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木心的文学艺术(木心的文风)

qiaoqingyi 01-29 120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大家几乎都听过这首歌

却不知道写诗的作者及他的故事。

他的舅舅是著名作家茅盾,

家境显赫的他放弃了大好从商从政的前程,

选择了读文描画。

他精通文学历史、酷爱绘画音乐,

在每个领域都是大家。

年轻时的他英俊儒雅,风流倜傥,

走过滚滚红尘乱世,

生于情人节这一天的他

一生未娶,无子无嗣。

他的一生中三次遭遇牢狱之灾,

家破人亡的他全靠文艺支撑自己活下去。

  

他的学生陈丹青曾经说过:

“我们在他七十岁以前,完全不知道他的存在,

但是他一直在写,从来不发表。”

直到他离开人世,

这个文艺鲁滨逊才回到公众的视野,

这个传奇人物就是——木心。

  

木心原名孙璞,字玉山,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

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

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从小他就饱读舅舅茅盾家里的藏书。

家中更是有亲人在哈佛、剑桥名校,

使得他从小阅读圣经、

希腊神话、莎士比亚等世界名著,

这些阅读给了他扎实的积累和开阔的眼界。

木心一家,照片中最小者为木心

1937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开,

10岁的木心处于名门望族,

他和家人唯一可做的抵抗就是,

不去读日本宪兵管制的学校

后来他说:我的自救,全靠读书。

13岁那年,他已将《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

14岁那年,他开始尝试白话诗,

15岁那年,就熟悉瓦格纳和尼采的争论。

  

年轻时帅气的木心

1947年,20岁血气方刚的木心,

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

和同学一起上街头发传单,制作反战宣传画,

作为领导者被当时上海市长吴国桢,

亲自下令开除学籍,

接着被国民党通缉,无奈避逃台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他才得以回到大陆。

1950年,木心出任杭州第一高中的教师。

待遇也是相当不错,但是没多久,

他选择了辞职。他经常说:

“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

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因为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那一年木心他毅然孤身走上了莫干山,

读书、写文、绘画,追寻内心世界。

这个富家子弟丢弃所有荣华富贵,

潜心做了一个修行的苦行僧,

这开启了他漫长的人生修行之路。

左一木心

隐居莫干山的生活一过六年,

六年的时间他从未搁笔,

100多个短中篇小说共集成了20本,

而为了生计,1956年木心下了山,

再回母校教书。

后来他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了设计师,

参与了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室内设计。

一切看似平静顺利,

然而因为一句话,他两遭牢狱之灾。

灾祸起于文革期间,

陈伯达在会上嘲笑海涅。

木心怒不可遏,说了一句:

“他也配对海涅乱叫。”

他被关进四处都是脏水的防空洞,

18个月不见天日,转到监牢时,

守卫想:他该是爬着出来了吧,

可他坐着,腰挺直,裤子还有笔直的缝,

贵族气质仍然彰显无遗。

让他写材料,

他却在纸上画下钢琴键弹着莫扎特和巴赫,

他写诗用文字自救,在阴湿的地牢里,

与嵇康、尼采隔空对话。他说:

“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他们,都跟着我下地狱了”,

他从交代材料的纸里,偷下了66张白纸,

在那脏水浸渍的自告书上,

留下了65万字的手稿,

他把稿子藏在棉袄夹层里,才保留自今。

文革让他14岁以来所有作品付之东流,

同时折断三根手指,同时期的很多人,

难以忍受屈辱选择自杀,木心坚持以“不死”殉道,

劳改12年,在温饱都无法解决的地方,

他动手把自己的烂鞋,弄成流行的尖头鞋型,

高兴地欣赏着,他乐观地说:

“白天我是一个奴隶,

晚上我是一个王子”。

后来别人都陆续平反了,迟迟没有他。

原来有人担心:“他平反了,

谁能来把厕所打扫这么干净啊?”

1978年,时任上海市手工业局局长的胡铁生,

上台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为木心平反,

他说:“他绝对是一人才,业务学识堪称一流。”

终于平反出狱,却发现家没了,

亲人没了,姐姐死了,母亲也死了,

家破人亡,一声大好青春几乎都困于牢房之中,

也就这么错过了爱情与婚姻。

他说“我哭的醒不过来”,

任谁,也难以经受接二连三的重创,

他该垮了吧?但是他却要好好地活,

他说:

“你要我毁灭,我不!”

在他的手稿里,没有沮丧、惶恐,没有怨天尤人,

有的,唯有对美学和哲学的沉思,

正如他的诗句所说;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平反第二天,他就坐飞机,

去人民大会堂负责修缮工作,

后来做了交通大学美学教授,

又参与了人民大会堂设计。

功成名就的他仍觉壮志未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只为了那一股执念,在56岁那年,

木心决定赴美留学,

木心说:“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我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所以,在他最辉煌的时候,他毅然出走远方。

“我要养我的浩然之气,这股气要用在艺术上,

不可败泄在生活、人际关系上”。

品读他的经历,陈丹青说:

“他是个精灵,我是个野蛮人。”

梁文道看木心50岁的照片惊讶说到:

“你不会觉得这人像在地牢里呆过的,

文革回来的很多作家难免身子曲髅,

神情有点沮丧、恐惧……但是木心没有,

他整个状态你觉得精气神很足一样,

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

  

56岁初到纽约时,一贫如洗,

靠为海外学生授课支撑生活,

无奈他只能外出打工,

一小时三块五毛钱的活他也去做,

但即便这样,无论上班劳作多么辛苦,

下班一定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他亲自裁剪制作衬衫、大衣,

给自己设计皮鞋、帽子,

把灯芯绒直筒裤缝制成马裤,

钉上5颗扣子搭配马靴。

虽然年逾花甲且生存艰难,但却活得尊贵。

他不知前途在哪里?

但却心存艺术的执念,笔耕不辍。

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

专为木心设“散文展览”,旅美作家木心终于登场,

他的人生转机也就此出现,

“这个文学鲁滨逊”,霸占了1/3的篇幅,

余光中、梁实秋等其他40多位作家,

分居2/3,《联合文学》让他一举成名。

同年哈佛为他举办了生平的第一次个展。

1989年,62岁的木心再次登台授课,

学费很少,既无教室也无课本,

但从希腊神话讲到近代文学,

他说“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

一共85节课,这一讲就是五年。

木心上课极其认真负责,

每一节光备课就有两万字,

仓促时也有一万多字,

上课内容被学生陈丹青编撰成《文学回忆录》。

木心说: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90年代初美国著名收藏家罗森奎斯,

收藏他的水墨山水画30余幅,

各大艺术杂志竞相报导,同声赞誉,

木心在绘画上的声望就此奠定。

1996年开始筹备全美博物馆级巡回展。

耶鲁出版的《木心画集》全球发行,

一直高居五星级,

各博物馆及大书店都用玻璃柜置于显著地位。

2001年,木心画作在纽约展出,

此后又在全美作博物馆级巡展。

33幅画作被博物馆或私人珍藏。

2001年,

哈佛大学为他举办了个展,

2005年,

中国大陆出版了第一本木心文集,

这位超然物外的大师重回我们眼帘。

经过几十年的磨难后,

这块金子终于发光了,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

“不早熟,不是天才,

但天才一定要晚成才好。”

这句话,也正是他传奇一生的写照。

木心不曾想到台湾会出版他的书,

不会想有一天大陆也会出版他的书,

更不会想到他的名字会因为,

一首选秀歌曲《从前慢》,

在中国一夜红遍大江南北。

2006年9月,叶落归根,

木心悄然从美国回到家乡--桐乡乌镇。

当被问到“木心在最后时光都在故乡做些什么?”时,

邻居们一却诧异地问到:“木心是谁?”

  

现在,他的画作珍藏在大英博物馆内,

他成为20世纪第一位,

被大英博物馆画作收藏的中国画家,

他的小说散文翻译成英文,

木心的文学艺术(木心的文风)

与福克纳、海明威等作品出现在同一教材,

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

  2011年的冬天,木心从这个世界“逃走了”,

  留下一个依旧清新的乌镇和一个建美术馆的遗愿。

  临终前,病床上的木心看着自己的美术馆设计图

  喃喃地说道,“风啊,水啊,一顶桥”。

  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术馆在乌镇开馆,

  木心身后遗留绘画作品六百余件,

  文学手稿数千份,

  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些作品里找到

  通往木心精神世界的线索。

木心说:

“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陈丹青说:“他自身的气质、禀赋,

  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

  而木心晚年说:

  “不用考虑把我放到什么历史位置上。

  没有位置,只留痕迹。我无所师从,

  也无后继者,从不标榜。”

  他左手画画,右手写作,

  穿梭于艺术和文学的世界,

  他微笑着走向生活,

  生活曾负了他的青春,他却报之以歌,

  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今天让我们一起向这个艺术精灵致敬!

内容整理自德国优才计划

ID:ToGermany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Andy

欢迎关注爱预科网,

长按下面二维码,

获得更多爱预科课程与咨询!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