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

sukai 2023-10-10 104

  中经文化产业:1月6日,以“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文化使命”为主题的2018第十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连辑发表主题演讲。下文根据连辑演讲实录整理,有删减。

  ▲连辑发表主题演讲

  十九大报告判断,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出现新的转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产业怎么发展?

  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从古到今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就是生产和消费,这既是经济社会生活基本行为的方式,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几个范畴。到今天为止,我们物质生产“有没有”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无论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贸生产,包括文化精神生产领域,但是“好不好”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因此,中央在十八大以后及时提出了要把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数量型增长方式转向效益质量型的增长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里又非常凝练地提出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这个大的判断告诉我们,在生产和消费这个大的范畴中已经发生了逻辑重点的转移:从生产的角度,已经从数量生产的阶段转到提高质量生产的阶段;从消费的角度,已经由物质生产转向了精神生产,或者是以过去的物质生产为主转向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并重逐渐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处在了一个什么历史方位,应该怎么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重点转移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目前,文化产业的逻辑重点也已经转向了供给侧结构改革,这是我对文化产业发展最基本的判断。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今天,从主要矛盾的基本出发点来看,我们老百姓的需求已经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最大的两个变化就是老百姓的需求已经进入了精神消费的新时代,已经进入了品质消费的新时代。

  所谓精神消费的新时代,我们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了3.01左右,按照通行的标准,2到3,或者是20%到30%是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现在是3.01,就是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什么水平呢?就是我们有一块钱的收入,物质消费,吃喝拉撒大概只花3毛钱,有7毛钱重点用在精神产业的消费,我们已经接近了这样一种水平。拿这个事实判断,我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从现在开始更主要的是精神需求,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第二,我们已经进入了品质消费的时代。我刚才讲,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后,“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文化产业也是如此。文化产业中最典型的产业,比方说电影,今年的电影票房突破550亿,电影的银幕数量已经超过49000块,但是我们有多少好电影被大家记住呢?像《战狼2》,包括最近争议很大的《芳华》,这样引起大家关注的好电影有多少?数量很少。这就是有没有的问题解决了,好不好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我们进入了品质消费的时代,进入了精神消费的时代,而精神生产的准备不足,高品质产品的准备不足成为当前我们各个经济门类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也是文化产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而文化产业的逻辑重点就自然会归到供给侧结构改革上来。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从生产这一端入手来谈的,那怎么来解决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问题?我想有以下几个不成熟的想法,点题式的说一下。

  第一,确立一个前提,即要促进中国文化产业民族化的进程。这针对的是长期以来西方主义盛行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化无论从内容发展到生产制作都以西方为标准,有些文化样式甚至都是采用的、或者是购买的、或者是模仿的西方文化的产业样式。这就使中国文化产业缺少中国本民族或者是中国的精神样式面貌气概风格,这个是多年来形成的问题。时至今日中国的文化产业到底怎么走?我觉得最基本的是要走民族化的路子,中国文化产业民族化是整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二,筑牢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要努力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实业化水平。大家普遍觉得文化产业是一个比较虚的产业,把它归入创意,归入智力,归入轻资产,这些是它的特征。但是,文化产业如果不走实业化的路子,也是缺少前途的。其实它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遵循大规律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实体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互联网的进入也带动了我们国家其他门类包括虚拟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及时的认识到,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体经济是基础、是根本。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如果作为文化经济的一个门类,作为经济的一个门类,那必然要遵循实体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规则。所以说文化产业实业化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第三,抓住一个重点,就是抓质量。习总书记发表了80多次和文化相关的讲话,其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着重强调了文艺创作上有高原没有高峰的问题。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了,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些讲话的本质是要提高文化的质量,这是总书记发出的号召。

  文化产业也是如此。在过去,我们有一个误解,认为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叫好的往往不叫座,叫座的往往不叫好。所谓叫好的就是主旋律的、正能量的、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主题性的创作,好象这种东西卖不出钱来,这是一种看法。另外一种看法就是,叫座的不一定叫好,比方说目前仍然在文艺界畅行的商业化、娱乐至死,纯感官刺激的文化消费到现在不绝于耳,很挣钱但是没有什么实际内涵。我们以为这两者是矛盾的,其实不对。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既叫好又叫座的产品才是高质量的产品。我们国家也不乏这样的典型,《战狼2》、《芳华》......我们完全有条件做出高品质的产品。这是文化产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第四,突出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原创。文化产业毕竟是一个智力产业,智慧产业,因此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原创,这也是总书记历次关于文化工作的讲话里面多次强调的一个原则。我们不反对大家做历史题材的创作,也不反对翻拍经典,但是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以现实题材为主的原创作品。如果没有这类原创作品,那这一时代就没有人去做深度的记录,对后人而言可能就会留下历史的空白或者是薄弱的环节。所以说,以现实题材为主,做原创性的创作和产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抓原创需要有动力,需要有机制。我们现在文化产业发展原创力不足,最核心的是在文艺产业的创作链条上逻辑重点不突出。比方说,在一部电影里,我们重视导演、重视演员,在资金分配上重视演员的报酬而过度轻视了编剧,这是不可以的。在原创知识产权里面,大多数可以受到保护的是这些唱歌跳舞的人,不受关注、不受保护的是在后台搞原创的作曲家、编剧、文学家、诗人。我有一个朋友给一个地方写了一了一篇赋,半年时间,上千公里的调查研究。他说,我写了半年写了一篇赋混了三顿饭,一个有名演员念了五分钟挣了16万。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没有人愿意原创。如何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框架体系之下,修订完善法律加强对原创实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这个是重中之重。如果不让搞原创的人富起来、有尊严起来,有效保护自己知识产权,原创者就没有原创的动力,这个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五,拓展一个路径,这个路径就是“文化+”的路径。文化可以独立存在,但许多时候文化是魂,它要赋到其他产业之体上形成“魂能赋体”的综合格局,从而发挥文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一个作用。目前,我们在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比较成熟的是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其实还有许多领域可以做多方面的探索,让文化之魂渗透到其他的领域。当然这就有一个问题,在文化产业统计上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划分,时间关系不展开说了。

  第六,完善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关于文化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等体系的完善。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是要制定更加优惠的金融、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基本完善了,但是从文化领域来看,到今天为止与文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体系仍然不是十分健全,还缺少针对性、有效性。所以我主张,我们的各个学校、各科研机构的文化智库要细化研究,我们国家文化法律体系如何进一步的构建,怎么进一步修订完善其他法律里面保障文化发展的条文等等。那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主编:成琪

作者:连辑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编辑:张晶雪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