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
背面
在首都博物馆“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的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籽料随形雕琢制成的宝贝——三螭龙纹韘形佩,因其材质珍贵、形体硕大、纹饰精美、存世罕见而备受观众青睐,更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然而你可知道,它竟然是踩出来的!
这件来自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佩,长10.3、宽5.5、厚约2厘米,取料为和田白玉河所产一级白籽料,不规则,略呈琵琶形,局部有赭红色石皮。玉工匠心独运、随形施艺,综合运用圆雕、透雕、浅浮雕、阴线刻、游丝毛雕、俏色等创作手法,围绕扁圆形韘孔活灵活现地雕琢出三只在云气中翻滚嬉戏的螭龙,塑造出“三螭拱璧”意象。正面三螭采用圆雕、透雕、俏色工艺,头部和臀尾部留有赭红色玉皮,格外醒目,造型、神态大同小异,皆虎首、龙身、兽足、独角、人字形分叉尾,整体呈多重S形弯曲,螭体局部采用阴线刻技法分别雕琢出细密平行的短线表现腿毛,连弧状阴线加细密平行短线表现羽翅状体毛,用长阴线结合“二”字纹表示脊柱和肌肉轮廓。最上面一螭,体量较小,围绕韘佩尖部环绕攀附,动感十足,一副调皮讨巧可爱相,抬头仰视穿云螭,应为幼螭;左下一螭为穿云螭,螭首穿璧而过翻转趴伏,含情脉脉注视上面幼螭,顾盼有声,应为母螭;右侧边攀附一螭,神态威严,孔武有力,与穿云螭形成交尾之状,右爪则轻抚幼螭尾,似有呵护鼓励之意,当为雄螭。三螭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呼应传神,共同构成一副“苍龙教子”的生动场景。背面采用阴线刻和汉代独特的“游丝毛雕”技法,线条飞动,以勾连纹、冰纹和短直阴线雕琢出云气纹,烘托出三螭穿云嬉戏的超凡意境,创造了浪漫神奇的神话世界。
螭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虎头螭身,是螭和虎的合体,传为山神,有守护神之称,是古人根据想象创造的神物。东汉学者高诱注《吕氏春秋》说:螭,龙之别也。”《汉书》注解称:“螭,为龙子”。许慎《说文解字》:“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汉书·杨雄传》注引三国人韦昭:“螭,似虎而鳞”。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神武、玄幻、力量、权势和王者风范。螭虎形象成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魏晋以降乃至明清延续不绝,屡见于各类艺术品。玉雕上的螭虎形象最早见于战国中期。民国年间,洛阳金村战国墓曾出土有玉三螭纹璧,现存美国纳尔逊艺术馆。到汉代,开始大量用作玉器纹样,盛极一时。
汉代,国家空前统一,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空前富裕,国家空前强盛,是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的东方大国。这样一个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大气自信的社会,就是诞生深沉雄大、大气磅礴的螭虎纹玉雕艺术的丰厚土壤。东汉南阳作为当时全国六大都市之一,“富冠海内,既丽且康”,由于南阳人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故有“南都”、“帝乡”之誉。因此,这件代表东汉玉雕最高水平的三螭纹韘形佩在南阳出现,实在是偶然中的必然。
据说这件玉佩的出土颇具戏剧性:2007年冬的一天,雪后初晴,南阳凤凰城考古发掘工地,一个被盗劫一空、残破不堪的东汉砖室墓内有些泥泞,民工们穿着胶鞋忙碌着。突然,随着一声惊呼,“啥东西?!”人们在技工胶鞋的粘泥坨上发现了隐现红光的白疙瘩……唉,造化弄人,有谁能想到这稀世国宝竟会如此离奇面世!
已公开的文物资料显示,这件东汉时期的白玉圆雕三螭纹韘形佩目前尚为孤品,它质美工精,粗犷有力,造型别致,匠心独具,集中反映了汉代浪漫神奇、张扬大气的文化精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主编平台ID:jianghui789623←长按可复制
文/古玩经纪人蒋先生(为你的藏品免费鉴定评估)
联系电话:1592193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