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晚清云南文学艺术(云南文学艺术博物馆)

qiaoqingyi 03-10 114

  全网媒体曲靖行的记者团来到了云南曲靖,这里被称为长春之国,西倚凉雪之山,南临沧浪之水,千载以下,生活在这里的众多少数民族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浩瀚的文化遗产,各种历史文献充箱盈柜。魏晋南北朝时期爨氏长期统治云南,现存两块爨碑是最好的证明,它曾遍布于中国的某一片山野,它以水恒的材质,书写着毕夏故国的山河旧样,记录下赤县神州的沧海桑田。

  这两块爨碑分别为“神品第一”的《爨龙颜碑》和“南碑瑰宝”《爨宝子碑》,保存至今,被誉为神品。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有人将它与嵩高灵庙碑相比,认为“淳朴之气则灵庙为胜,隽逸之姿则爨碑为长”。分存于云南陆良贞元堡和曲靖一中校内。

  1778年,曲靖杨旗田村一个做豆腐的村民从地里挖出一块石碑,觉得这是块压豆腐的好材料,便叫村里的乡亲帮忙把石碑搬回了家,这一压就是74年。清咸丰二年的某一天,这块石碑迎来了改变命运的重大转机。这天,南宁知府邓尔恒在厨房闲逛时,无意中发现豆腐表面若隐若现的字迹。直觉告诉他,这些字非比寻常。顺藤摸瓜,邓尔恒在杨旗田村的一家豆腐作坊,见到了这块石碑,就是现存放于曲靖一中的《爨宝子碑》。斯人已去,但两块爨碑的拓片却从此在文人中流传开来,并被康有为带到了日本,为世界各地书法家及爱好者所赞赏。爨氏作为东汉末至唐初的“南中大姓”之一,是当时滇东和滇池地区的世袭统治者。大小爨碑对于研究爨氏历史及其政权的组织机构、礼乐制度和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而两块爨碑的书法艺术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爨宝子碑》的碑身被玻璃罩住,风化严重,看上去斑驳陈旧,高1.83米,宽0.86米,厚0.21米,碑身较小,字数较少,全碑共计388字,俗称“小爨碑”,是人们研究爨文化的重要源泉。因属隶变时期的作品,体势情趣、情态均在隶楷之间。寓飘然于挺劲,杂灵动于木讷。碑中的字以长方、正方为主。一般来说,上下结构的字成长方块,左右结构的字形成正方块,而这种四角饱满的块状即是构成其风格内敛深沉的重要原因。此碑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书家对它多有推崇。范寿铭:《爨龙颜碑跋》说:“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康有为对此碑推崇备至,说此碑“与灵庙碑同体,浑金璞玉,皆师元常实承中朗之正统。”他在《碑品》中将爨龙颜列为“神品第一”,赞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弃,当为隶楷极。”

  由于书法精美,常有千里之外觅拓本学书者,道光年间曾有人为诗纪其事:“吾家小阮好作字,虎卧跳有深嗜。远来万里求此碑,桂阮颇详王未备。千钱买寄汝一观,朴散风神同北魏。”世人对此碑的追捧由此可见一斑。

  爨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平永为大家介绍《爨宝子碑》,解读爨文化的艺术价值,据馆长介绍,任何研究书法的大师都无法绕过此碑,是碑刻中的珠穆朗玛,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同一时代不同人民的文化接壤。王平永谈到每年开学所有学生都要对爨体文化的学习,并表达了学生能学习并将传播爨文化到世界各地的美好希冀。

晚清云南文学艺术(云南文学艺术博物馆)

  当地人认为“爨体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文化积淀,更是精神依托。”爨文化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已经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中,行走在曲靖的大街小巷,由爨体写成的招牌商标俯拾皆是,透露着曲靖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这样既弘扬了曲靖本地文化,同时也发扬了爨体,把它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爨文化在新时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及更多的发展空间,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出自己的想法和灵感,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