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聊文学艺术的节目(聊聊文学)

sukai 02-04 143

  近一段时间,有两档综艺人气爆棚,即《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和《见字如面》。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从1月29日(大年初二)开始至2月7日在央视连播十期,决赛的收官战以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30%的绝对优势,领跑收视榜单。腾讯视频推出的综艺《见字如面》于2016年12月29日上线,豆瓣上评分高达9分,收获无数网友好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聊文学艺术的节目(聊聊文学)

  这两档节目无论是热度还是口碑,都优于同侪,那么看似高冷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何以拔得人气头筹呢?热闹的讨论背后又映射出怎样的社会文化心态?

  《见字如面》: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见字如面》是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每周一期,每期时长60分钟,读7封信,由现场的两位嘉宾许子东和杨雨来解读书信背后的故事,12期的节目合集版是真正完全的现场版,制作团队是曾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的实力文化。

  《见字如面》的节目形式很简单:一个讲台,一只话筒,一封信,一腔饱满的情感,一群认真聆听的现场观众,乍一看显得有些清冷,既没有流量明星、搞笑字幕,也没有浮夸表情包和无处不在的广告赞助,张国立、何冰、林更新、归亚蕾、蒋勤勤、张涵予、王耀庆、徐涛等演员,他们用声音来扮演写信人,通过文字与画面引发观众的共鸣。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不同于大众出版物,书信天然地具有私密性和真实性,带有鲜明的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因其具有个人特色与历史代入感,书信得以成为人们介入历史、认知名人的一扇窗。信中的一字一句都是鲜活的历史,一笔一划都是个人的情愫。

  “朗读”的好处,是它用声音和语调,让一封信恢复了原有的“慢”。读信也和读其他作品不太一样,一个人的心性与见地、感情与追求,往往在信件中袒露得更彻底、更亲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书信内容的选择,从古至今,从文学艺术界到普通百姓家,皆有涉及。有萧红写给弟弟《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蔡琴写给杨德昌的《让他活在我的歌里吧》、黄永玉给曹禺《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刘慈欣写给200年后的女儿《在时间之河的另一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我不愿成为拆散你们的根源》、陈寅恪写给傅斯年《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林则徐写给夫人郑淑卿《本来皇上还想照顾我》、张爱玲写给王家卫《很高兴您对半生缘拍片有兴趣》……

  一封封的书信,通过演员朗读的方式,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体验,让观众能够从书信当中去管窥逝去的历史和书信中所能够传递出来的脉脉深情,这是当代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所稀缺的一种“慢”体验和“静”享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节目组从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文学馆、博物馆、文史研究机构、名人故居、民间及私人信件收藏家手中,初选出千余封信件,而最终入选的只有百封。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再到晚清民初一直到现在,这些信件跨越了绵延的时间长河,让那些逝去的往事重新回归大众视野,通过书信中某人某事某地的某种情绪表达,可以让人敏感地“窥探”到背后的大社会。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见字如面》在打捞传统文化,向观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贡献值得赞许和肯定。节目所倡导的不是唤起纸质阅读,也不是鼓励观众翻查家谱、重新写信,而是希望国民能够重读历史,追寻逝去的历史精神特别是民国的人文精神,这一点从节目组对于书信选择的偏重就能够看出来。

  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要谨慎待之,书信的确是一个进入历史现场的方式,也能够满足观众对于知识的渴求,但是带着滤镜来想象民国,一味地憧憬民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就忽视了历史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有失偏颇。这就需要观众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对历史和当下有清醒的认知。

  《中国诗词大会》:故国人民有所思

  根据央视的数据显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从收视率和网络上的讨论热度来看,这的确是一档成功的节目。

  如此亮眼的收视成绩不仅与节目本身的高质量相关,更重要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播出平台为中央一套,播出时段为春节假期的晚间黄金档。播出平台的高覆盖率和春节档庞大的电视观众人口红利也是这个节目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就像春晚的收视率每年都居高不下,并不见得是春晚有多好看,而是全家人一起看电视就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最日常的集体娱乐活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来源非常多元化,年龄跨度从几岁上至七旬,职业构成也丰富多样,数量更是达到几百位。身体残疾却不断挑战自我的女孩张超凡、来自河北的40岁抗癌农妇白茹云、理工科女博士陈更、石家庄学院的大学老师兼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王子龙、新加坡华人李宜幸等,都在节目上展现了自己日常的古典诗词积累和文化修养,给观众以如沐春风之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题目中所涉及的诗词内容跨度更大,难度升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 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诗歌缘起,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豪情,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观众为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感染、震撼。

  节目还有根据沙画猜诗的环节,将沙画的神奇和精妙与诗词的画面感和生动性结合在一起,既考验了参赛选手的反应速度,也让观众体验到了艺术的美妙。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此外,还增设了“飞花令”环节,即每场设定一个关键词,一对一轮流进行限时背诵含有此关键词的诗句。比赛设有百人团,涵盖了各年龄层的社会各阶层人士。选手在答题的过程中,观众也有参与感,在电视机前把自己当作“百人团”参与答题。从节目的环节设置和议题设置来看,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很强,也是该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冠军武亦姝是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高一学生,年仅16岁,但古典诗词的积累和文化修养已然很深厚,她将陆游、苏轼、李白奉为偶像。她说:“喜欢诗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现代语言中很难找到。”由此可见,热爱古典诗词,学习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当下国民所认同的价值追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武亦姝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之后,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背诵古典诗词的热潮,大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势,但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背诵古典诗词的确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但是不可死记硬背,不知变通。当下时代发展飞速,我们的确需要沉下心来去学习和生活,但切忌只顾闷头苦读,而忘记了抬起头来去辨识世界大势。既要传承优秀文化,也要勇敢突破创新,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无论是诗词、成语、还是汉字、书信,文化类综艺中的这些核心元素都只是提纲挈领的手段,关键是观众能够从专家教授的解读中和节目传递的文学文化信息中,提升兴趣,收获知识,有所感悟。

  在当下这个各式各样的明星真人秀、相亲、挑战、唱歌等节目轮番霸屏的时代,文化类综艺真可谓是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低调含蓄却魅力十足,让生活在快节奏、强压力下的当代人能够适当地慢下赶路的脚步,停一停,追怀一下逝去的历史与人文精神,感悟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意蕴之美。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为代表的文化综艺的走红,说明历史文化与古典文学并不高冷,也不是只有搞怪和秀下限才有关注和市场,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和认真制作优质内容,文化综艺正在渐入佳境,期待未来能够出现更多优秀的文化综艺节目,在一片纷杂之中拨开迷雾见真淳。

  【文/胡摩】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