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吉林的文学艺术(吉林的文学作品)

sukai 02-24 129

  说起邱苏滨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近段时间在江城晚报微信公众号上连载的《喜连成》这部小说,你们一定会有印象,没错,邱苏滨正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在本周末,于魁智、李胜素率国家京剧院一团来吉演出时,为数不多的《喜连成》小说还将被签名发售。究竟邱苏滨是如何完成这部经典小说的?她和牛子厚一家又有着怎样的渊源?近日,记者走近这位女作家,听她讲述《喜连成》背后的故事。

  

  人物简介

  邱苏滨,1960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职于吉林市江城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市作家协会主席。

  1982年开始文学戏剧写作。创作体裁涉猎小说、散文、舞台剧、电视剧、电视专题片、报告文学等。其中,长篇小说《喜连成》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获第四届吉林文学奖。与人合作改编自《喜连成》的广播连续剧《牛子厚与喜连成》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同时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色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话剧《生活的脚步》《谁愿和我做朋友》获吉林省首届和第二届创作剧目评奖编剧一、二等奖。其他主要作品有:电影《魅妆》,电视连续剧《啊,中学生》、《离婚女子驿站》、《雨城平常事》等。有数十篇中短篇小说、散文,在各级报纸刊物上发表。三次获吉林市委和市政府颁发的松花湖文艺奖;两次获市政府授予“优秀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荣誉称号;曾获市劳动模范称号;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感动江城·德艺双馨人物”荣誉称号。

  偶然机遇接触到牛子厚家人

  牛建章的容貌酷似晚年的牛子厚

  1982年,邱苏滨大学毕业后进入到吉林市文化局戏剧创编室做专业编辑,主要从事舞台剧、话剧、电视剧、小说和散文的创作,可以说她的作品涵盖了任何一个常见的文学体裁,并多次获得大奖。

  但说到《喜连成》,其实应该算是邱苏滨“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部著作。因为此前,她对于牛子厚和牛子厚所建立的京剧科班“喜连成”并不了解,甚至没有概念,但也正是她所工作的地方,让她与牛子厚和“喜连成”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

  邱苏滨说,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有一位前辈叫高玉璞,她总是称他为高老师,高玉璞专业研究历史,在她刚到单位的时候,高玉璞已经在开始采访牛子厚家的事了,但是她当时并不了解,所以没什么兴趣。

  一次,高玉璞带着她去哈尔滨出差,其实他们是去牛家采访。欧式的建筑,高门大窗,房间的光线却有些暗。屋子里的家具却很特别,咖啡色的中式家具,一个很大的书案,上面堆着笔墨书籍之类的东西,有些零乱。高玉璞采访的是一个瘦瘦的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但因为邱苏滨那时候年龄小,所以也并不在意他们见的这个人究竟是谁,只是被这些古香古色的家具和装修所吸引。直到几年后,邱苏滨才知道,原来当时他们见的那个人,按照推算,应该是牛建章,也就是牛子厚的儿子。那是她见过的牛家最老的一代人。至今想起来,牛建章的容貌果然酷似晚年的牛子厚。

  青砖黛瓦平房带来初步印象

  老师一本著作引发创作灵感

  可即便是有了之前与牛子厚家人的一面之缘,邱苏滨仍然没太放在心上,可她那时候似乎还并未意识到,上一次见面其实只是与牛家人缘分的开始。

  邱苏滨说,上世纪80年代时,她家搬进了市委院里。那时候,透过她家的后窗,可见一片青砖黛瓦的平房。本来有序的房区院落被无序地分割着,有的是民居,有的做了单位的木工房。这对于她来说,无非是特别新鲜的一件事。后来,老人们告诉她,她所看见的那些平房,包括她家住的地方,其实原来都曾属于牛家大院。当时邱苏滨就在心里想,当年的牛家肯定是个大财主了,这时邱苏滨开始对牛子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即便了解到这里,她还是觉得这些似乎都与她无关。

  1990年,邱苏滨工作单位有了变化,她觉得戏剧创编室的工作虽然是她喜欢的,但总觉得接触的人有限,从这一点看来并不利于她的文学创作,于是她带着不舍和对于新工作的期许,调到了江城日报文艺部,在这里继续她事业的发展。

  几年后,她原来单位的同事,也就是高老师高玉璞出书了——《牛子厚与中国京剧》,可以说,这本书对邱苏滨的影响是巨大的,认真的读完这本书后,她回忆起以前的种种:高老师的潜心研究、她与牛家的不解之缘,这些都开始化作一股神秘的力量,迫使她一定要创作出一个跟“牛子厚”这个人物相关的作品,所以,她从开始的不关注到后来有意识地去收集相关资料,就这样,她的创作灵感和脚步再也无法停下来。

  广泛收集写作素材引发感慨

  牛家子孙继承牛子厚的善良品格

  终于,邱苏滨决定要写一部《喜连成》电视剧的剧本,可除了要广泛大量地收集相关资料,她自然还要采访牛家的后人。可是,想寻找牛家后人又谈何容易,如今,他们早已散落各地,有的甚至远在海外。再历经寻人的坎坷之后,邱苏滨终于在吉林市找到了牛子厚的两个孙子,牛世光和牛世宁以及他们的亲人。在他们身上,邱苏滨仿佛又看见了牛子厚的影子,那种朴实文雅和对繁华的平和淡然,对现实窘境的随遇而安的品质。

  牛子厚在吉林有“牛善人”的美誉,源于牛家“冬舍棉夏舍单”的善举,吉林城的老辈人有不少都喝过牛家施舍的粥,这是牛子厚每天都在做的一件善事,在牛子厚的后人身上,自然而然地承继下这种善良的品德。这些都让邱苏滨感慨万千。

  在写作过程中,邱苏滨还曾采访到了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当时,梅葆玖受约作为吉林市申办魅力城市的代言人,他的发言提要正是邱苏滨撰写的。邱苏滨在与梅葆玖交谈时,梅葆玖还非常感慨地谈到了梅兰芳刚到喜连成科班时,他的艺名就是牛子厚给取的。

  坚守通过人物昭示一种精神

  有遗憾也有出彩

  当邱苏滨更充分地了解了牛子厚及其相关的历史之后,她毅然放弃了已经写了几十万字的剧本,以一个小说家的心态和视角,重新开始审视牛子厚。

  邱苏滨认为,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这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小说可以虚构,可以变形,但有一种特质是不可改变的,那就是作者的坚守。作者在通过他的人物昭示一种精神的时候,同时就是在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本领。

  正是因为邱苏滨的这种坚守,让《喜连成》从收集材料到创作再到出版,历经了10年之久,最终将其写成了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用邱苏滨自己的话说就是,这部书所承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再现,同时,也是她本人生活的内容和生命的姿态。

  可是,即使是这样一部非常好的文学作品,对于邱苏滨本人来说,也避免不了遗憾。在小说中,有“赵瞎子”这样一个角色,这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他会算命、卖唱,还会唱样板戏,当年牛子厚的母亲就特别喜欢样板戏,所以牛子厚就将“赵瞎子”接到家中,让他为母亲唱样板戏以尽孝心,同时,他又不顾自己显赫的身份和“赵瞎子”以兄弟相称,让他在家里住着、吃着,一起生活,直至后来牛子厚去世后,还是由牛家人为“赵瞎子”养老送终。其实邱苏滨想在故事里加入“赵瞎子以算命来预测出牛家未来”的故事情节,但由于邱苏滨本人并不精通易经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个设想就没能实现,这对于她来说,是非常遗憾的。

  但在小说里,也有让邱苏滨非常满意的人物角色,那就是裴金凤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这个人物一开始是作为小配角出现的,但后来却成为除了牛子厚和其二姨太以外的最重要人物。本来戏份不多,可是在邱苏滨的创作下,她成了一个非常立体又丰富的人物形象,这对于邱苏滨本人,也是意外惊喜和收获。

  无法释怀《喜连成》的终结

  那些人物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

  可每一部文学作品从动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有落笔的时候。邱苏滨谈到这一刻时,至今仍无法释怀,在书写《喜连成》那几年的日日夜夜里,书中的人物几乎就像是她的亲人或朋友,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她的心。无论是日常工作时,还是业余生活中,这些人物几乎已经和她融为一体。

吉林的文学艺术(吉林的文学作品)

  她在创作的过程中虽并非一帆风顺,但那种创作的快乐让她始终都难以忘却。仿佛是一种召唤,一种叮嘱,一种责任,促使邱苏滨总是忍不住拾起搁置的段落,重新续写那些人物的命运。仿佛一闭上眼,那座牛家大院和大院里发生的事都浮现在眼前。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我在电脑上敲下最后一个删节号作为结尾的时候,我的心似乎已经被掏空了;当人物最终潸然泪下的时候,我的眼泪也不可遏制地流了下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