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公布。报告显示,近60%的青少年在上网时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其中包括电信诈骗、账号盗窃、个人信息泄露等。统计数据也显示,八成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据《新京报》)
近年,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一方面,网络可以传播正面声音,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管控,网络会使非理性声音、谣言、诈骗及淫秽视频等有害信息大面积传播,这对网络信息安全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新的威胁。
因此,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责,明确网络信息安全“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坚决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首先,要对遵纪守法、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用户给予鼓励,对传播有害信息的用户给予限制和惩戒。其次,应依法对论坛、微博、博客、搜索引擎等加强监管,采取实名制,营造健康的信息环境。再次,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对可能引发侵害青少年利益的有害信息进行监测、预警、通报、处罚等。
同时,网络工作者也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始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始终保持清醒自律的态度,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为职业精神。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网络法律与道德制约体系,营造干净、安全的网络环境,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