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东坡文化文学艺术(简单阐述东坡文化)

sukai 03-06 153

  黄州是苏东坡第一次被贬之地,但在这里他却奇迹般地获得新生,登上了文坛高峰。我想,还是应了那句老话:福兮祸伏焉,祸兮福伏焉。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在过着流浪式生活时,我们很难把它看作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给天下写出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羨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中国文学史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个流派,代表作即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和柳永的《声声慢》。老师们讲课都这么说: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永的词,只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但仅仅从豪放风格来读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应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于这首词欣赏和解读的文章,大慨可以编成厚厚几夲专著。有说熔情真美、景观美、气质美、音韵美于一炉,有说应欣赏其状物的形态、颜色、声音之美,远景、近景之美,等等。但文学理论有一句著名术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东坡赤壁”位于黄州城西北长江之滨,是一座红褐色石崖,形状如象鼻,故称赤鼻矶,又因崖石屹立如壁,也称赤壁。

东坡文化文学艺术(简单阐述东坡文化)

  2012年春节期间,当我登上“东坡赤壁”,放眼望去,眼前分明是一幅江南水乡图画:一池碧水,春风轻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市井闾巷,熙熙攘攘;儿童乐园,欢声笑语,极目不见滚滚长江,哪里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豪迈气象?面对与“大江东去”的悬殊画面,只能感叹千年沧海桑田巨变。

  东坡赤壁又名“文赤壁”,与相距三百多里嘉鱼县的“武赤壁”相对峙或相呼应。次日,我们驱车前往赤壁县,游览了江泽民先生题词的“三国赤壁古战场”。那里的赤壁山矶名副其实屹立大江之畔,浩浩荡荡江水与天相接,峭壁上“赤壁”两字红灿灿、大如斗,相传为当年周瑜持剑所刻。崖顶上一尊谓之为八米之高的花岗石雕像,乃周公瑾身披战袍,手握利剑,转头晲视江北曹营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之形象。

  据说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三国赤壁古战场不在黄州,而在咸宁市的嘉鱼县。嘉鱼县为了争得赤壁名份,干脆改名为赤壁县,并投巨资或说保护或说开发了一个占地3000多亩的古战场。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苏东坡怀古没有怀错地方,黄州赤壁就是当年古战场,可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为证: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三个月后,苏东坡意犹未尽,又写了《后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综述以上一词两赋,那描绘长江、三国、古战场的文字,能凭空而出吗!

  还有个细节也可佐证。据黄州地方史料记载,赤壁之下江滩多细巧卵石,温润如玉,颜色纷呈。小孩在江中游泳常可寻得,苏东坡常去江滩寻石,还用糕饼与小孩交换。他离开黄州时,共得江石二百九十八粒,大的如鸡蛋,小的则如枣。后来,他将这些美石用一个古铜盆装着,送与庐山归宗寺佛印禅师。

  当然,文学家毕竟不同于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浪漫透顶的苏东坡词曰:故垒西边,人道是。“故垒”即黄州城,“人道是”即听人说,或者也可解释为道听途说。后来苏东坡给朋友的信中更明白无误地说:“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

  掐指一算,苏东坡所处的北宋时代,距赤壁之战,已过去八百年光阴,就等于我们今天回望苏东坡挥毫填词的时间。所以我认为,如今分称“文武”两个赤壁,挺好的选择,不必太较真。文赤壁声名远扬,甚至盖过武赤壁,说明文学艺术有时比历史考证更有力量,退一步说,既使苏东坡当年怀古怀错地方,那也怀出了个千年魅力。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游览文赤壁,怀着朝圣的心理,登临苏东坡的文学高地。古有“苏门四学士”、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张以宁等,近有秋瑾、吴佩孚、蒋介石、周恩来、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并留下珍贵的诗词、楹联、匾额或手迹。

  1932年,蒋介石为剿共来到黄州,到此一游,题词“文章千古,壁垒一新”。

  二赋堂匾额为李鸿章所题,大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后为魏书。堂前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书写的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还有一副楹联为黄兴所题:

  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

  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

  八诗指苏东坡所写的《东坡》八首诗。湖南客:作者指自己。当年踌躇满志的黄兴,以光复天下为已任,敢与苏东坡相提并论,我以为,这并不狂妄,因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黄大将军文韬武略,千古英杰,完全可以偶尔自负一下。

  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三百块。其中苏东坡的书画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之冠。留仙阁前苏东坡亲书的《乳母任氏墓志》石刻极为珍贵。苏东坡乳母任采莲72岁病逝于黄州,她伺候了苏家三代人,苏东坡与乳母感情至深,誉之“工巧勤俭,至老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当年谪居的临皋亭遗址,后来便是赫赫有名的黄冈中学。据说,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国有两个“神话”牢不可破,一个是“海淀神话”——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编撰的复习资料流传全国,另一个便是“黄冈神话”——黄冈中学输出了无数的高分状元,“黄冈密卷”风靡全国。三十年来,黄冈中学的高升学率,高获奖率给这座鄂东大别山区城市带来无尽的荣耀,至今不衰。

  作为地级市的黄冈,确实人文荟萃,距东坡赤壁30公里的林家大湾,是林彪故居,我在那里看到用一至八的数字概括出本地赫赫有名人物,颇有意思,抄录如下:

  一位元帅:林彪;

  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

  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谭秋、包惠僧;

  四位副总理:林彪、李光念、陈锡联、谢富治;

  五位科教名人:毕升、李时珍、李四光、王亚南、熊十力;

  六位政治局委员:董必武、林彪、李光念、谢富治、陈锡联、秦基伟;

  七位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金银牌;

  八位开国上将:许世友、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王建安、周纯全、王宏坤、谢富治。

  看了这份名单,又会想起东坡赤壁那首千古一词。莫非当年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就意识到此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阅读推荐:

  唐颐 | 苏东坡的女人缘

  唐颐 | 亘古一对兄弟情

  唐颐 | 为一首宋词 寻访一座城市

  唐颐 · 白桦林 还是白桦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