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校园贷的极端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让大众对校园贷充满质疑。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其实,校园贷是在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但为什么校园贷平台让大学生频繁陷入风险事件呢?
据融360《维度》调查显示,在申请校园贷的学生中,有53%的大学生选择校园贷是由于购物需要,比如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校园贷瞄准大学生消费欲望和支付能力之间的落差,为其提供相应的分期消费服务,但这类学生推崇提前消费,缺乏忧患及风险意识,也为以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现今如果在百度搜索输入“校园贷”,就会出现很多极端事件。诸如,大学生校园借贷后无力偿还,5天没吃饭晚上睡公园、常州一大学生深陷校园贷,短短几月被追债10万、校园贷再爆乱象:学生刷单负债百万等新闻事件接连被爆出。这些由校园贷引发的极端事件应该给大学生警醒。
关于校园贷政策
4月份,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提倡高校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8月24日,银监会对校园网贷整治提出五字方针“停、移、整、教、引”。具体而言,“停”是一个分类处置想法和思路,对于这些涉及到像暴利催收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要暂停这种校园“网贷”的新业务;“整”是对于现存的这些校园“网贷”业务要进行整改,包括增加对借款人资格的认定,包括增加第二还款来源,落实一些相对的风险防控的措施;“移”也是涉及到违法违规的行为,也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移交相应部门;“教、引”就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加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培育和引导,来规范整个校园网贷的行为。
发展“校园贷”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骅认为,发展“校园贷”能够激发在校生合理的消费潜力,助力在校生养成独立的消费习惯,因此,要按照“堵不如疏”的理念来对待“校园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