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义勇义勇分集剧情介绍(义勇义勇大结局)

qiaoqingyi 2023-10-13 124

  洲际导弹是指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导弹。由于各国所处地理位置和作战对象不同,对洲际导弹的射程规定也不一致。按飞行弹道分为洲际弹道导弹和洲际巡航导弹;按发射点与国际位置分为地地洲际导弹和潜地洲际导弹,是战略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俄三国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三国核大国,洲际导弹是三国重点发展的武器,是保证相互摧毁的重要运载工具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美俄三国洲际导弹谁最强!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中美俄三国各自的洲际导弹家族。从基本数量方面对比一下。

  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家族资料简介

  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家族一共包括四款洲际弹道导弹,分别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巨浪-2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东风-41弹道导弹,是目前中国军方对外公布的战略核导弹系统中的最先进系统之一。采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作为动力,最大射程可达约14,000公里,其载车能在公路进行机动,同时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另一方面,该型导弹采用了电脑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这使得导弹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东风-41采用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技术,从而实现了运载火箭及分弹头自适应变轨。该技术并非是简单地在一枚导弹上装载多枚分弹头,而是让每个分弹头都有独立的飞行弹道,可调整轨迹攻击不同目标。这样每枚反导拦截导弹最多只能摧毁一个分弹头。让反导系统的效能大为降低,东风-41可携带6~10枚分导式核弹头,这将严重动摇各国反导系统的可靠性。2016年4月19日,中国进行可分导的新型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技术特点

  发射方式

  东风-41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加固地井发射两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呈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由于东风41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

  突防能力

  东风-41洲际导弹暂时没有公开自己的突防作战能力,由于我国导弹再次点火和变轨机动能力一直处于神秘之中,所以尚不清楚东风-41到底采没采用变轨机动。但是估计东风-41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末端会采用可变的燃气舵,该燃气舵可以使得弹道导弹进行机动变轨,改变之前导弹基本上沿着不变的飞行弹道轨道,从而有效突破敌防御系统的拦截。东风-41配备“突防装置”,分弹头在飞行末段可攻击不同目标,能大幅降低反导系统的效能。

  载弹能力

  东风-41洲际导弹可携带分导核弹头,可视情况携带3枚、6枚、10枚。

  性能数据

  制导

  采用三轴液浮惯性陀螺+数字式空间计算机的制导方式,精度是100-200米,采取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

  弹头

  战斗部可以装载一枚1200千克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者装载6枚200千克3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者装载10枚20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外形

  东风-41弹长16.5米,弹径2.78米,整体重量达到63.5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东风-31弹道导弹(代号:DF-31,北约代号:CSS-10)是中国的一种三段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也是中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作为中国第二代战略武器,应用了许多新技术。与其前辈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东风-31在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突破。东风-31射程为11500公里,可携带一枚700公斤弹头(相当于1百万吨TNT炸药当量的核弹头),或者多枚更小的弹头。改进后的东风-31A,载荷1050-1750公斤,可携带至少三枚弹头或诱导弹头以及重返大气层载具、其射程为11270公里。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东风-31甲核导弹方队通过长安街。2015年9月3日,庆祝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上再度亮相。

  技术特点

  核弹头

  早期西方数据中,东风31的载荷为700千克,当时与之匹配的弹体重量是20吨,仅仅是实际情况的一半。以东风31甲的技术水准,在重量接近SS-27白杨M(47.2吨)的情况下,不可能仅具备其60%的载荷。因此在较晚的数据中,一般给出来的都是1000-1750千克载荷。

  实际上,核弹头的性能将反映在对载荷的需求中,因而在没有载荷的直观数据情况下,可以从我国核武器小型化水平入手分析东风31的载荷。

  与第二代战略导弹配套的第二代核武器研制工作同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央军委提出我国第二代核武器的发展方向是小型、机动、突防、安全、可靠。

  洲际导弹所配备的热核弹头的小型化,关键是初级的小型化,需要采用助爆原理(初级已不是纯裂变弹)。“助爆”的概念是指在裂变装置的中央加入少量的聚变材料,用低裂变威力引发聚变反应,使聚变反应放出高能中子再引起裂变,以此来提高初级的裂变材料利用效率。助爆初级包括“气体助爆”和“固体助爆”两种形式。前者是指聚变材料在武器中以氘氚气体的形式存在,我国应用于东风5核弹头;后者是指聚变材料在武器中以氘氚化锂-6的形式存在,即应用于第二代核武器。

  然后是次级小型化解决比威力与重量尺寸的权衡问题。

  我国在80年代获得一系列突破,初级小型化原理已经突破,次级小型化的技术途径也已明确。为了满足实用的需求,适应小型化弹头的尖锥外形,把初级塞进鼻锥内,之后又研制了非球形构形的气体助爆初级,最终于1992年9月25日的核试验中取得成功。据美国人通过间谍手段获得的材料表明,该核装置的设计水平极高,仅比美国最先进的W88核弹头稍大。此次核试验中还采用了双轴针孔照相技术,标志着我国的核试验测试诊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核战斗部方面水平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准,而我国在重入载具(ReentryVehicle,RV)方面水平相对落后一些。参照美国核弹头数据:较为先进的W87核战斗部的重量为150KG,加上重入载具MK21之后的重量约为360KG,标准当量是30万吨TNT,可以提高到W88的47.5万吨TNT水平。根据Johnstons网站的核试验数据库,在1992年进行的核实验所显示的当量最有可能与东风31系列的弹头吻合。但该数据库同时给出了65万吨TNT的估计值和100万吨TNT的最大值。假设我国核战斗部的水平高于W87而略低于W88和W87改:如果是65万吨TNT当量,则核战斗部可能在250-300千克左右,加上载具约为700千克左右;如果是100万吨TNT当量,则核战斗部可能在400-500千克左右,加上载具约为1000千克左右。尽管前一个700千克与早期推测数值较为接近,但作为突防手段,洲际导弹还需要携带诱饵。

  在某次CCTV军事频道曝光的东风31甲的操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速诱饵”和“再入诱饵”等字样。这两者均指重量10千克上下的重诱饵,在再入段模拟弹头特性,与在中段模拟弹头特性的轻诱饵明显不同。能够确信的一点是:东风31需要另外的载荷来承担诱饵的重量。如果东风31需要携带10-15个重诱饵外加数十上百的轻诱饵,这意味着上面两种情况的载荷总需求将分别达到800-900千克和1.1-1.2吨左右。实际情况很可能是:采用较大载荷时会牺牲一些射程,而保证最大射程时又需要采用较低的载荷模式,因作战需求而进行侧重点的选择。

  攻击距离

  距离

  东风31甲的改进不仅局限于复合材料壳体的替换。东风31基本型号采用的是我国第二代固体推进技术,例如玻璃纤维壳体、HTPB推进剂、三维药型、碳-碳喉衬、柔性全轴摆动喷管等。而第三代技术新高能推进剂,石墨环氧纤维壳体,可抛式延伸喷管等在东风31甲的研制期间均取得进展,部分可能已经转为实用成果。

  其中最典型的技术是高能推进剂。一般而言,火箭固体燃料相对于液体燃料的优点在于储存性和结构简单性方面,缺点则是比冲明显较低。固体燃料中,比冲大于2450牛·秒/千克(即250秒)为高能,2255牛·秒/千克(即230秒)到2450牛·秒/千克为中能,小于2255牛·秒/千克为低能,而液体燃料很多比冲均可达到2800牛·秒/千克以上。于是高能固体燃料的开发已经是新型洲际导弹的关键技术。例如美国三叉戟I潜射导弹所使用的交联改性双基推进剂(Crosslinking Double BasePropellant,XLDB)理论比冲2646牛·秒/千克(270秒);三叉戟II潜射导弹使用的高能硝酸酯增塑聚醚(NitrateEster Plasticized PolyetherPropellant,NEPE)理论比冲2685牛·秒/千克(274秒)。我国对应NEPE的新燃料名称为N15,在《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II》中对崔国良院士的介绍中提到:“NEPE类推进剂,我们70年代开始摸索,80年代研制走入正轨,90年代初取得突破。93-98年分别完成300mm至1400mm直径发动机的演示验证试验。实际比冲达到约2500Ns/kg,比DF31用的HTPB提高约100Ns/kg。”而对湖南大学教授邓剑如的报道中也提到“开发N15高能推进剂……期间突破性地解决了DF-31型号配方中工艺与力学性能相矛盾的技术难题”。可见,东风31甲很有可能已经采用了类NEPE固体燃料,加上使用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壳体减重等手段,这意味着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射程可以进一步增加到12000千米以上,或者保持11000千米左右的射程,增加载荷来提高突防能力。

  精度

  东风31采用惯性制导,而我国在该领域进步明显。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II》记载,三浮陀螺已经于1999年研制成功,尚未肯定是否已经应用,该陀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有助于提高打击精度。至于国外所称的星光修正技术尚未见到确凿证据。国外媒体给出的CEP=300米数据应当与真实水平相差不大,随着惯导技术的提高和末修技术的改良,东风31有望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若能采用先进末制导技术,则打击精度有望提高一个数量级。实际上我国倘若仅仅执行最低核威慑政策,则无需过多考虑对付敌方洲际导弹发射井等硬目标时才会苛求的打击精度,反而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生存能力

  东风31系列体积重量较上一代东风5明显缩减,13米左右的长度在所有陆基洲际导弹中是最低的,40吨级别的重量则是介于36吨的民兵III和47.2吨的白杨M之间。小型化为东风31实现机动部署提供了先决条件,这对于躲避侦察、提高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兵式上展出的东风31甲仍然采用牵引-发射车分离的方式。根据西方报道,牵引车的型号是8×8型HY4330半挂牵引车(1999年开始研制,2000年6月完成试制,主要用于牵引DF31A型导弹发射车。但实际上我国已经成功应用了运输、安装、发射一体的TEL(TransporterErector Launcher)车辆。半挂牵引车的缺陷在于只能局限在公路上使用,而无法实现越野,生存能力有限。TEL的使用则代表获得了真正的机动生存性能。并且我国的TEL设计参照了美国Midgetman侏儒的一体发射车,避免了俄罗斯白杨TEL容易翻车的毛病。

  虽然生存能力高,但公路机动仍然有其缺陷:与固定地下井发射相比,公路机动发射系统的快速发射能力(快速起竖、调平、瞄准、测试、发射、撤离)较为落后,打击精度低。这也是为何东风31保留了地下井发射在内的多种发射方式的原因所在。

  性能数据

  级数:三级

  燃料:固体

  长度:13.00米

  直径:2.25米

  发射重量:42 吨

  载荷:1050 -1750千克

  弹头:单弹头100万吨TNT当量,或3-6×MIRV(9-20万吨TNT当量)

  射程:10000千米/12000千米(东风31一甲)

  精度(CEP):300米

  制导:惯性制导,激光制导,北斗导航

  部署方式:发射井,公路机动

  服役:2006年/2007年(东风31、A)

  如果对照更早期的西方媒体数据,应该说这些数字更加接近真实情况。例如KANWA(汉和)一度给出“重量20吨”的荒唐说法。然而对照更加可靠的国内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仍然存在明显误差。2007年7月份,中国展出的东风31弹道导弹模型。外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东风31信息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东风-5弹道导弹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2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东风-5”弹道导弹是我国第一种具备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自服役以来一直是我国核打击力量的中坚。其衍生型“东风-5甲”、“东风-5乙”均面向新时期的作战要求进行改良,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在可见的将来,创造多个“中国第一”的“东风-5”系列还将继续承担核威慑任务。2015年9月3日,改进型东风-5B弹道导弹公开亮相。

  技术特点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携带一枚单一的3百万吨核弹头。多目标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装置(MIRV)能力在注意中,DF-5被发展如同孪生商业型CZ-2C商业火箭一样,CZ-2C有能力发射一次集中负载四颗卫星。虽然DF-5用于MIRV能力能够被修改,但是据知没有这样做。这很有可能一个政策决定,不去颠覆战略力量天平。但是由于美国急切部署TMD/NMD,DF-5的MIRV转换不太可能。在ICBM,必须取决于新一代之上,像是DF-31。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安装使用4台单极发动机用于操纵和在脱离主发动机后进一步持续推进190秒,启动再返回载体在大气层上瞄准目标距离控制。DF-5进一步发展是DF-5A,具有超过13,000公里的增大射程和一个改进惯性制导系统。

  性能数据

  推进剂:两级液体燃料。

  射程:12000公里;DF-5A为13000公里。

  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

  长4.6米。

  弹径:3.35米。

  弹重:183吨。

  弹头:1枚重30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或1枚重3200公斤的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A);或4-5枚分导式核弹头(DF-5A)。

  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500米。

  准备时间:30~60分钟。

  巨浪-2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名称来源

  2002年12月22日早10时20分,国防重点工程,某战略导弹核潜艇首艇于锦西葫芦岛下水。该艇配备12具潜地战略导弹发射筒,有"新东风下海"之称的国防重点工程,就是即将交付部队的巨浪二"乙"多弹头潜地战略导弹。"乙"弹是巨浪二项目的最后一种型号,由航天一,二院联合研制,整个项目历时十年以上,先后于九十年代发展出巨浪二验证弹,增程的巨浪二"甲"弹。为了建立二次核打击能力,改善我国核报复能力的绝对劣势,国防科委,中央军委下达了"新东风下海"的指示。JMA:"乙"陆基弹射弹,于2001年在山西发射三发;JMB:"乙"海基弹射弹,于2002年在大连由2**号常规导弹潜艇发射八发;JMA,JMB都是"乙弹"定型前的实验弹,遥测弹和练弹都没有发射。

  研发背景

  巨浪二潜地战略导弹是在东风三十一的基础上衍生的潜射战略导弹,由航天部一院和二院联合研制,简称东风下海工程。携带3-4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先后经过两次比较大的改进。09-4战略导弹核潜艇是巨浪二的载体,从已服役的多方照片上能看出09-4装备12具发射筒。

  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家族资料简介

  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家族一共包括六五款洲际弹道导弹,分别是:民兵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三叉戟洲际弹道导弹,大力神洲际弹道导弹。

  民兵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民兵洲际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洲际弹道导弹,它有多种型号,有全新的固体燃料导弹系列“民兵Ⅰ”A型和B型;其后又推出了“民兵Ⅱ”型和III型。由于各国所处地理位置和作战对象不同,对洲际导弹的射程规定也不一致。按飞行弹道分为洲际弹道导弹和洲际巡航导弹;按发射点与国际位置分为地地洲际导弹和潜地洲际导弹。是战略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洲际弹道导弹通常采用多级液体或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惯性制导或复合制导,携带核装药单弹头或多弹头(集束式多弹头或分导式多弹头)。

  简介

  民兵洲际导弹美国研制的一种洲际弹道导弹,它有多种型号,有全新的固体燃料导弹系列“民兵Ⅰ”A型和B型;其后又推出了“民兵Ⅱ”型,它是第二代导弹向第三代的过渡型洲际弹道导弹;民兵Ⅲ导弹是第三代洲际弹道导弹,装备有分导式再入飞行器,它是美国战略导弹系统中的第三代导弹。

  美国第二代战略导弹,空军三级固体燃料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波音飞机公司研制。1958年底研制工作开始,1962年“民兵1A”服役;至1965年6月,“民兵1A/1B”两型导弹共800枚装备美国空军。总研制和装备费用60亿美元,导弹单价132万美元。编成3个战略导弹联队,各辖3个导弹中队,每中队5个小队,每小队导弹10枚,,每枚置于1座发射井中。1969年(1A)-1974年(1B)退役,由“民兵2/3”式导弹取代,现用作运载火箭。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1B)

  全长17公尺直径1.67公尺(最大)

  最大射程10140公里起飞重量31.7吨

  弹头型号MK11式弹头重量450公斤

  核弹当量100万吨命中精度1600公尺

  反应时间1分发射方式地下井发射

  LGM-30F“民兵2”式导弹

  现状:服役中。

  规格:长17.53米;宽1.84米。

  射程:6750海里(12500公里)。

  发射重量:33112公斤。

  投掷重量:726公斤。

  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与液态燃料;温射。

  导引方式:NS-17惯性平衡导引控制系统。

  弹头:W-56型弹头一枚;11C型重返大气层载具;当量120万吨。

  圆周公算偏差值:0.16海里(370米)。

  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民兵系列(ICBM)是美国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它是美国第三代地地战略核导弹,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发展的,其突出特点是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开始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命中精度也有进一步提高,民兵系列(ICBM)最初是为应对苏联威胁而研发,现服役于美国全球打击司令部。

  技术参数

  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与液态燃料;热发射。

  导引系统:改良NS-20惯性平衡导引控制系统

  弹头:236枚配备通用电气12型重返大气层载具、3枚当量17万吨W-62核弹头、金属片及诱饵;300枚配备通用电气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3枚当量33500吨W-78型核弹头及诱饵。

  圆周公算偏差值:(12型重返大气层载具)0.12海里(220米);(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0.09海里(116米)

  技术发展

  “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引进一种新的第三节推进火箭,而且也是第一种配置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它的第三节推进火箭比起“民兵”-2洲际弹道导弹的要来得宽,而且有具液态燃料的喷燃口。它的后期推进系统有一具136公斤推力的引擎以作前后的移动,另有6具10公斤推力的引擎作左右的调整,还有4具8公斤推力的引擎在表面喷射以维持旋转。

  早期的义勇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携行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与三颗当量35000吨的核弹头有著相当先进的圆周公算偏差值。继续改良义勇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准确度的计划开始于1982年并在1987年完成。它除确认了导弹电脑中软硬体所造成在准确度上的误差外,按照要求完成在准确度是25%的改进。其它的改良称为“一钉之距”计划,改良了“民兵”-2型及3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与控制装置。

  部署

  1987年12月,50枚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部署于华伦空军基地,原本是义勇兵三型导弹的掩体中,义勇兵三型导弹存量减少14枚。现今部署如下:马尔史东空军基地50枚;米诺特空军基地150枚;华伦空军基地186枚;格兰德福克斯空军基地150枚。

  导弹使用

  有300枚配备当量33500吨的W-87型核弹头与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拥有足够的准确度及弹头当量以对付大多数的强化工事目标。其它的236枚配备12型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导弹会用来攻击软性目标资料储能力,其中并有一个为主要打击目标。1975年会计年度开始安装的管制资迅缓卫系统使得每枚导弹可在25分钟内重新设定。另外,发射后亦可在波音E-4B空中指挥站上完成目标的重新设定。

  和平卫士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最先进的战略导弹之一,它长21.6米,宽2.33米,射程达11000公里,采用3固态燃料和1节可储存式液态资料自燃推进系统,投掷重量达3175公斤,采用惯性制导,配备21型复返大气层载具可搭载10(至多可增至12)枚当量30万T的W-87型核弹头。

  简介

  “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

  现状:已退役

  规格:长21.6米;宽2.33米。

  发射方式:四节推进;前三节为固态燃料推进火箭,第四节(后期推进载具)使用可储式液态燃料自燃推进系统;冷射导引系统:惯性弹头:配备21型重返大气层载具可搭载10(至多可增至12)枚当量30万吨的W-87型核弹头。圆概率误差:0.05海里(94米)。

  发展

  就像是B-1战略轰炸机一样,和平使者导弹系统开销了庞大的费用并引起许多年来众多的,却对西方防御或威胁一点帮助都没有的争议。即使需要替代义勇兵洲际弹道导弹的理由是自明的,生产这型导弹也没有问题,但是争议点是在于如何部署它。有一派意见是使用飞机,1974年义勇兵曾从C-5运输机上以降落伞方式投掷下来,在下降中导弹启动引擎并成功爬升起来。后来,焦点又集中在地面部署,使用公路机动卡车或在地下隧里的铁路货车。而后在80年代,国会国防委员会驳回了其部署于义勇兵导弹掩体内的计划,并要求在82年12月1日之前提出永久的部署方案。其结果就是更多的建议,如深入地下部署计划:导弹将部署于1000米深的地下,每具导弹均有隧道机来运送发射的导弹及操作人员;另一个是紧密部署计划,后者被称为紧密群,是建立在自相残杀理论上,利用一枚核弹爆炸所引起的碎屑使得后续来袭的导弹无法继续攻击的效果。里根政府在1982年5月核准了紧密部署计划:百枚导弹部署在直径6公里范围内,彼此间距500米。然而,在此同时,50枚和平使者导弹部署进怀俄明州华伦空军基地内,前义勇兵三型导弹掩体中。

  部署

  1987年计划只部署50枚导弹来取代义勇兵三型导弹,并使用其掩体。到了该年年底已有14枚完成在华伦基地上的部署。根据当时国防部长温伯格所提出的几项可行的部署计划,里根政府计划再取得另外50枚导弹的授权。

  使用

  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装载的W-87型核弹头当量在335000吨,其圆周公算偏差值在0.05海里(100米)可说是现今最精确有效的弹头。它被认为有足够的能力摧毁任何强化工事目标,包括特别强化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掩体及首长的防护掩体。应用及作用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装载的W-87型核弹头当量在335000T,其圆周公算偏差值仅在100M,可说是现今最精确有效的弹头。它被认为有足够的能力摧毁任何强化工事目标,包括特别强化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掩体及重要的防护掩体。就像是B-1战略轰炸机一样,和平使者导弹(先前称为MX导弹)系统开销了庞大的费用并引起美国许多年的众多争议,和平使者洲陆弹道导弹需要替代民兵式洲际弹道导弹的理由是自明的,生产这型导弹也没有问题,但是争论点是在于如何部署它。有一派意见是使用飞机。1974年,民兵式导弹曾从C-5运输机上以降落伞方式投掷下来,在下降中导弹启劝引擎并成功地爬升起来。而后,焦点又集中在地面部署,使公路机动卡车或在地下隧道里的铁路货车。以后者而言,导弹发射时将垂直穿出地表。卡特政府倾向使用多重保护掩体,但在里根时期却认为它不怎么管用,并在1981年12月宣称:“……第一批至少40枚MX导弹将部署于民兵式导弹的掩体中,到1986年12月将有10枚完成战略……同时,空军也将开始研究策划最好的长期方案……这些方案将包括掩体的保护、欺敌部署、部署于地下碉堡内、空中机动部署……国会已经同意在1982年拨款9亿美元,也同意迄今为止的25亿美元开销。预计生产226枚导弹及部署40枚到民兵式导弹掩体内的开销将在18亿到19亿美元之间。

  而后,美国国会国防委员会驳回了其部署于民兵式导弹掩体人的计划,并要求在1982年12月1日之前提出永久的部署方案。其结果就是更多的建议,如深入地下部署计划:导弹将部署于1000M深的地下,每具导弹均有隧道机来运送发射的导弹及操作人员;另一个是紧密部署计划。后者被称为紧密群,是建立在自相残杀的理论上,利用一枚核弹爆炸所引起的碎悄使得后续来袭的导弹无法继续攻击的效果。里根在1982年5月核准了紧密部署计划:百枚导弹部署在直径6公里范围内,彼此间距500M。然而,在此同时,50枚和平合使者导弹部署进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内,前民兵式三型导弹掩体中。1986年初第1枚导弹完成安装,同年年底共完成10枚战备。更先进的指管通系统与更复杂的震波隔绝装置均被安装上去。但是,掩体并未进一步被强化,原订加强强化它们到可承受365Kg/cm2压力的计划取消了。1984年底,美国国会同意5枚和平使者导弹部署,但是行政部门持续要求增为100枚。无论最后部署的数量,美国空军开始要求额外的123枚测试导弹用来从事15年寿限的延展计划。计划中在前3年每年试射8次,而后12年每年试射7枚(共计108枚),以及每年一次的地面测试(共计15枚)。

  虽然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已部署多年,但据我们所知中国至今还未有能与之相抗衡的战略导弹部署。

  三叉戟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三叉戟”潜地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第三代海基洲际弹道导弹,有“三叉戟”Ⅰ(D-4)、“三叉戟”Ⅱ(D-5)两种型号。1969年开始研制,1981年服役。

  美国海军现役18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共部署432枚,其中8艘部署192枚“三叉戟”Ⅰ(将换装Ⅱ型),10艘部署240枚“三叉戟”Ⅱ。

  “三叉戟”导弹为三级固体燃料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星光惯性制导。

  Ⅰ型弹长10.4米,弹径1.88米,起飞重量29.5吨,携带8个子弹头的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子弹头威力为10万吨TNT当量,射程7400千米,命中精度230-500米。

  Ⅱ型弹长13.42米,弹径2.108米,起飞重量59.1吨,携带8个子弹头的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子弹头威力为47.5万吨TNT当量,射程11100千米,命中精度90米。

  大力神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美国第二代洲际战略弹道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地面目标,如大型硬目标、核武器库等,1963年装备美国部队。它是美国核武器库中保存最久的一种液体火箭战略导弹,1987年退役。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战斗部质量3500千克,装有1000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最大射程11700千米,命中精度900米,弹长33.5米,弹径3.1米,发射质量149.7吨。发射方式为地下垂直发射。

  应用

  洲际导弹是指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导弹。是战略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这种导弹的国家,不必远涉重洋就能直接对敌国实施战略性攻击。由于各国所处地理位置和军事战略意图不同,对洲际导弹的射程规定不尽一致。例如,有的国家把洲际导弹射程定在5000千米以上,有的国家定在6000千米以上。按飞行弹道可分为洲际弹道导弹和洲际巡航导弹;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可分为地地洲际导弹和潜地洲际导弹。洲际弹道导弹通常为多级的液体推进剂导弹或固体推进剂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或复合制导,携带核装药单弹头或多弹头。它具有推力大,飞行速度快,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等优点。地地洲际弹道导弹多数尺寸大、笨重、不便机动,一般配置在导弹发射井内,采用自力发射(热发射)或外力发射(冷发射)。潜地洲际弹道导弹配置在核动力潜艇内,采用水下冷发射。

  最早的洲际导弹是1957年8月21日前苏联首次试射成功的ss-6地地洲际弹道导弹,射程约8000千米。同年,美国研制成功射程为8000千米的"鲨蛇"地地洲际巡航导弹,性能较差,停止发展,尔后研制射程达12000千米的"宇宙神"地地洲际弹道导弹,于1959年开始装备部队,1965年退役。此后,洲际弹道导弹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出现了潜地洲际弹道导弹。地地洲际弹道导弹几经更新换代,战术技术性能大大提高,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从数千米精确到百米左右;射程可达万余千米;采取了抗核加固措施;发展了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提高了突防和摧毁目标的能力。美国现役洲际弹道导弹有" 民兵 "Ⅲ、"和平卫士"等地地洲际弹道导弹。前苏联装备的洲际弹道导弹近20种,其中有ss-18、ss-19、ss-24、ss-25等地地洲际导弹和ss-n-20、ss-n-23等潜地洲际导弹。中国已拥有自行研制的洲际导弹。

  发展趋势

  洲际导弹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改进和完善大型导弹的同时,注重发展小型、机动的地地洲际弹道导弹,增大潜地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研制新型洲际巡航导弹,采用机动式弹头,进一步提高导弹命中精度、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

  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家族资料简介

  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家族一共包括六款洲际弹道导弹,分别是: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SS-18洲际弹道导弹、SS-11洲际弹道导弹、R-16洲际弹道导弹、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SS-24洲际弹道导弹。

  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白杨-M弹道导弹是俄罗斯的洲际战略弹道导弹。该导弹是为取代RT-2PM弹道导弹并在其的基础上研制的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使用固定发射井发射的型号为RS-12M1(РВСН代号: 15П165),使用MZKT-79221通用型16轮运输车移动发射的型号为RS-12M2(РВСН代号:15П155)。该导弹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射程超过1万公里,飞行速度快,并能作变轨机动飞行,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

  性能参数

  总重:47.2吨

  全长:22.7米

  直径:1.95米

  装药类型:4颗5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10枚分导式多弹头

  最大射程:11500公里

  最大速度:13马赫

  圆概率误差:200米

  制导系统:惯性导航、格洛纳斯系统

  SS-18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SS-18导弹(北约称为“撒旦”)是两级液体燃料惯性制导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从1979年开始装备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共发展了6种型号。早期型号(I II III型)的SS-18导弹携带当量为1800-2500万吨的单弹头,在1983-1984年间被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的SS-18 IV型导弹取代。SS-18 IV型导弹从1980年开始部署,到1984年俄罗斯共有308枚SS-18 IV型导弹。1988年之后,SS-18 IV型导弹部分被SS-18 V型导弹代替。

  性能

  SS-18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役导弹,也是 俄罗斯导弹技术的换代之作,因此其具备了很多第四代战略导弹的技术和战略思想特点。

  设计威力大:

  SS-18本身就是为打击发射井等加固目标而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将大威力作为目标。在导弹设计中,注重了导弹的巨大推力,其有效载荷接近9吨,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运载火箭也少有能及。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携带更大、更多的核弹头,SS-18单弹头威力甚至曾达到2 000万~2 500万吨TNT当量,而美国投在 广岛的原子弹威力也只不过2万吨,相当于1000多个广岛 原子弹。其多弹头型导弹可以携带10个500千吨当量子弹头,而美国1986年才服役的“和平卫士”导弹携带的是10个475千吨当量的子弹头,现在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携带的是3个335千吨当量子弹头。单从威力上看,能和它相比的只有其前身SS-9,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很可能会成为绝无仅有的导弹“巨无霸”。

  打击效率高:

  美国“和平卫士”导弹退役后,SS-18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有10个分导式弹头的陆基弹道导弹。分导式弹头与集束式弹头的无法自主打击目标不同,能够分别打击各自的目标,也就是说以1当10,1枚导弹可完成10枚导弹的打击任务。而且,SS-18在发展到IV型时,其精度已经达到350米以内,而同期的“民兵”3导弹的精度在370米以上。作为核武器,SS-18的打击精度在今天仍不落后,这使其具有很强的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被认为是良好的第一次打击武器。此外,由于该导弹子弹头多,可以很容易饱和攻击敌人的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因此最终在敌人阵地上空幸存的弹头比例也会较高。据美国防务专家估计,如果苏联对美国发动第一次打击,用部署的SS-18就足以摧毁美国65%~80%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两个核弹头打击一个地下井),而且还能保留1 000枚SS-18导弹弹头来打击美其它目标。因此其较高的精度加上分导式的弹头,使它成为了今天打击效率最高的导弹之一

  抗打击能力强:

  SS-18在阵地建设中非常重视抗核打击能力。苏联从1974年开始将SS-18部署在升级的SS-9的掩体中。由于SS-9采用热发射,发射井下面和周围都建有排烟道,这大大降低了发射井抗压强度。而SS-18采用类似潜射导弹的地下井冷发射,因此将排烟道的空间浇铸上了水泥,缩小了发射井的直径,显著提高了发射井的抗压强度。SS-18的发射井筒深39米,直径5.9米。这些发射井在80年代初期再度改良,已可承受每平方厘米365千克以上的压力。同期美国“民兵”导弹发射井的抗压强度只有每平方厘米175千克。此外,为抗近距离核爆打击,SS-18的弹上和阵地电子设备都经过抗核爆电磁脉冲加固,使其具有很强的反击作战能力。

  导弹射程远:

  推力大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保证了导弹较大的射程。为了扩大导弹射程,SS-18在设计中主要采用两项新技术。一是采用冷发射。SS-18装在玻璃钢制成的运输-发射筒中,然后再部署在发射井内。导弹发射时由安装在运输-发射筒底部的燃气发生器将导弹推出发射筒,一级主发动机在导弹出井后点火起动。这使导弹不需要耗费自身的燃料而渡过了最费燃料的 起飞阶段。二是导弹采用了燃料耗尽关机技术,充分应用了所带燃料,提高了燃料使用效率。此外,运输-发射筒冷发射技术还减少了日常对导弹的维护。

  内部结构紧凑:

  从外形上看,SS-18无疑是庞然大物,但与其巨大的推力相比其内部结构仍然紧凑严密。一是导弹一级的4个发动机为整体的总成系统;二是将二级火箭发动机完全浸入推进剂箱,使之融为一体;三是首次采用了级间气体分离技术(推进剂贮箱化学增压技术),从推进剂贮箱释放出增压气体使分离的级减速(将燃烧剂喷入氧化剂箱或者将氧化剂喷入燃烧剂箱燃烧),这样就可以不必采用专门的制动发动机,并且简化了 增压系统设备。这些措施使SS-18在保持与SS-9同样的外形尺寸情况下,起飞重量由183吨增加到209.6吨,投射重量由5.8吨增加到8.8吨。

  发展潜力巨大:

  由于SS-18在战略任务上主要是替代SS-9,而SS-9原来就设计有轨道导弹型,因此SS-18在设计上也留有一定的太空运载工具的改造余地,而从历史上看,太空运载 火箭和导弹的通用设计也正是“南方”设计局的拿手好戏。为此“南方”设计局在SS-18设计方案中保留了许多改造空间和接口,这为以后的运载火箭改进奠定了基础,加上其本身具有的巨大推力,将是大推力运载火箭改造的良好对象。从目前 俄罗斯和 乌克兰的改造情况来看,这一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SS-11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SS-11洲际弹道导弹于1966年开始服役,并发展成三种型式。本型导弹较义勇兵导弹稍长但宽厚许多,因此可携行一较大型的弹头。它的两节推进火箭均使用可储存式液态燃料,第一节有四副平衡翼,1971年第一阶段战略武器限制协议谈判中同意SS-11洲际弹道导弹可部署进970个掩体,包括66个新建的。

  简介

  SS-11洲际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三代洲际弹道导弹,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现在仍在俄罗斯军队中服役。

  规格:长19米;宽2.44米。射程:(一型)6000海里(11000公里);(二型)7000海里(13000公里);(三型)5710海里(10600公里)

  发射重量:48000公斤

  投掷重量:(一型)998公斤;(二、三型)1134公斤。

  发射方式:二节推进;可储存式液态燃料;温射

  导引系统:惯性

  弹头:(一型)1枚100万吨;(二型)1枚100万吨;(三型)3枚25万吨(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

  圆周公算偏差值:(一型)0.75海里(1400米);(二、三型)0.59海里(1100米)

  R-16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R-16洲际弹道导弹(俄语:Р-16;工程代号:8К64)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的一种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北约代号为SS-7“鞍工”(Saddler)。

  性能数据

  生产国家:苏联

  研制单位:OKB-586(南方设计局)

  GRAU代号:8K64;R-16U为8K64U

  北约代号:SS-7 鞍工

  首飞:1961年

  正式服役时间:1962年-1974年

  外形和质量参数:

  全长:携带重型核战斗部:30.44~31米

  携带轻型核战斗部:34.3米

  最大直径:3米

  起飞质量:140600~141200千克

  不含推进剂质量:10600千克

  射程:携带8F17战斗部:13000千米

  携带8F115战斗部:11000千米

  携带8F116战斗部:10500千米

  CEP:2700米

  发射准备时间:约20分钟

  贮存期限:30天(加注推进剂后)

  发射方式:地面发射/地下井发射(仅R-16U)

  第一级:

  名称:8S81(R-16U为8S81U)

  长度:14.5米(含级间段为16.8米)

  直径:3米

  发动机:3台RD-218

  推进剂:AK-27I(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姿态控制:1台RD-68游动发动机

  第二级:

  名称:8S82(R-16U为8S82U)

  长度:10.8米

  发动机:1台RD-219

  推进剂:AK-27I(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姿态控制:1台RD-69游动发动机

  战斗部:

  战斗部型号:8F17

  战斗部质量:8F17:1475~1500千克

  8F115:2175千克

  8F116:2200千克

  核战斗部当量:8F17:300万吨TNT

  8F115:500万吨TNT

  8F116:600万吨TNT

  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完全借鉴了“白杨”-M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经验,具有突防能力强和圆概率误差较小等特点。该导弹与“白杨”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为10000公里。“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仍然采用三级火箭助推,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它是俄罗斯现在组成二次核打击能力和核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随着北风之神”级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于2013年于1月10日正式服役。

  性能特点

  “布拉瓦”战略导弹是“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射改进型。“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潜射导弹完全借鉴了“白杨”-M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经验,具有突防能力强和圆概率误差较小等特点。该导弹与“白杨”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为8000公里。“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一般可以携带6枚分导式弹头,据称最多能够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 “布拉瓦”仍然采用三级助推火箭,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与液体燃料火箭导弹相比,“布拉瓦”导弹具有更长的待命时间,在接到发射命令后数分钟之内便可以发射。新导弹的发射重量可能略低于“白杨”,“白杨”导弹的发射重量为47吨,估计“布拉瓦”的发射重量接近40吨。 但是,考虑到军控条约的限制,当前发展的“布拉瓦”导弹的载荷为一枚5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为了能够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在设计弹头时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装防辐射及电磁干扰的防护罩,增加诱饵装置等。另外,俄罗斯还为“布拉瓦”研制了分导式弹头,一般可携带6枚,如果减少诱饵数量的话,携带分导式弹头的数量可以超过6枚。“布拉瓦”导弹弹头段安装有PBV(post-boost vehicle)助推系统,由它负责控制投放弹头,这些弹头通过自带的惯性导航系统和“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定位。据俄方称,弹头的命中精度达到350米。

  SS-24洲际弹道导弹资料简介

  RT-23弹道导弹是俄罗斯的一种洲际战略弹道导弹。RT-23弹道导弹采用发射井布置和铁路机动布置的方式,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铁路机动方式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铁道列车作为导弹系统的陆基弹道导弹系统,被世人称为"导弹列车"”死亡列车“。2005年8月15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索洛夫佐夫对外公开宣布,俄罗斯铁路发射RT-23弹道导弹已在8月12日全部、永久性地被拆除。

义勇义勇分集剧情介绍(义勇义勇大结局)

  性能数据

  分弹头数:10

  制导方式:惯性制导+星光修正

  有效载荷:4.05吨

  弹体总长:23.3米:23.4-23.8米:18.8-23.4米:23.3米

  弹头长度:18.8米,19米:19米

  弹体直径:2.4米

  起飞重量:104.5吨

  导弹射程:10,000公里:10,000 - 11,000公里:10,100 - 10,450公里

  圆概率误差:500米:150-250米

  运载/发射方式:固定发射井:铁路机动

  中美俄三国洲际弹道导弹到底战力对比,谁的实力最强

  中国的东风-5B导弹经过加强和改进之后,可以大大增强中国的核打击能力,甚至可以突破美国的反导系统,打到美国本土,暂时搁置美媒对我们的这种格外“关心”。我们中国的东风-5B战力如何?

  东风-5B这个武器,1984年阅兵的时候出来过,9·3阅兵又出来了,美国就很关心这个导弹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怎么又拿出来阅兵了?改进了什么?在这个方面猜测比较多一些。这个东风-5B升级之后,有一个新技术叫做分导多弹头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我们1984年阅兵的那个东风-5,导弹是单弹头,就是我的火箭一级、二级助推,甚至三级助推,推到一万多公里之后,最后释放的是一个弹头,只能打一个目标,现在前边可以给它装好几个弹头了,具体几个,我也不清楚,就是一个老母鸡下了很多蛋,现在能打好几个城市,作战效能有很大提高。还有啥叫分导?分导就是分别制导的意思,举个例子假如它上边带了5个分导弹头,每一个分导弹头具备什么能力?自己去找分配给它要打的那个城市。举个例子现在在中心这个地方给它分开了,分开以后,有的要跑到几百公里以外,去找自己要打的那个城市,有的可能跑几十公里就到了目的地了,有的可能还要跑1000公里,这个过程都是自己去智能化制导,通过末端的雷达去找自己要找的目标。如果说碰到对方拦截,它可以通过机动弹道进行规避,这就高智能化了,你拦截不让我走,我走那别的路,这些都是现在的一些新技术,我不知道我们采纳了没有。

  分导弹头最少也应该是3个,否则就不应该叫分导弹头,现在我知道的最多的是15个弹头,我们中国的东风-5B到底是多少个,我不知道,这是绝密,但是我个人认为它是在3个到15个之间。分导弹头数量的多少,依据它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和它射程的远近,弹头越多,重量越重,发射射程越短,对发动机的压力推力就要求越高。还有就是说你提前设定它有多少分弹头,和你末端分导的能力有关系,分离出3枚导弹和分离出15枚导弹,所需的技术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即便是分离出15枚分导弹头来,也不是都要用来打仗的,这15枚里头说不定有5枚是诱饵弹头,就是它是故意让你拦截,引诱你去拦截,然后让那个真的弹头去突防。有点像咱们打篮球似的,对不对?有人掩护有人突防一样

  世界上一些先进的国家,像美俄,它们的战略导弹水平是怎么样的?从技术上来讲,美国和俄罗斯差不多,因为这是牵涉到航天技术,它们的航天技术水平差不多,美国可能在这方面强一点,但是俄罗斯可能在发动机方面会好一些,美国到现在还用俄罗斯的发动机,所以说它们两个都差不多。

  在海上方面,美国会强一点,海上美国是使用俄亥俄级投放它的三叉戟D5型导弹的,这个导弹可以发射11000公里,躲在自己的港口里头,用核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可以击中世界上任何一块陆地,这个就比较牛了,潜艇不用出海,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然后它的胳膊又长,可以打到世界各地,这是它的一个优势。然后我射程远,精度高,末端可以分导出几个甚至十几个分导弹头,每个分导弹大约至少得15万吨以上,每个分导弹头的威力都是扔到广岛、长崎那个核武器的十几倍,所以说这个是相当厉害的。俄罗斯这种潜射导弹也是,像圆锤这个导弹也是不错的。

  陆基的机动导弹,俄罗斯白杨M会好一些,俄罗斯的白杨M相对来讲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车辆陆地机动,发射的时候车停下来,发射完了赶紧跑,你也找不着它,因为俄罗斯像西伯利亚这一带森林比较多,所以在这里头穿行的话,美国也很难发现它。再就是俄罗斯白杨M这个导弹的一个特点就是弹道机动,整个大导弹我可以弹道机动,然后分导,末端分导之后,小弹头还可以机动,所以这让美国很伤脑筋,弹道机动技术是俄罗斯的特长,美国机动不了,美国的导弹,分导之后,到了俄罗斯上空,我就五个弹头,这个打莫斯科,那个打圣彼得堡,都按程序分好了,但俄罗斯这个末端可以再机动的。

  美国有些个导弹有点老了,所以现在也挺着急,不过老了之后又不想退役,退役之后数量就少了,俄罗斯又没有削减这些装备,所以它自己也不愿意削减,现在双方处于一个较劲的状态。总之它们是彼此各有所长,说完了这些大国,回到我们中国战略核武器的发展上,我们不搞那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们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东风-5B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它的远射程和末端分导,这个分导技术如果东风-5B改成了,很快就会用到其他导弹上去,这叫技术转移。所以说我们就是一方面坚持少而精,核常兼备,然后在传统的这样的技术基础上,尽量做到成熟化,综合集成慢慢来。

  更多的优质军事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军事公众号:覃小懒讲军事(qinxiaolanjjs),您可以看到你看不到的军事好文章哦。

  本文为军品阅读的原创内容,不经授权,请勿转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