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文学艺术和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文学思想主张)

sukai 02-03 139

  之前,我们曾读过《论语》谈快乐,了解了孔子的快乐之道。《孟子》也谈过快乐,孟子认为世上有三种事情,比称王于天下还要令人开心。今晚,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孟子的快乐!

  

  【诵读】

  方明(著名播音艺术家)

  

  【书写】

  龙开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讲解】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孟子是一位儒家的学者,相信自己传承了孔子的理想。又继承从尧舜以来圣王的志业,他希望得君行道以造福百姓。那么这个希望能不能实现,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不过一个人有这么深刻的自信,又有这么明确的奋斗的目标,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想象孟子他过得不快乐。

  孟子的目标:造福百姓

文学艺术和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文学思想主张)

  孟子要学习谁呢?他说古代的帝王里面像禹治平洪水,周公能够平定周初的叛乱;孔子作春秋,他自己就要设法继承这三位圣人,他做什么事呢?“正人心,息邪说”,端正人心,把各种偏差偏颇的言论加以批判。

  他希望透过诸侯推行仁政来造福百姓。但孟子在齐国虽然受到重视,给他很高的位置,所谓的位列三宫,却并没有实际的权利。也没有正式的官位,很多事情只能说,没办法实现。

  孟子发现他在齐国很难发挥抱负,想开了决定要离开,消息一传出去,齐宣王紧张了,因为他知道,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各国之间都有声望。就亲自来看孟子,说孟老先生是不是再留下来,我给你找一栋房子你住下来,每个月送一点钱给你的学生,在古代说话婉转,他说送给学生,他不好意思说直接送给你。然后,我有什么问题,大臣有什么问题随时向你请教。

  孟子听了忽然很感动。就说了八个字。他说“不敢请耳,固所愿也”。什么意思呢?他说我不敢这样向你申请,不过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作为知识分子念的书目的何在?不是为自己衣食谋,而是希望能够推动自己的想法,对社会有一点贡献,有一点帮助。但最后还是没办法,孟子发现自己的理想行不通,所以后来决定离开。

  

  如何造福百姓:保护、教育、富裕

  如果让孟子来做他怎么对待百姓?至少有三点。

  第一个,保护百姓。所以梁襄王问孟子,怎么样安定天下,怎么样统一,孟子的回答就很简单,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就会统一天下。就是要保护百姓,把他们当自己的子女。

  第二个就是要教育百姓。他说在尧舜的时代就发现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生活很悠哉,而没有接受教育就接近禽兽。什么教育?五伦。所以五伦最早是在这个地方明确地把内容定出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以好好教育百姓。教育百姓之后大家都走上正路,政府也不用担太多心了。

  第三个是要什么?富裕百姓,让百姓能够生活安定。所谓的安居乐业。他提到了井田制度就有这样的构想。

  

  胜过当帝王的“孟子‘三乐’”

  在孟子里面,直接说出快乐的有两段资料。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这句话就让人振奋。他说君子有三种快乐,在天下称王不在里面。在天下称王都不在里面,那这三乐是什么样的快乐呢?

  他接着说了:“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第一种快乐父母都健在,兄弟姐妹都平安无事;第二种快乐抬头看天不觉得惭愧,低头看人也不觉得惭愧;第三种快乐得到天下的英才好好教育他们。

  父母都健康,兄弟姐妹都平安无事,这个条件不算很高啊。那为什么把它当最大的第一个快乐呢?孟子说的是你父母健在的时候,你到外面遇到长辈,年龄跟父母差不多的。就很容易尊重他们关怀他们,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兄弟姐妹都平安无事,你在外面念书有同学,交朋友有朋友,这些人都跟兄弟姐妹年纪差不多,你就会去关心他们。所以孟子说的快乐绝不是小的范围,而是你做一个人你要怎么样实现善,你更容易做到这个目标。这个才是快乐。这个快乐是一个人性得到实现,得到声张的快乐。

  第二个我抬头看天不觉得惭愧,低头看人也不觉得惭愧。你看天觉得惭愧,因为你没有做到人性应该有的事情。天给你这个人性就是要让你行善做好人。你没做到就对不起天命,所以后面中庸就说天命之谓性。像这就是我们在学习孟子的时候应该掌握的重点。同样是要你怎么样呢?实现人性的要求。做一个正正当当的人真是快乐。

  那第三个快乐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孔孟所谓的英才从来就不是会念书的,会考试的。而是什么呢?有心上进的人。一个人只要有心上进,不管你年纪多大,不管你这个智慧高不高,学习成绩如何。只要你有心上进就是英才。能有这样的人来教育他们,为什么快乐呢?知道这个文化的种子可以不断地发展下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那人类的未来一定可以更好。

  所以说所谓的三种快乐胜过当帝王。因为你走在人生的正当的路上,自己本身的人性可以有机会充分地实现。

  

  快乐由内而外,人人都可追求

  孟子另外有一段也谈到,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段话也不太好理解,“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最难解释的是第一句,什么叫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之理皆备于我代表我这里什么都够了。

  最好的例子是以颜渊来说。孔子曾经称赞颜渊,说颜回真是了不起得啊,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九个字说明什么?穷得不得了。后面十个字,“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重点。别人听到这么穷困都受不了,但颜回没有改变他的快乐。代表什么?颜回就是标准的做法,万物皆备于我,什么意思呢?万物在我这里都够了,也就是我不需要万物。一个人要活在世界上,他所需要的万物少之又少。

  所以说到万物皆备于我矣,不是很难理解。你要倒过来念,就是我这里够了,我用万物只是帮助我更容易实现人的基本使命,我的使命就是人心向善,要行善。让我能活的下去基本上要求的不多,颜渊可以做到。你这样讲才能接到后面一句,我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做到了真诚,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快乐。按理本身,能够真诚由内而发去行善,这种快乐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天,对得起我们的祖先。这种快乐没有更大的了。

  那么最后一句强调怎么行仁。“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你要走上人生的正路,最近的方法是什么?恕,如心为恕,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我们走上人最方便,最近的路。就是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子贡的话。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问自己快乐从何而来。你除了自己本身真诚做该做的事,同时也要想到,跟你有关系的人,由近到远,由亲到疏,尤其是最亲近的,还年轻的时候父母健在,好好把握机会。所以我们学习儒家,要把这个学说学会之后,用在自己的生活里面,用了之后,我们就要问自己,你这样做快乐吗?我相信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