosum

  

  文/蔚蓝

  一大早,眼睛还没睁开,先摸出手机,一览天下大事,回过神才发现,哎呀!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埋头工作时,来了一条微信,回复后顺手刷朋友圈,看到朋友出国了赶紧列购物清单,就这么妥妥地耽误了工作。

  数据显示,普通人平均每天看手机的次数达到150次,按照每天16小时的清醒时间计算,即每6.4分钟就要滑动屏幕看一眼手机。

  时间被切碎、注意力被打断、工作和生活被干扰,有人说,碎片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习惯,它偷走宝贵的时间、珍贵的专注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这些都很有道理,但没有人能阻止碎片化成为一种常态。被碎片化的不仅是时间,还有阅读、购物、社交、思考等等。与其抱怨和批判,不如去get碎片化生存技能。

  

  分解一项复杂工作

  为每个5分钟寻找价值

  碎片化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零碎的,但每个人的效率却不同,很多人会因此变得焦虑和烦躁,而有些人却能高效利用时间,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工作量。

  PPT高手秋叶在一篇文章中分享了他的“5分钟方案法”。一份复杂的方案,因为前期需要大量的铺垫,因而如果仅仅安排整块的时间去写,未必会有很高的效率。

  一份完整的方案=

  ①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

  ②5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5分钟构思

  ③5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5分钟构思

  ④5分钟构思+2小时高效率写作

  ⑤5分钟修改

  关键点在于,学会给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单位,寻找多元化的用途,然后将多个碎片化时间串联起来,最终完成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作。

  

  找一件工作之外的事

  用碎片化的时间系统去做

  一天8小时的工作,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时间,算上加班、上下班通勤时间、吃饭、陪伴家人、社交、看剧、刷微信等,剩下的睡眠时间可能都不到8小时。

  那么,问题来了,工作这么忙,生活如此烦,如何才能留点时间给自己?每天抽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或在本职工作外,提升第二项能力,甚至成为斜杠青年。

  假如每天抽出3小时,一年就有1000个小时。按照1万个小时理论推算,利用好每天的3小时碎片化时间,坚持10年,就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例如,小明的本职工作是一家软件公司的HR,但他对编程充满了兴趣。为此,他给自己列了一份碎片化时间编程学习计划。

  ①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如上下班坐车时间、吃饭排队时间、约会等人时间、甚至是坐在马桶盖上的洁乐时间,查看各个编程类公众号和论坛,get各种技能,及时收藏有用信息,购买教程书和网络课程等;

  ②中午跟公司程序员一起吃饭、闲聊时,探讨和请教不懂的问题;

  ③每天晚上抽出2小时,将手机调成静音,进行系统化的训练;

网络编程学习计划(网络编程教学)

  坚持3个月、半年,很有可能整理出技术经理在面试中经常提到的技术概念;坚持1年、2年,可能基本对技术概念有了系统了解,并应用到面试程序员的工作中,成倍提高效率;坚持3年、5年,通过系统学习,或许已达到初级程序员甚至中级程序员的水平,甚至拥有了独立编程的能力。

  就如采铜在《精进》一书中说:保持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碎片化时间做减法

  平衡工作和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思绪被打断,不仅因为外在的干扰物,还有内心的焦虑感。著名作家托尼·施瓦茨认为,管理内心的能量,比简单地管理时间更重要。简单点说,能量管理可以分两步走:

  ?精神减压

  假如出现注意力涣散、失眠、爱忘事、肠胃不适、体重波动、掉发等种种迹象时,很有可能你已处在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的状态。

  这时候,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宣泄出内心的焦虑和抑郁,重新找回能量,如听音乐、看喜剧片、向朋友倾诉、去跑步,甚至大哭一场。

  

  ?身体放空

  一般来说,人类的思维能在任务中集中90-120分钟。此后,便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以重新获得能量。

  如何放空自己?如果有1小时,就沉沉地睡上一觉;如果有半小时,不妨泡个热水澡;如果只有三分钟,那不如作为洁乐时间,坐在马桶盖上,冥想一会,为你带来清洁、舒适与便利。

  一只拥有3D曲面便圈、坐感舒适的马桶盖,看似不起眼,却能让我们在洁乐时间更好地享受惬意,久坐不累,与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松下智能马桶盖从健康、舒适的角度出发,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可预设多档便圈加温,随时切换身体所需的温度。还有脉冲水流,通过空气和水珠的快速交替,形成脉搏般的水流。轻柔和缓的水流,让如厕成为忙碌生活中的洁乐时间。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迫切的欲望想要获得参与感、存在感,但往往越焦虑越不安,与其在欲望和野心膨胀时做加法,不如利用碎片化时间为自己做一次减法,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