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赋,湖山述
——独家记录福州文化代言人心中的鼓楼情结
“八闽雄都,神州名府。北枕莲花,南控五虎。右擎翠旗,左标石鼓。拥三山入怀中,抚二塔于膝下。挈西湖而邀闽水,踞六鳌以望双龙。……”语出《闽都赋》,三言两语,便将有福之州,描述得这般淋漓尽致。
更何其有幸,在保利闽都鼓楼文化讲坛的收官之作,我们能邀访到《闽都赋》的作者陈章汉先生, 在这人间四月天,借着陈老的“文化眼”,一起聊说博大精深的闽都文化之下,福州鼓楼的历史文化精髓,西湖与乌山的千年文化光影。
【嘉宾介绍】
陈章汉,作家、书法家、八闽赋辞第一人,耕读书院院长,深耕闽都文化多年。他被称为“赋联主席”,从为纪念福州建城2200年而撰《闽都赋》始,一发不可收,陆续完成了《鼓山赋》《马江赋》《福建师大百年赋》《福州温泉赋》《寿山石赋》《母爱赋》《三坊七巷赋》等,赋名日盛,并有《闽商宣言》《世界泉商宣言》《青春宣言》《世界闽商》等大会宣言传世,另有《闽都文化特质说》为福州文化代言。此外,文化随笔《“文化眼”与榕台人文解读》,提出以“文化眼”观天下的人文态度。
【专访视频】
以下为专访部分文字实录
Part 1鼓楼之于福州,首善之地
腾讯:自汉高祖五年无诸建城,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史上更是五次为国都,并始终为闽省首府。而一直依托福州城中轴线的鼓楼,在历代不仅是福州古城最重要的一座城楼,更成了政经商贸文化中心区的代名词。那么在您看来,千年历史长河中,鼓楼之于福州而言,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什么?
陈章汉:鼓楼地处福州的核心部位,为首善之区。从晋代开始就地处中轴线,极具规范,就像英雄胸前的胸章,十分醒目。拙著《闽都文化特质说》里写到:“今榕垣首善之衍递,中轴线不移,里坊制不替,而现代东南都会,已卓然海峡之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意义上的鼓楼不见了,所以当我为政府重建的鼓楼遗址公园题字时,也是满心感慨。有可能的话,希望有一天鼓楼可以效仿镇海楼(重建出来),这是对城市的呵护和印记,也是身为文化人对它的期待。
位于福州鼓屏路上的鼓楼前公园,是在鼓楼遗址上修建的纪念性公园,陈章汉为其题字。
古人创造历史有很多可爱的地方。现代所说的匠人匠心,在我看来远不及古城楼上的工匠精神。铜壶滴漏,“鼓楼时间”,是人民创造了时间的脚步。而鼓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就是当年考生考举人进士,甚至包括台湾的学子,都要统一来鼓楼前看榜,这是两岸最早的教育连通,也是闽台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Part 2 西湖胜景,雄风气自来
腾讯:“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时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的辛弃疾,曾对福州西湖念念不忘,亲切地将它唤作“小西湖”。千百年来,西子湖畔的温婉贤淑,文人墨客的雅集风骚,深入人心。17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福州是“东方美丽的城市”,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专家更盛赞福州是“东方的威尼斯”。人说,如今的西湖胜景,俨然成了福州人的家园厅堂。那福州西湖这一抹传世芳华,在陈主席的“文化眼”中,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地位?
陈章汉:时间的流水和自然的流水有机融合,在福州这个地方特别突出,也就是我们说的水文化。福州的水有三态,一态为站,是为瀑布;二态为烫,则为温泉;三态为躺,即西湖。历史上赞誉福州西湖的诗词很多,它在一个城市的怀抱里,温淳恬静,所以也被很多诗人比喻成西子湖。但你如果只看到西湖安静的一面是不够的,它还有一股特殊的气质——西湖桂斋有雄风。桂斋,南宋抗金英雄李纲当时在西湖的书斋名,后来林则徐也在这间书斋里饱读诗书。“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林则徐亲手书写了一副对子,慨叹李纲的凛然正气。也正因为桂斋,西湖有了沉稳笃定的气质,也体现了福州剑气千秋的精神。所以这一处西湖胜景,绝不仅仅只是秀美安静,还彰显了它历经沉淀的城市精神。
Part 3 三山之首,天地人合一
腾讯:作为三山之一的乌山,自唐代至今就是自然、人文殊胜的著名景点。而且源远流长的福州书院文化,也不可不提乌山。最早西湖旁的西湖书院所设致用堂,随后迁往乌山发展成为致用书院,也正是后来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那说到乌山,其实与陈主席也有很深的缘分。因为您曾经为乌山上著名的先薯亭撰并书《先薯亭记》和对联,并在《先薯亭记》石刻背面题刻“先薯亭”三个大字。能与网友分享一下当时的创作感受吗?
乌山上的先薯亭,陈奋武题字,陈章汉书对联。
陈章汉:福州人重视天地人合一,天造石头,人造文字,我们乌山上的摩崖题刻就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千百年来,文人名士把他们人生当中积淀下来的智慧,用很精炼的文字留在了山川的怀抱里,传延下来让后代子孙看到,言简意赅情谊满满,这是文化的传播。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正是乌山的文化特质。底蕴深厚媲美天下仙山,故改称道山,之后道山亭、道山路等等各种命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士匠人的眼睛很独到,借乌山文山风脉,留传佳作。他们的“文化眼”看穿千百年来的集体无意识,捕捉到了历史文化因子的积淀。师大百年校庆时,我创作《福建师大百年赋》,也特意写到乌山这处发源地。而在当代,不得不提十年前,由鼓楼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成立的闽都文化讲习所,后改名为闽都乡学讲习所并挂牌成立,随后当地的文史专家轮番开讲,接地气谈文化。今年正逢十周年庆,相信又是一场文化盛宴。我始终坚信,将古建筑充分保护利用起来后,反观是提升了老百姓的文化自信。
《先薯亭记》全文
德臻妈祖功比神农,说的就是先薯亭纪念之人陈振龙,从东南亚偷运甘薯藤回国栽种,一举解决了南中国的饥饿问题。世人有感恩精神,历代政府都在不断纪念他。市委市政府对乌山文史底蕴的重视,也激发了我创作《先薯亭记》的愿望。
Part 4 与文相好,未来更好
腾讯:从政治源脉的角度看,西湖依托着省府,乌山毗邻着市政府,应该说它们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中心位置,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优势不言而喻。那从城市变迁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它们将如何带动周边开发项目的发展?从您提倡的文化眼观世界的角度,您对周边的城建开发又有哪些期待呢?
陈章汉:我的一个观点是要与土地修好,相信周边的开发商开发楼盘时,会将这句话放在心里。乌山西湖,显山露水,最好不过。那作为建设者来说,考验的是如何在既定的空间里,将文化底蕴透露出来,显示出对山水的崇拜,对天地人作品的崇拜。提高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现在还要考虑到绿色生态。所谓山河重安排,因地制宜好好设计,人的文化思路起来了,设计就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就会触动你柔软的地方。在我看来,建设者的文化心、文化眼、文化情怀很重要,如果一个楼盘能够从这些因素去考虑的话,你在执行当中无意之中就是一种自我教育,对古人风物的爱护,对城市符号、城市记忆的保留和守护,未来我认为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