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反映(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反映是)

qiaoqingyi 05-10 117

  齐鲁网济南12月20日讯(记者 赵国徽)今天下午,齐鲁大讲坛第111期在山东博物馆开讲。著名学者、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做客本期齐鲁大讲坛,与听众分享了中国古代小说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哲理启示。本期齐鲁大讲坛由山东大学教授郑训佐主持。从本期开始,山东广播电视台作为主办方正式加盟齐鲁大讲坛,《新杏坛》将同步录制播出讲座精彩内容。

  为什么千百年以来有那么多的作品,随着日月的流逝它都消逝了,而另外一些作品却成为名著?像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还有《聊斋志异》。有很多的原因,在这些作品当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的人物身上弘扬着、彰显着对理想的追求、对人格的坚守、对事业的拼搏、九死而不悔的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而最感动人的是他的人格与追求

  “我每次读到这些情节,我总是为诸葛亮之死潸然泪下,因为诸葛亮留给我们的精神,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马瑞芳提出,《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主角是诸葛亮,诸葛亮在我们民族传统当中,已经成为智慧的符号。他如何的料事如神,如何的借东风,如何的空城计,如何的草船借箭,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而诸葛亮身上最令读者受到感动的,还不是这些智囊故事,而是他的人格,他的追求。

  诸葛亮在隆中高卧时,他就在关心着人民的疾苦,观察着哪一位政治家可能给人民带来福祉,哪一位政治家可能会给人民带来灾害。诸葛亮以管仲自居的,就是齐国的名相,跟他的朋友说,你可以做到太守,而我可以做宰相。刘备三顾茅庐来请诸葛亮,我们看这个小说就发现,我们中国古代小说,写人和自然的融合写的特别优美,刘备第一次来访孔明,他走到隆中看到的景色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青城。松黄焦翠,猿鹤相亲。这是一段浅显的文言文的描写,山不高,但是很秀丽,水不深,但是清澈见底。浓绿的松柏和翠绿的竹子交相辉映,猿猴和仙鹤很友好的相处。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就高卧着一个有志报国的诸葛亮,这叫做人杰地灵。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道“三分天下”,他出茅庐之后,便协助刘备战胜残暴的曹魏集团、建立蜀国。赤壁之战之后,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诸葛亮从高卧隆中的隐士,变成了宰相,他把蜀国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一直想恢复汉室,做了很多工作,曾经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最后积劳成疾。司马懿就曾感叹诸葛亮,食少事多,岂能久乎?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不能支持,让自己的部下推着小轮车,最后一次视察兵营,感叹悠悠苍天,你就不能再给我日子,我的生命就到此结束了。而这天晚上,司马懿在他的兵营里夜观天象,他看到天上有一颗非常大的、很明亮的星从天上掉了下来,司马懿很高兴地说,孔明死矣。罗贯中写的是,这天晚上汉丞相归天,天愁地惨。

  为什么《水浒传》叫英雄传奇?因为它写的就是一种英雄精神

  马瑞芳讲到,《水浒传》写的是“英雄传奇”,而水浒英雄大部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逼上梁山,那就特别要体现一个逼字,但是当我们看《水浒传》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些人原来根本就不需要上梁山。他原来的日子就过的比较滋润,很舒服,很有钱,也很有地位。比如晁盖,他本是一个很有家财的一个人,也很有威望,外号叫“晁天王”,但是他听说梁中书搜刮民财,弄了十担玉器要给他的老丈人贺寿。当他接到刘堂来报,知道有这么一宗不义之财,为什么不把它取了?于是他就请了吴用、阮氏三兄弟,还有来报信的刘堂、公孙胜几个人联合起来把生辰纲给劫了。官家追捕的时候,宋江给他送信,他们几个人就上了梁山,这就是水泊梁山最早的义军。

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反映(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反映是)

  山东很多人上了梁山,大家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山东好汉武二郎。武二郎本来也是一个下级的小军官,但是他很有才能。武松的哥哥被潘金莲用毒药杀害了,当武松回到自己任职的衙门,武松手中有人证、物证,但县官说证据不足。于是武松自己“既是检察院,又是法院,还是刽子手。”把王婆请来,把四邻请来,把嫂子叫来,拿出一把刀叫王婆交代,王婆交代完了,潘金莲交代,录下了口供,一刀把潘金莲杀了,带着王婆到县里自首。有证词、有人证,县官没得可说了,只好按照当时的律法,把武松发配了。这是武松第一次打人,打了害死自己哥哥的地头蛇西门庆。在他的发配的过程中,又醉打蒋门神,打蒋门神又犯罪了,又血溅鸳鸯楼,山东好汉武二郎,打了山间的猛虎,又打了人间的恶虎,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孙悟空“九九八十一难”启示我们“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马瑞芳讲到,《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是他蹦出来的那块石头很有讲究,那是中华文化的化身,它是根据中华文化的要求来长的。孙悟空既没有父亲又没有母亲,所以他从来不搞人际关系。马瑞芳提出,看《西游记》孙悟空,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大闹天宫,大家还应该特别注意,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后被压在五指山下,一压就是500年。马瑞芳认为,孙悟空在山下压了500年,孙悟空就是在思考,“我的人生或者说我的猴生,我得换一种活法,我不能再这么大闹天宫了,我得换一种理想,换一种追求。”于是孙悟空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就是保护唐僧取经,自己也取得正果。孙悟空是经过了多少难?包括唐僧在没有西天取经之前的难,九九八十一难,很多的难全靠孙悟空来化解。于是,大家就总结了一句话,也用到我们的人生当中,叫做“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是从哪儿来的?从孙悟空这儿来的。

  孙悟空形象是最得到毛泽东同志欣赏的一个文学形象。在《毛泽东读西游记》中,毛泽东引用《西游记》的话比引用的《红楼梦》要多得多。当时苏联出了修正主义,中共要和他们斗争,毛泽东写了一首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孙悟空除恶务尽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从林黛玉身上能获得中国民族优秀品质道德的启示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顶峰,但它不仅是一部小说,它还是中国文化的集粹,诗、词、文、赋、诸子百家、建筑园林等等。那么《红楼梦》的人物身上有理想色彩吗?它对我们今天还有道德教育意义吗?

  马瑞芳认为,林黛玉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哭哭啼啼、使小性子的女孩,但是她和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灵魂。贾宝玉是男主角,贾宝玉是个什么人?他的家长对他的看法,是贾府的忤逆子弟、不肖子弟,他不肖在什么地方?用我们现代的话语来说,就是贾宝玉专门和主流意识形态对着干。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无非是读书人要读圣贤书,要参加科举考试,要为皇家服务,也就是说要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可贾宝玉不愿意读圣贤书,他愿意读唐诗宋词,读《西厢记》,他把那些一心想通过考据做官的人叫做“国贼如鬼”。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叫做“文死谏,武死战”,文官要死在直言进谏上,武官要死在为皇帝开拓疆土上,贾宝玉说这最要不得,去死谏、死战,把父母放到哪儿?这是和封建最高道德对着干。封建社会讲究的是男尊女卑,而贾宝玉有个理论,叫做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我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

  贾宝玉的家族,希望他成为荣国公的继承人,当然也希望他在婚姻选择上,要按照家族的愿望来办,但是贾宝玉的爱情选择和他的婚姻选择是不一样的,婚姻选择是家长的,贾宝玉选的是林黛玉。贾宝玉为什么选林黛玉?林黛玉长的漂亮吗?林黛玉长的确实漂亮,她像西施那样病恹恹的,但是她比西施还要漂亮,她漂亮在什么地方?她漂亮在有文化上,“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个女孩太漂亮了,而且她和贾宝玉有三世缘。但是主要是因为这个吗?非也。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心灵相通,心气相通,心性相通。

  整个《红楼梦》前80回读下来,林黛玉从来不要求贾宝玉好好读读四十五经,好好考个功名,林黛玉只是要求贾宝玉得对自己好。林黛玉自己,那是一个灵魂非常高贵的人,曹雪芹是把林黛玉安排在大观园的潇湘馆来住,潇湘馆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长满了绿竹,阶下有清泉流过,潇湘馆里边鹦鹉都会念诗,而林黛玉就在这里做诗意的栖存。林黛玉在潇湘馆写了很多的诗,因为她和贾宝玉心性相通,因为她和这个社会不合,她受到很多的白眼。她感到生存的压力,所以她写了《葬花吟》,宁可像落花一样被埋葬,也不和你们同流合污,这是一种多么清洁的人格精神,而这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

  当她和贾宝玉的爱情逐渐逐渐的成熟,她又在潇湘馆写上了《题跋诗》、《桃花行》、《永续词》等,哭哭啼啼的林姑娘,似乎很小心眼的林姑娘,她的身上同样能给中华民族优秀品质道德以启示。大家看《红楼梦》的时候,不妨仔细推敲一林黛玉的一系列的作品。这是一种文学奇观,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位最著名的女诗人,一位是汉代的蔡琰,一位是山东的李清照,但是因为曹雪芹虚构出来的女诗人林黛玉的作品,它的影响不比这两位真实的诗人差。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蕴含丰富的道德启示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它现在已经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写鬼写妖能给现代人什么样的道德启示?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夕曾提出,《聊斋志异》可以做清朝的历史来读,其中《席方平》一篇就可以看作是清朝的历史。

  席方平是讲一个鬼故事,席廉(席方平父亲)做梦把席方平叫到阴司,席方平发现自己的老爹被打的鲜血淋漓,他就告到了城隍,然后又告阎王,升堂后先打席方平20大板,席方平大喊,我该挨打,谁叫我没钱。阎王大怒,把席方平推上火床,然后问他还告吗?说还告,然后把席方平锯成两半。锯的过程中,两个小鬼对话,一个小鬼说,壮哉此汉,另一个小鬼说,此人大孝无辜,锯令稍偏,勿损其心。席方平就觉得锯声隆隆,更加痛苦了。把他合起来之后,小鬼掏出一条丝带,送给席方平往腰上一系,所有的痛苦全部消失,上火床的痛苦、锯成两半的痛苦全都没有了。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而席方平感动了小鬼,也感动了毛泽东同志,建议编进中学课本,编进中学课本,就来了另外一个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念小学到四年级就辍学了,辍学之后,在家里放牛,一边放牛,一边看《聊斋志异》,里面有一篇叫《席方平》,他反复看、反复学。到2006年莫言写了一篇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他就写了一个地主,在土地改革当中被镇压了,死了之后进了阎王殿,阎王爷审他,他就鸣冤。阎王爷看他不服气,把他下油锅炸了之后,弄一盆驴血泼到他的骨头上,他就再生成了西门驴。西门驴子在吃草料时,看到自己的小老婆嫁给了自己的佃户,产生了满腔的阶级愤怒。这个驴就经过了合作化运动,之后又托生为西门牛,西门牛死了以后,又托生了西门猪,然后又西门狗,西门狗就到了改革开放了。

  莫言这样写很多人不以为然。有人就说,到了什么年代了,都现代派、超现代派了,你写装神弄鬼?莫言就用打油诗一首回敬这些说他装神弄鬼的作家。“装神胜过装洋葱,弄鬼胜似玩深沉。问我师从哪一个,淄川爷爷蒲松龄。”马瑞芳认为,莫言的《生死疲劳》是向经典致敬。

  《聊斋志异》是谈鬼说狐的,我们经常说一个贬义词:狐狸精。在六朝小说当中,狐狸精是汲取他们所迷惑的男子的精髓,自己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他们是损人利己的。而《聊斋志异》的狐狸精不是迷人的,而是来救人的。《聊斋志异》里出了很多的狐狸精,像辛十四娘,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狐狸精她们都不是男人的附庸,很多狐狸精都是主动来帮助这个男人,所以我经常说,蒲松龄作为一个穷书生,他给笔下的穷书生想的实在是太周到了,他能够叫五湖四海大自然所有的生物,美丽的生物,特别是狐狸精,都无怨无悔,没有任何要求的帮助他笔下的穷书生,既不要钱,也不要房子,也不要名分,就来帮助穷书生。

  嘉宾简介:马瑞芳,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出版学术论著、文学 创作四十余种,如:《幻由人生蒲松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马瑞芳重校评点聊斋志异》、《红楼梦风情谭》《金瓶梅风情谭》等;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 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随笔集《煎饼花儿》、《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故乡的柳丝》等。曾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国纪实散文奖、首届全 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散文一等奖、全国女性文学创作及理论创新奖等,六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马瑞芳说聊斋”,在全国兴起聊斋热。曾在海峡两岸多家卫视讲《红楼梦》,在海峡两岸宣讲传统文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