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文学艺术作品之美(文学艺术作品)

sukai 03-01 146

  来源标题:《西厢记》是古典汉语之美的极致体现

  “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63期日前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作家段以苓、学者陈纯、作家兼本场讲座主持人王威廉,围绕主题“作词章、风韵美,西厢记士林伏低”,从语言入手,分析《西厢记》的语言词章之美。当天各位嘉宾的讲论各见专业特色,分析生动,吸引了许多读者认真聆听。

  当天讲座别出心裁,以一曲南音《望明月》选段引人入境,开启话题。段以苓介绍,所谓“士林伏低”,乃指读书人皆佩服西厢词章,心甘情愿居于其下。《西厢记》因行文翩若惊鸿、集句耳目一新被称为“花间美人”,《西厢记》无论从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实为明清小说精神领袖,直接影响了《牡丹亭》《金瓶梅》《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的创作。

  段以苓认为,在语言变革的情况下形成的文本,往往是第一流的文学。西厢记的前身《莺莺传》就是基于唐代语言变革的时候形成的,到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是产生于一个多元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同样,陈淳也认为,《西厢记》是在语言变化时期产生的一个作品,并不是一读就让人想到绝对符合某个时代的那种作品。陈淳说:“它的语言里面带有某种混合的特征,这种语言会使我们觉得这部作品蕴含非常丰富的层次,欣赏起来更有味道。”

  “我觉得《西厢记》的美首先就在于它的语言词章之美。”王威廉表示,诸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样优美的句子在《西厢记》里比比皆是。“可以说,从它的第一个字,一直读到最后一个字,都是非常享受的美的过程。在《红楼梦》里,林黛玉说,读罢《西厢记》,是‘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确如此,《西厢记》是一种古典汉语之美的极致体现。”

  在王威廉看来,《西厢记》的语言之所以这么美,结合了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作者王实甫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他把李白、杜甫、温庭筠以来那些已有的优美词句都糅到《西厢记》中,他化用了这些古典的名篇诗句,加上自己的重新创造,让词句更加符合唱词的节奏韵律。另一方面,《西厢记》作为一个戏曲,它是要表演的,它有具体的日常生活的场景,故有很多口语化的成分在里面。“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语言一直是在随着社会、文化、历史在不断地变化、流动。但实际上,文言文作为我们古代社会的一种官方语言,它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是特别大,它有自己一套封闭的体系,它的修辞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白话文是脱节的。老百姓说的是一种语言,但文人们华丽的词章是另外一套语言。而《西厢记》由于演出的需要,它在民间口语化的表达和古典诗词的优雅中取得了一个平衡,所以,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就非常舒服,一遍一遍地读,仅仅去享受它的语言之美都是值得的。”王威廉说。

  他还指出,除了语言之美,《西厢记》还有爱情之美。“《西厢记》为什么在古典文学史中这么重要?因为它是中国古典长篇文学作品中唯一一部全部写爱情的作品,这点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他写爱情的态度,是特别现实、写实的。”王威廉表示,我们不需要用“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来言说,但《西厢记》以特别现实的一种态度去考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点跟其他的古典文学作品有很大的不同。“《西厢记》虽然写的是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感情,但它的落脚点是最后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句话一下子把个人的情感上升到人类感情的层面,这点是非常了不起的。《西厢记》能在一种比较封闭的情境下写出这种情的张扬,词章又特别华美,简言之,这种情与美的交织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文学艺术作品之美(文学艺术作品)

  作者:魏沛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