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呼市生活服务(呼市便民服务平台)

qiaoqingyi 03-15 133

  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塞外古城。

  她从几十万年前的大窑文化走来,走过盛乐城、丰州城、云中郡、“库库和屯”。

  如今,这座“青色的城”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不仅焕发出迷人新姿,更为这里的百姓充实着幸福生活的新内涵。

  

  “要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合理城市空间,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创造干净整洁环境,建设和谐宜居的城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规范市民文明行为,营造城市文明氛围,建设崇德向善的城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云光中在谈到创城时这样说。

  2012年,呼和浩特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从此,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文明创建热潮,争取要让老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

  伴随着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推进,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继出炉,一件件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妥善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疑难问题,让首府人民感受到更整洁的城市环境、更畅通的交通条件、更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更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去年入冬后,住在展东路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小区的白儒老人不再挨冻了,老人家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小区的暖气问题,让屋里暖和起来。”老人还说,不仅我家,大家都暖和了,政府还给换了窗子,加了保温,小区也干净了……

  针对老旧小区

  呼和浩特市先后投入资金36.14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71个,受益人口30.5万户、76.6万人。35个棚户区(城中村)、138处城市边死角、75个片区、296个老旧小区供排水管网和二次加压设备被改造,1554个老旧小区实现准物业长效管理,水、电、气、暖等市政管理服务延伸入户。呼和浩特市为环卫工人定向安排公租房145套。新建各类保障性安居房2.9万套,下大力解决了近4万户群众回迁房安置遗留问题,为3.7万户居民解决了房屋产权办证问题。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呼和浩特投入资金71.7亿元,完成509个村的改造工程,改造危房38806户,硬化街巷2023公里,解决18.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村面貌实现新变化。

  改变生态环境

  为改变生态环境,总投资25.1亿元实施生态建设,实施65公里长的城市快速路园林绿化、101公里长的绕城高速宽林带绿化,巩固提升44公里长的环城水系景观和6个出城口生态景观,完成大青山前坡生态休闲观光带和14.3公里长的大黑河生态绿化带建设,打造“三环两带”5道亮丽生态绿化景观带。为保护环境,拆并整合及燃气化改造锅炉133台,关停污染小企业178家,淘汰黄标车7394辆,空气质量在北方15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完成辛辛板等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排放标准提升至一级A,污水处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为了让百姓出行更加安全顺畅

  呼和浩特市推进交通路网建设。2015年,投资约200亿元,全长65.31公里的呼和浩特快速路主线全线贯通。地铁1、2号线全面开工建设,65条断头路打通,呼张高铁、呼准鄂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呼包集城际动车组开通运行。此外,为推进公共交通出行率,新增新能源公交车327台,开通公交快线2条、微循环线路4条、城乡线路4条,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13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040辆。

  呼和浩特市从民生需求出发,通过搭建公共文化设施网和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搭建公共文化设施网

  呼和浩特市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统筹实施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项目,建立公共数字文化中心,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呼和浩特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全面达标。市群艺馆已搬迁新址,并按照国家二级文化馆标准,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建立文化馆业务辅导和公共文化活动“1+9”联动机制。

  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大院30多个。今年,呼和浩特市要在2016年推荐2个入围自治区“十佳文化大院”基础上再扶持3个文化大院,全面推广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的“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工作模式。

  人心齐,泰山移!为使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真正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呼和浩特市以“德润青城”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美在青城、礼在青城、爱在青城、信在青城、和在青城系列主题活动。从2015年始,活动更接地气,向基层延伸,组织了爱在新城区、和在回民区、礼在玉泉区、信在赛罕区等主题活动。每个区紧紧围绕一个字,目标化引领,系统化推进,品牌化选树,做足一个字的文章,形成一个市的大局。以“最美青城人”为依托,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积极选树最美导游、最美环卫工人、最美家庭、最美交警、最美基层公务员、最美的哥的姐、美德少年等典型。持续开展的10大时代新事、10大公益活动评选表彰活动,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的品牌活动。正是社会各界力量的充分调动,文明城市创建获得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和令人鼓舞的文明气象。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经有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56人、自治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47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8人;“中国好人”12人、“内蒙古好人”45人、“青城好人”70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向社会传递着道德的无穷力量。

呼市生活服务(呼市便民服务平台)

  在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示范引领下,呼和浩特市各个层面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普遍开展。百场道德模范巡讲活动、百场文明礼仪宣讲示范活动、百场道德讲堂活动、“我们的节日、争做谦恭有礼的青城人”、核心价值观文艺作品展演等活动,营造了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优良环境。在全市未成年人中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美德少年评比表彰与学习宣传活动,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步伐,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引导未成年人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和践行者,为未成年人学习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2013年成立了呼和浩特志愿者联合会,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5万人,各类公益组织2000余家。在公共场所和城乡社区集中开展“文明首府”志愿服务行动,实施“三关爱”志愿服务,真正形成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推动了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天使公益协会、紫丁香之爱公益组织成为志愿团队的标杆,魏刚、魏明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经过创城洗礼,广大市民主动按照文明标准规范约束日常行为,自觉爱护环境,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争做文明市民、争当文明使者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欣看今日之青城,道路宽阔平坦、处处满目葱翠、小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发新颜,一个个小区蕴涵着和谐与温馨,一张张笑脸抒写着幸福与快乐。

  经由不断塑造的文明城市形象,让呼和浩特这座文化名城更加光彩夺目。

记者手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工作意义重大。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已经进入创城冲刺阶段的呼和浩特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以更大的耐力、冲力和速度向前奔跑着。各旗县区职责明确,细化工作,落实到位,随之而来的是首府的变化日新月异,“环境更美、文明程度更高、人民生活更美好”。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塞外名城,正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让建设现代化内蒙古首善之区的身姿日渐清晰。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李彦萱

  觉得不错,请点赞↓↓↓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