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开发设计文档模板下模板之家(开发设计文档样例)

qiaoqingyi 2023-03-28 90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开发设计文档模板下模板之家,以及开发设计文档样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开发小程序?

微信版本升级后,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这个菜单项,就会发现升级后的“发现”菜单里,增加了“小程序”这样一个功能。

2.点击打开小程序后,可以看到有附近的小程序和我的小程序,附近的小程序是所在定位周边的小程序。

下面的小程序列表可以看到的是我们之前打开过的一些小程序,如果有自己觉得很好用的小程序就可以点击左上角,添加到我的小程序里面。

3.微信小程序还有具有搜索功能,打开搜索页面可以输入想要找的小程序。

产品统计时长需求如何写

写一下工作中自己写需求文档的一些心得,当然不同的团队,不同的pm,甚至不同的项目对prd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都是要把问题讲清楚,提高工作效率的这么一件事,方法不同,一些基础的要点还是大同小异。

一、目前大部分产品的需求文档是怎么写的呢?

下面是我在开发过程中碰见的几类pm产品设计的文档:

只画出功能的线框图,没有相关的功能文档,开发沟通都是通过口头传达

在axure中画出产品的线框图,并在线框图上直接说明相关规则

word的文档中按照功能模块进行编写,大量的文字描述和过长的篇幅

以上的情况都有哪些缺点呢?

1.只有线框图的文档,或者有一些简单的文字描述,就算通过口头能对开发传达完整需求,但是,开发人员变更要再讲一边?项目交付后,其他的pm如何理解产品?测试怎么理解需求,编写测试用例。这种形式的开发文档,临时看起来是很快能进入开发状态,却埋下了无数的坑。

2.线框图上加规则说明,这种情况下的文档基本在团队内部沟通使用,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没有统一的模板,而且多人协作的时候需要不断更新,不支持多人协作。

3.篇幅过长,开发不愿意看文档,存在问题也不能及时提出,更不能针对需求看到开发的进度管理和提出的问题。

二、产品需求文档结构是怎么样的?

一份相对完善的产品需求文档的结构图如下,(当然商用的在这些基础上还要加一些模块,例如封面,目录等等):

简单解释一下每个单位含义:

1.版本修订记录,记录每次变更的信息,业务处理流程清晰,也方便追溯

2.产品目标,规划产品上线需要达成的目标和各批次的功能要求

3.项目背景:描述整个项目的背景和解决的需求场景和适用人群等等信息,让项目组成员知道大家做的到底什么产品

4.预估收益:描述产品或者功能带来的价值利益

5.风险描述:描述产品的外部或内部风险,例如外部风险,产品对应的市场政策变化,竞争产品的动态等,内部风险,项目资源分配减少,人员离职等

6.目标用户:产品投放市场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哪些,目标用户有哪些特征,可以说明或者前期的数据分析结论描述

7.使用场景:描述产品上线后解决的核心场景问题,

8.参与人员:记录产品或功能从孵化到上线过程中负责的工作人员,这样的好处是某个环节一旦出了问题,可以快速的定位到相关的负责人,提高效率,特别是翻看历史记录的时候。颗粒度需要到达功能模块。

9.项目周期:这里只要列出产品的规划时间节点图,具体的功能开发周期可以有单独的项目管理体现,可做链接关联跳转查看

10.名称解释:业务中存在一些专业词汇在这里做一些解释,让开发和测试人员了解

11.字段及说明:每个页面的功能的字段名称、类型、录入方式、说明等整理

12.功能流程:添加业务的流程图

13.交互流程:添加每个功能的页面的跳转,操作流程的规则说明或者是添加页面流

14.页面及弹窗:文档中贴上功能的原型图或者UI设计图

15.功能说明:对功能中的一些规则进行描述和定义说明

16.权限和角色:功能模块内的权限设定和对应的角色设定

17.性能需求:功能数据的更新间隔,页面请求的响应速度,最高的并发数等等

18.营销和运营需求:主要说的是和运营联动的模块,比如游戏里面的充值促销活动

19.安全需求:不同的功能的安全要求不同,比如一些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往往要求比较高,对用户的验证要素不同

20.法务需求:一般一些版权或者财务系统收款到达一定账龄后,追账可能需要法务介入

21.异常情况:这里指的不是业务流程的异常情况,例如数据请求超时、断网等情况的处理机制

22.测试要点:指的是哪些重点功能是需要反复测试的,有哪些异常逻辑是需要注意的。这些往往是测试重点,出现问题也是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和耗时的。

23.数据埋点和统计需求:产品功能的埋点和数据收集工作是要在产品上线前完成,为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指导产品迭代方向

24.上线前准备:上线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例如:人员,物料的安排,可不放在文档中

25.上线后准备:同上,非必须,一些数据反馈处理,迭代设计等

26.设计规范:产品的设计规范要求

27.其他说明:其他的一些特殊要求说明

以上就是大概介绍了prd的基本构成,实际工作中因为资源和时间原因文档还是会简化更多,有些要点还是要提一下,否则会踩很多坑。

三、如何管理产品需求文档?

这里我强烈推荐的是wiki来管理项目的文档,下面简单介绍一下wiki的功能

1.自建导航功能列表,可以快速点击跳转,功能比较多也可以通过搜索查询

2.可以给不同的登录角色人分配查看和编辑权限,方便文档管理

3.支持多人在线编辑,并且记录编辑历史

5.每个页面下面还会可以添加评论和评论人名称,也可以@pm,pm自动收到提醒,传达效率及时

以上说的这些还只是对项目的文档管理的团队协作的便捷和管理,在使用wiki的基础上再使用jira管理开发任务,会达到从需求到产品设计,功能开发,测试的全流程连接,并且管理进度。看下图:

在wiki的需求文档下可以建立开发计划分配到开发人员,开发人员接到分配的开发任务,也可以点击任务连接直接查看需求文档,不需要进行查找,在开发完成功能测试,相关的bug也是关联到开发任务,等所有的开发任务完成后,在需求文档中也体现出当前需求的开发进度。还有例如进度看板,需求进度看板,这里就不再介绍,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尤其在大型的项目时候,在产品、开发、测试合作时,显得尤为高效便捷。

好了,总结一下,本篇文章我首先讲了一下目前我了解的大部分写需求文档的方式和一些不足之处,再讲了一下文档本身的结构和每个模块写的要点,最后讲了一下写出的文档如何交付出去并且如何联动开发和测试人员,做到需求跟踪和后续的协同作业的方法,当然各位有其他的方法也欢迎交流讨论。

发布于 4 年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2

开发设计文档模板下模板之家(开发设计文档样例)

求一份APP前端设计(包括从流程图到效果图,到前端开发实现)的开发时间评估文档模板

极其流行,同样也是竞争力极其大的一种商业模式。虽然国内软件开发公司都发展壮大起来了,但是各地软件开发公司的实力及资质仍然参差不齐。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近期国内软件开发公司的排名汇总。

1:华盛恒辉科技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华盛恒辉是一家专注于高端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和高端建设的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开发制作方案。在开发、建设到运营推广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我们通过建立对目标客户和用户行为的分析,整合高质量设计和极其新技术,为您打造创意十足、有价值的企业品牌。

在军工领域,合作客户包括:中央军委联合参谋(原总参)、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原总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原总装)、装备研究所、战略支援、军事科学院、研究所、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一研究所、训练器材所、装备技术研究所等单位。

在民用领域,公司大力拓展民用市场,目前合作的客户包括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济南机务段、东莞轨道交通公司、京港地铁、中国国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中信银行、华为公司等大型客户。

2:五木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五木恒润拥有员工300多人,技术人员占90%以上,是一家专业的军工信息化建设服务单位,为军工单位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工会等上层机构,同时设置总经理职位,由总经理管理公司的具体事务。公司下设有研发部、质量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等机构。公司下辖成都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沈阳办事处、天津办事处等分支机构。

3、浪潮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认定的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中国著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分行业ERP及服务供应商,在咨询服务、IT规划、软件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形成了以浪潮ERP系列产品PS、GS、GSP三大主要产品。是目前中国高端企业管理软件领跑者、中国企业管理软件技术领先者、中国最大的行业ERP与集团管理软件供应商、国内服务满意度最高的管理软件企业。

4、德格Dagle

德格智能SaaS软件管理系统自德国工业4.0,并且结合国内工厂行业现状而打造的一款工厂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软件,具备工厂ERP管理、SCRM客户关系管理、BPM业务流程管理、

OMS订单管理等四大企业业务信息系统,不仅满足企业对生产进行简易管理的需求,并突破局域网应用的局限性,同时使数据管理延伸到互联网与移动商务,不论是内部的管理应用还是外部的移动应用,都可以在智能SaaS软件管理系统中进行业务流程的管控。

5、Manage

高亚的产品 (8Manage) 是美国经验中国研发的企业管理软件,整个系统架构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一体化管理设计而成,其源代码编写采用的是最为广泛应用的

Java / J2EE 开发语言,这样的技术优势使 8Manage

可灵活地按需进行客制化,并且非常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直通式处理,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s进行实时沟通与交易。

软件的开发模型包括?

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

遗憾的是,许多产品都是使用"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人员拿到项目立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生成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在提供给用户使用后,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或者用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员重新修改代码,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这是一种类似作坊的开发方式,对编写几百行的小程序来说还不错,但这种方法对任何规模的开发来说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主要问题在于:

(1) 缺少规划和设计环节,软件的结构随着不断的修改越来越糟,导致无法继续修改;

(2)忽略需求环节,给软件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

(3)没有考虑测试和程序的可维护性,也没有任何文档,软件的维护十分困难。

2.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1970年Winston Royce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中,如图所示,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该结果作为下一项活动的输入,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修改。

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但是,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其主要问题在于: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

(3)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线性"是人们最容易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思想方法。当人们碰到一个复杂的"非 线性"问题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分解或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可能是复杂的,而单个子程序总是简单的,可以用线 性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干活就太累了。线性是一种简洁,简洁就是美。当我们领会了线性的精神,就不要再呆板地套用线性模型的外表,而应该用活它。例如增量模 型实质就是分段的线性模型,螺旋模型则是接连的弯曲了的线性模型,在其它模型中也能够找到线性模型的影子。

3.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显然,快速原型方法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快速原型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快速地建造出软件原型,一旦确定了客户的真正需求,所建造的原型将被丢弃。因此,原型系统的内部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迅速建立原型,随之迅速修改原型,以反映客户的需求。

4.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又称演化模型。与建造大厦相同,软件也是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在增量模型中,软件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每一个构件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的模块所形成的提供特定功能的代码片段构成。

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行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从而降低开发风险。但是,增量模型也存在以下缺陷:

(1) 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2)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在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实现基本需求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经过评价形成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它包括对核心产品的修改和一些新功能的发布。这个过程在每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

例如,使用增量模型开发字处理软件。可以考虑,第一个增量发布基本的文件管理、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二个增量发布更加完善的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三个增量实现拼写和文法检查功能,第四个增量完成高级的页面布局功能。

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1988年,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如图所示,螺旋模型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迭代,图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以下活动:

(1)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 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之中。但是,螺旋模型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具体如下:

(1)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但要求许多客户接受和相信这种分析,并做出相关反应是不容易的,因此,这种模型往往适应于内部的大规模软件开发。

(2) 如果执行风险分析将大大影响项目的利润,那么进行风险分析毫无意义,因此,螺旋模型只适合于大规模软件项目。

(3)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擅长寻找可能的风险,准确地分析风险,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个阶段首先是确定该阶段的目标,完成这些目标的选择方案及其约束条件,然后从风险角度分析方案的开发策略,努力排除各种潜在的风险,有时需要通过建造原型来完成。如果某些风险不能排除,该方案立即终止,否则启动下一个开发步骤。最后,评价该阶段的结果,并设计下一个阶段。

6.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也称面向对象的生存期模型, OO模型)

喷泉模型与传统的结构化生存期比较,具有更多的增量和迭代性质,生存期的各个阶段可以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而且在项目的整个生存期中还可以嵌入子生存期。就像水喷上去又可以落下来,可以落在中间,也可以落在最底部。

7.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

智能模型拥有一组工具(如数据查询、报表生成、数据处理、屏幕定义、代码生成、高层图形功能及电子表格等),每个工具都能使开发人员在高层次上定义软件的某些特性,并把开发人员定义的这些软件自动地生成为源代码。

这种方法需要四代语言(4GL)的支持。4GL不同于三代语言,其主要特征是用户界面极端友好,即使没有受过训练的非专业程序员,也能用它编写程序;它是一种声明式、交互式和非过程性编程语言。4GL还具有高效的程序代码、智能缺省假设、完备的 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生成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4GL(如Foxpro等)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上述特征。但4GL目前主要限于事务信息系统的中、小型应用程序的 开发。

8.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过程开发模型又叫混合模型(hybrid model),或元模型(meta-model),把几种不同模型组合成一种混合模型,它允许一个项目能沿着最有效的路径发展,这就是过程开发模型(或混合模型)。实际上,一些软件开发单位都是使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法组成他们自己的混合模型。各种模型的比较每个软件开发组织应该选择适合于该组织的软件开发模型,并且应该随着当前正在开发的特定产品特性而变化,以减小所选模型的缺点,充分利用其优点,下表列出了几种常见模型的优缺点。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模型优点缺点瀑布模型文档驱动系统可能不满足客户的需求快速原型模型关注满足客户需求可能导致系统设计差、效率低,难于维护增量模型开发早期反馈及时,易于维护需要开放式体系结构,可能会设计差、效率低螺旋模型风险驱动风险分析人员需要有经验且经过充分训练

9.RUP模型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模型是Rational公司提出的一套开发过程模型,它是一个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通用业务流程。它描述了一系列相关的软件工程流程,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即相同的流程构架。RUP 为在开发组织中分配任务和职责提供了一种规范方法,其目标是确保在可预计的时间安排和预算内开发出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高品质的软件。RUP具有两个轴,一个轴是时间轴,这是动态的。另一个轴是工作流轴,这是静态的。在时间轴上,RUP划分了四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发布阶段。每个阶段都使用了迭代的概念。在工作流轴上,RUP设计了六个核心工作流程和三个核心支撑工作流程,核心工作流轴包括:业务建模工作流、需求工作流、分析设计工作流、实现工作流、测试工作流和发布工作流。核心支撑工作流包括:环境工作流、项目管理工作流和配置与变更管理工作流。RUP 汇集现代软件开发中多方面的最佳经验,并为适应各种项目及组织的需要提供了灵活的形式。作为一个商业模型,它具有非常详细的过程指导和模板。但是同样由于该模型比较复杂,因此在模型的掌握上需要花费比较大的成本。尤其对项目管理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它具有如下特点:

(1)增量迭代,每次迭代都遵循瀑布模型能够在前期控制好和解决风险;

(2)模型的复杂化,需要项目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10.IPD模型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流程是由IBM提出来的一套集成产品开发流程,非常适合于复杂的大型开发项目,尤其涉及到软硬件结合的项目。

IPD从整个产品角度出发,流程综合考虑了从系统工程、研发(硬件、软件、结构工业设计、测试、资料开发等)、制造、财务到市场、采购、技术支援等所有流程。是一个端到端的流程。

在IPD流程中总共划分了六个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发布阶段和生命周期阶段),四个个决策评审点(概念阶段决策评审点、计划阶段决策评审点、可获得性决策评审点和生命周期终止决策评审点)以及六个技术评审点。

IPD流程是一个阶段性模型,具有瀑布模型的影子。该模型通过使用全面而又复杂的流程来把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进行分解并降低风险。一定程度上,该模型是通过流程成本来提高整个产品的质量并获得市场的占有。由于该流程没有定义如何进行流程回退的机制,因此对于需求经常变动的项目该流程就显得不大适合了。并且对于一些小的项目,也不是非常适合使用该流程。

开发设计文档模板下模板之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开发设计文档样例、开发设计文档模板下模板之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